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理念变革

2014年7月7日 (下午3:20)1,670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总8期, 总8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互联网金融

评论:没有评论

文/胡定核    本文编辑/贾红宇

胡定核 蓝洋金融执行董事兼总裁

 

近20年的互联网革命,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是基于互联网的思想和理念变革。大数据、用户体验、平台标准等新概念,正在改变着当下的金融格局,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宽带传输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突破,引领人类进入另一个新的时代,在持续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距离,对传统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在改变零售、传媒等多个行业的同时,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正对金融领域造成猛烈冲击,逐步成为驱动金融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金融与互联网共同的基因

金融业和信息技术同源于共同的基因——数字。“数字表示的是过去,但表达的却是未来。数字是微观的细节,但汇集成宏观的潮流。数字将遥远拉近,将悠久缩短,将巨大归聚,将过程拉直,将两端对称。”在一个由各种数据组成的动态虚拟世界的大数据时代,金融市场的功能将发生质的飞跃,金融市场将真正融入实体经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在大数据时代,金融市场各参与方实现大联网,信息自由流动,非对称程度大大降低,这将使资源配置突破时间、空间和行业的限制,成本大为降低,效率进一步提高,甚至在一些社交网络上就可以形成交易市场。

其次,参与者无处不被记录的行为使得信用评价和征信体系更加有效,大数据所具有的预测能力将使风险管理和决策的模式由静态变为实时,个人的网络行为及动机也将被纳入风险定价和金融决策。

第三,信息非对称的减少及参与个体的信用能够被有效纳入定价模型,使金融市场的定价能力、范围和效率大大增强,价格信号的作用更及时有效。

最后,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程度将加深,使金融服务的边界将大大扩大;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将无限延伸,个性化程度将大大增加,大量贴身服务模式出现。例如:仅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完成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金融需求,甚至出现虚拟货币等更方便的支付手段和平台。

因此,数字化、信息化与金融活动日益交汇融合,数据信息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生存环境乃至存在形式,金融业正在迎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基于数据信息的互联网技术必将成为驱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行业格局改变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金融时代“账户为王”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因客户的需求而变是金融业的生存之道”。未来金融业将面临两大服务需求:一种是个体差异非常大,但为其创造了主要利润的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比如高净值阶层客户的资产委托理财、财富管理和融资服务等;另一种是普遍性的、同质化的、平均利润贡献率较低的普通客户的服务需求,如一般的消费、理财和资金需求等。

基于上述两种需求,未来金融业将呈现混业经营、全能化和综合服务的发展趋势。在综合金融服务时代,得账户者得天下。客户的账户有双重价值:信息价值和货币价值。打造“账户”已经成为下一轮商战中的制胜法宝。金融的基础功能是“存—贷—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账户和客户资源,账户则是金融机构对客户资源的基础载体。账户承载着客户的金融、经济活动信息及活动所需的货币,是用户所有金融活动和日常经济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拥有了账户,“存”才有了基础、“贷”才有了方向、“汇”才有了场境,金融机构才能真正黏住客户,获得持续盈利。

因此,在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账户将变得愈发重要,拥有功能完善、服务强大的账户体系将会成为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利器。金融体系的账户经济要求金融机构快速地嫁接互联网,依托大数据技术,对网络平台产生的大量数据与信息进行深入、系统和及时的分析,同时将各项金融业务整合于一个综合账户或综合业务平台,构建一个包含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担保、融资租赁等在内的完整的业务体系,以提供更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在此背景下,庞大的账户体系、海量的数据信息、先进的支付通路和深厚的电商平台运营基础将成为构建互联网时代金融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平台+标准”成为赢家法宝

“平台+标准”将成为赢家的法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产业都朝着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方向演进,要么成为平台,要么成为平台参与者,平台与平台参与者相互依存,而平台是主导者。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通过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技术,各种信息交互融合并得到快速处理,同时随着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大数据分析的运用,资金供需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能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和交易,社交网站中能够自己形成无数个交易平台和场所。在这样的平台上,所有信托公司都能在上面推介信托产品计划,所有的银行都能在上面挂售理财产品,所有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都能向平台发布基金、保险产品;有融资需求的用户可以在平台发布资金需求信息,相应的资金供给者和担保者可以与之对接。而经过身份认证的注册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自行选择购买,这就是一个理想的金融“App Store”,加入这个平台的买卖双方自行选择、自由匹配,平台运营的重点则放在技术手段的保障和风险防控方面。

 

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脱媒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在逐步打破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疆界和区域格局。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型,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性淡化,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各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易于操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在改变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客户行为方式的同时,加剧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

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脱媒的直接效应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传统银行的授信成本很高,从而形成了“大鸡不吃小米”的市场格局,把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扔给了高利贷者和影子银行。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

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这三项技术可以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全面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与信用等级,建立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将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作为参考与分析指标。如果贷款对象违约,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发布信息,提高违约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贷款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电子金融化”也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为迎接金融e时代的到来,并促进其快速发展,要求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重塑或改变。就当前我国金融体系而言,最迫切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信用是促成金融交易的关键因素,也是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互联网金融业态中,网络平台自身缺陷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严重,资金供给方很难真实地了解资金需求方的信用度,同时,资金需求方也很难将自己的信用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资金供给方。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信用担保机制解决交易双方博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第三方为资金供需方担保,一方面,资金需求方与第三方信用绑定能够增加资金交易过程的信用度;另一方面,担保方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能有效充当市场监督者的角色。

二是金融监管体系的整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交流超越了行业和领域界限,甚至超过了现有混业经营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信息以实时方式进行流转。分立的监管模式难以适应大金融模式发展的需求,金融监管机构将不得不重整(如大联合)以适应监管需要。我国金融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均取得了很大进步,存在混业和协调发展的趋势,但监管框架仍然分立。虽然市场存在整合的议论,却并没有实施,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时代将带来更迫切的整合需求。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态,它既有技术创新的面孔,也有商业模式创新的骨骼,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正如中国银联之父万建华博士所言:“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经济改变现代商业文明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在改变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表现为金融服务的技术形式互联网化,带来的却是一种理念的变革。

“技术很多时候像寓言中的‘阿拉伯骆驼’,一旦‘主人’允许它进入‘帐篷’,一场反客为主的游戏就开始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就是那只桀骜不驯的“阿拉伯骆驼”,当它被允许进入金融业这个巨大“帐篷”之后,将表现出惊人的魔力。

上一篇:非平台众筹发展模式及监管思路
下一篇: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及对亚洲市场的影响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