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的两大阵营

2014年6月25日 (下午5:26)1,969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大资管

评论:没有评论

 

“大资管”一词如今被越来越多的提及。之所以在资管前加上一个大字,缘由在于随着监管的不断放开,原有资管业务外延不断的拓展。大资管是一个泛指,也更加还原其本来面貌。事实上,大资管准确对应的应当是信托概念,将资产托管给机构去管理。只不过在我国,并没有对信托公司以外的机构给予信托的法律意义认可。

资管的称谓是针对机构而言的,也就是机构对客户托付的资产进行管理。那么对客户而言,就可以称作理财,即客户寻求可信赖的机构为自己的资产进行保值并且增值。大资管与大理财不过是不同立场下对同一事物的两个称谓。目前来看,资管或者理财领域已经逐渐形成两大阵营。

其一是银信阵营,主要产品是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可能从名称上来看,它们与资管都无甚关系,但从本质来看,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信托计划,都是客户将资金委托给银行或信托公司进行管理。不过银信阵营的理财也具有特殊性,在现有监管制度下,可以看做是类存款业务。虽然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产品,但每年3万款产品的巨大发行量中,亏本产品所占比例极低。也没有哪家国内银行愿意自毁声誉,使自己的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本的局面。银行理财更像是收益和风险都略高于存款的一种类存款。从银行角度而言,设立理财的本意也是存贷业务的表外化。而信托产品虽然并没有哪条规定明示必须保本,但刚性兑付仍然是信托公司的潜规则。相对于银行理财5万、10万以上的资金门槛、4%或5%的年化收益,信托产品门槛高达100万元,收益率也往往比银行理财翻番。这也很容易理解,资金量越大价格就越高。而且信托计划的投向大多也是银行表外贷款或信托贷款。如此看来,银信阵营的资管、理财业务本质上是类存贷业务。

其二是证券阵营,这一阵营的机构包括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各类资产管理公司。随着去年资管新政实施,资管公司队伍也逐渐壮大,包括了保险资管、基金子公司、期货资管等等。如果对证券阵营的资管业务进行简单划分,就可以分为公募和私募。在以往,除了公募基金以外,所有上述资管业务都属于私募范畴,都无法进行公开发售,并且门槛较高。即便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低也要5万元以上。而近日,证监会刚刚颁布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中不再严格控制开展公募的机构牌照,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券商都可开展此业务。这就进一步打通了证券阵营的资管界限。以券商为例,原有集合理财计划无法公开募集并且只能是5万元以上资金,而开展公募业务之后,1000元的低门槛让券商得以实现全覆盖。而券商凭借原有的投研优势,开展公募业务也更加得天独厚。公私募的打通,也便于券商根据自身特点展开差异化竞争。

资管业务逐渐形成的两个阵营,使客户也更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产品。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更青睐于银行体系产品,本金保障、收益可期。而对于偏股型客户,选择证券阵营产品,价值随时变动,盈亏自负。资管业务越发达,投资者的选择范围也就越宽泛。资产管理本来就是金融的一个重要业务构成,并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金融体系逐渐完善,资管业务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仍然有银信和证券两个明显界限,但相信随着利率的市场化,银行理财会回归到存贷业务本身。同时金融混业的加速,也会催生银行开展真正意义的资管业务。今天打通的是公私募的界限,明天可能打通两个阵营的界限。各机构资管业务在同一层面上开展竞争,那时才是真正的大资管。

(搜狐财经)

上一篇:保险“大资管”:探寻财富管理供求平衡
下一篇:证监会详解创新11条:放宽准入转型16万亿大资管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