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夺UC,全面解读阿里、百度投资异同

2014年6月12日 (下午1:45)2,623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图说

标签:投资, 百度, 阿里

评论:没有评论

 

UC并入阿里巴巴,俞永福最终对一年前信誓旦旦的“不可能被收购”的食言,也让当初百度对UC的收购要约又浮现出来。

不管怎样,百度曾经要收购UC也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各种说法也曾尘嚣。钛媒体作者IT八卦女更感兴趣的则是这一则收购案例背后,从大的层面看,阿里、百度的投资风格和路径究竟有何异同?这对创业者们也有启发,百度、阿里这样的巨头如何找项目,有好的项目如何才能让这些大佬能够过目?分析全文如下,经钛媒体编辑:

 

 

阿里全资收购UC,媒体解读的铺天盖地,具体估值多少、用了多少“股票+现金”在阿里未来更新的F1文件中必然提及,这里就不妄加揣度了。

 

至于UC为何选择阿里,阿里为何选择UC,这里面是非曲折,我相信也必不是旁观者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但有一点肯定的是,阿里巴巴五年前的入局相比百度、腾讯,有着较准的眼光和胆识。

 

抛开所谓商业判断和逻辑推理,我想比较下百度和阿里两家公司的投资风格。赶巧,俞永福在内部信中,揶揄了百度投资91无线的事,让我更有兴趣地抖下包袱了。

 

在去年一次投资会上,百度投资部负责人汤和松、阿里巴巴投资部负责人张鸿平一起分享过两家公司的投资理念,前者更是饶有兴趣地点评了下投资91无线的事情。(另外插播一个八卦,汤和松是张鸿平的清华大学师弟,两人在大学就认识。)

 

当然,我不确定汤和松是否还在百度投资部,但这并不影响这篇文章的行文事实。特别是回头来看,百度和阿里做的投资,还具有不错的参考价值。

 

背景:所谓宏观大势

 

2013、2014年是互联网领域投资并购集中爆发期。

 

关于原因,汤和松说,第一是由PC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来决定的,第二是移动互联网这个浪潮袭来的时候所决定的。

 

PC互联网,分成早、稳定期、中后期。在早期的时候,大家在百米冲刺,互相顾不上;稳定期的时候,基本也很少,因为这时是格局定位的时候;中后期,处在一个漏斗收敛的阶段,一定会出现行业大的投资并购。汤和松说,这个收敛的阶段核心投资并购是为了规模经济,为了价值链上下整合优化。

 

中国的PC行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走到收敛的阶段,这是一个格局和势力范围划分的时候。

 

汤和松认为,从战术层面,我觉得这个事情也出现了,第一很多互联网公司,当然包括百度,现金都不少,投资并购成为可能。第二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各大互联网公司培养和累计了很多做投资并购的努力。

 

百度投资理念

 

百度的投资和并购,紧紧围绕“战略”。汤和松说,讲在战略上面跟百度有协同意义的,我们不追逐财务型的投资。

 

战略这个词眼给人往往空洞和虚妄。不过,汤和松认为,这是百度投资并购最核心的画龙点睛灵魂所在之处。

 

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对于核心业务的加强,百度的核心业务是什么,是搜索,围绕着搜索在核心业务上加强的技术型的平台,产品型的形态,优秀的团队等等。(从这可以看出,百度追求UC是必然。)

 

2,生态系统的建立,百度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是互联网的网站、网民,有利于促进这里的繁荣和共生存、共赢的,在我们的范围之内要推动的。

 

3,外来布局。也就是说,对于有可能成为核心的做投资并购。战略的核心是取决于自己,对核心业务的理解和战略相关性透彻的洞察,具体体现在核心业务和外来机会。

 

阿里投资理念

 

相比百度的投资理论,阿里巴巴则显得实用而又明确。

 

阿里的投资方向比较明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阿里现有业务做比较强的整合,相对来说,这部分阿里会采取控股的方式(多数股权、全资);另一部分,阿里巴巴在众多的投资里,采取少数股权投资。张鸿平介绍说,“阿里从本身来讲,是一个从打造生态圈做平台的公司起家的,所以我们实际上非常强调在生态圈里头的布局和大家共赢的观点。”

 

对于后一部分,张鸿平强调,今天有业务的合作,没有业务的合作,我觉得公司慢慢发展长达中会发现不少共赢的一些机会,所以很多时候是我们采用一个生态圈的方式来做这个投资布局的。

 

这句话回头来看,我觉得正好印证了阿里巴巴5年前投资UC的态度和方式。有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没有对移动入口上的渴望,没有双方合作中看到的这些机会,阿里巴巴怎么会从PE投资到投资成控全资了呢。

 

上面,也说到UC非常符合百度投资的方向,那最终成为阿里巴巴的小伙伴,这期间,百度、阿里、UC之间的故事势必是非常有意思的,包括之前的投资方相信也给阿里帮助不少。

 

双方共同看重的方向

 

阿里巴巴和百度看重的投资方向:“无线”。

 

不过,张鸿平做了补充:随着一个经济体不断地成长,其实非物质和非物流的一些东西,实际上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个不是说我们不在物质方面或者物质交易方面做更多的投入,其实比如说在物流方面,我们还会进行一些布局、投资、合作,同时我觉得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其他新的领域,比如说本地生活服务类,文化产业,人不出门货是到家的,现在人要出去欣赏本地的服务,电影、娱乐、数字的一些东西,那我觉得,在这里面,阿里巴巴也会顺应整个经济发展的形势,在更多新的领域进行更多的一些投入和投资。

 

现在来看,这句话里很多内容得到了印证。比如今年投资新加坡邮政(国际物流),投资优酷土豆(数字文化)、本地生活服务(银泰等)……

 

可以判断的是,百度和阿里都会继续投资无线,而阿里会投资的领域如同所说的生态圈一样,更加超越互联网的边界。

 

投资渠道来源

 

很多人都很好奇,百度、阿里这样的巨头如何找项目。有好的项目如何才让这些大佬能够过目。

 

其实,百度和阿里巴巴大体上雷同,各种渠道都会有,不过我还是分开叙述下,有想找百度、阿里或者其他巨头投资的公司,不妨留个心眼。

 

汤和松介绍说,一是业务推荐。对于百度是战略型的投资并购,业务部门的推荐,八字有了半撇,有大概差不多感觉;二是,目标公司主动找上门的,主动找上百度,他心目当中已经感觉到跟百度之间可以做什么,中间也有。所以我的结论和观察,还是自由恋爱为主。

 

张鸿平说,各种渠道都会有。看不同的企业和阶段的项目,比如有些项目,其实像我们投资的高德、新浪微博,这些项目并不需要什么介绍,比如曹国伟和马云本身就认识很熟,高德CFO和自己在美国时就比较熟,像是这样的关系自然都会有的,只是双方在投资的时候,能谈到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并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方法来做渠道,也并不需要投行、FA的参与,我相信大家都是团队自己,其实核心的项目团队都不需要很多人,大概一般都是2、3个人组织资源来完成这样一个项目。

 

另外,至于投资标的给予的价值,用一个财务模型概念解释下,买不买永远取决于独立市场价值是多少,对于你的战略价值是多少,用市场价值开始,用战略意义相应的价格做封顶,中间谈出最佳的价值。

 

双方对此通俗点解释是:一瓶矿泉水可能超过1.5元,就显得有点贵了,但是饥渴难耐的时候,这都不是事。

(钛媒体)

上一篇:“小大之辩”——中国经济发展六问
下一篇:李克强第二场经济公开课:要造多少机模才能换1架飞机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