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开艳
评论:没有评论
文/《清华金融评论》丁开艳
尽管始自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制度调整的人民币贬值风波,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三日内累计跌出超4%的幅度。但各界却认为此次由央行主动调整引发的人民币贬值,不会让人民币进入明显贬值通道,人民币依然是强势货币,且此轮制度调整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核心,让汇率形成更接近市场,并为将来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提供条件。
中间价改革触及汇改重点
从制度层面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制度调整,已被看成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是汇率形成制度逐渐市场化的表现。
8月11日央行中间价制度调整后中间价形成方式为: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而在调整前,中间价报价机制基本与上一期收盘价无关,未形成连续的汇率曲线。
对此次调整的目的,央行发表的《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开头就强调“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这意味着,此举目的为推动人民币汇率朝着更加市场化方向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制度调整触及到汇改核心。
温彬介绍,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中中间价确定以及围绕中间价的浮动区间是两项关键点,在此次制度调整前央行关注重点是管理和调整中间价浮动区间,并未过多关注中间价形成制度,故此次中间价制度调整成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认为,中间价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迈向市场化中的关键一环。
央行在8月13日的吹风会上也介绍,这次完善汇率的机制基本上是从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市场化机制的角度出发。
另一方面,此次中间价形成制度调整也利于人民币加入SDR。祝宝良就认为,中间价报价制度调整让人民币汇率更加有弹性,更加接近市场汇率,为人民币加入SDR提供有利条件。
温彬则认为,SDR内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占权重最大,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及时调整,汇率形成持续盯住美元,加入SDR后会变相增加美元在SDR一揽子货币中份量,这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初衷违背,因而及时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利于人民币加入SDR。
据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建议表示,在中国人民币是否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问题上,要让董事会掌握充分信息以作出决定,提议将SDR货币篮子任何可能调整的生效期推迟9个月至2016年9月30日。
人民币兑美元阶段性均衡
自8月11日央行公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制度来,人民币连续两日贬值,8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下近四年的新低,到8月14日该数据出现反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自近四年低点反弹35个基点,报6.3975元。自8月11日始人民币三日贬值幅度累计跌幅超过4%。
人民币连续贬值引发人民币进入贬值区间担忧。对此,央行认为人民币依然是强势货币,分析人士也认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实现阶段性均衡,未来依然后升值潜力。
央行8月13日表示,从我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现实出发,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温彬认为,人民币兑美元3%左右贬值是预期范围内,目前1美元兑6.4元左右人民币是阶段性均衡水平。长期看,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为人民币稳定提供支撑,将来人民币还会步入升值空间。
祝宝良认为,衡量人民币汇率几个重要指标包括经常项目、短期利率变动等,从这些指标判断,人民币不会进入贬值通道,中长期看人民币还会升值。
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8月13日央行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的幅度比较大,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师的普遍估计,这种既与国内因素有关,也与国际因素有关的偏差大约累积了3%左右。人民币经过两天调整,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的偏差校正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
汇改将更大程度反映市场供求
此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改革触动汇改核心,未来改革会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推进,弹性更大,且会更大程度反映市场供求。
祝宝良就认为,中间价改革是汇率形成制度改革的一步汇改会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推进。
温彬认为未来的汇率改革将保持在三方面:一方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2%的幅度进一步扩大到3%或者以上;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外汇投资主体、交易主体,丰富外汇衍生品的品种;此外,加强跨境资本的流动监控,增加政策储备,防止跨境投机资本对宏观经济冲击,使金融系统非常稳定。
在8月13日吹风会上,央行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当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