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股市
评论:没有评论
外表安静,内心狂野,很少有人会如此直白地形容自己。陆家嘴最“野”的经济学家林采宜活得“自由自在”,亦如她喜欢冯唐说的一句话: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我天生没有恐惧,也无所谓他人是否认同,在社会、集体中寻求认同的,多半是内心不够强大。一个软弱的人,才需要从别人的认同中找到安全感。”
“当你非常强大地站在自己的本能上,整个世界就都会向你妥协,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苟且的世界。”正是这种心理特质,或者从某种程度可以定义为“心理优势”让她特立独行。
感性与理性之间彻底切换
艺术、文化,是一种精神追求,而非炫耀。林采宜家里也挂画,四季更换。每季是不同的风景和不一样的心境。
原本打算读新闻,却偏偏进了经济系,读书的轨迹并没遂自己的心愿。“我很犀利,爸爸觉得我不适合做新闻。”但当初林采宜也没有报考经济专业,她的高考志愿是图书馆、文学和外语。
那年,到福建省招生的是华师大经济系教授。林采宜是文科生中数学考得最好的一位。“经济学介于文理之间。数学好的学生应该去读经济。”教授这一念头使得林采宜不由分说被录取到了经济系,命运把她送上了另一条专业轨道。
“大学里,我一直想去学中文,没成功。那会儿转系很难。”当经济学家,林采宜更没料到。
中国银行、证券公司、中国银联……“我的职业路径,是被经济学系教授突然改写的。”
《底色》、《肆无忌惮》,接近不惑之年,林采宜出版两本散文集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算圆了作家梦。
“写文化随笔,随心所欲,但写专业文章,不带任何感情。”感性和理性之间,林采宜切换得彻彻底底。她形容,如同频道从新闻联播切换成凤凰卫视。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自己的理解,《肆无忌惮》第45页有这样一段描写:故乡不是一座城,不是一间房,甚至不是一些人,它是随着你的足迹到处漂泊的梦境,是“依伯”“依姆”熟悉而亲切的呢喃,是夏夜“依妹”们襟前淡淡的茉莉花香,是端午节龙舟上激荡人心的锣鼓;“故乡”是一株长在记忆深处的苍老的榕树,是一片温润秀美似曾相识的风景,是多少年来无望地守候着的一缕失落。故乡,是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的一种情结。
没上过一天写作课,林采宜的文字优美、动人,思想深邃。“正因为我没有上过写作课,才是自由的。课堂像一把大剪刀,把每一棵植物剪裁成规范的盆栽,我是长在外面的野树。没有经过写作课程的剪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规范,所以行文自由。”
而翻开林采宜的另一本经济学著作《告别速度》,则完全是另一番“风景”。中国经济为何降速,是好是坏?书中采用大量国外数据分析、比照,证明中国经济换挡、降速的合理性和对未来谨慎、乐观的预期。“也有人说,尽管我的随笔文字浪漫,但思想还是渗透着很深的理性和逻辑”。
“作家是感性的,经济学家则非常理性。但我不分裂,经济学家就是按照逻辑推断,而不是凭感觉说话。”
颠覆这个词林采宜很喜欢,就像科学家发现新事物一样令人兴奋。“我不喜欢中规中矩的画家,这类画家都是一个范式,在范式里面行走的工匠,是吃功夫的。而有一些画家生来就为突破,所有的创造都是为突破一种范式,创造是从零到一,无中生有,打破原来的东西,创造新的形式,画家是用笔,用色彩,作家是用文字。”
涨跌停制度无法反映价格预期
关于刚刚过去的股市风暴,林采宜认为:救市不是救点位。
“这次股市波动主要是流动性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市场没有本质性影响。”林采宜认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通常是金融机构倒闭,然后波及实体经济,例如1929年的股灾,最后带来整个经济的大萧条。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从金融机构倒闭开始的。
“然而,就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而言,我们的证券公司没有面临流动性危机,银行机构也没有受到股市波动的直接冲击,出问题的只是一些通过配资放杠杆去股市投机的少数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林采宜认为,今天中国股市之所以会出现“千股跌停”现象,主要是因为交易制度的设计,涨跌停制度使得股票价格波动无法充分反映出市场预期,当所有人预期一致时,市场就没有交易了,流动性死在跌停板上。于是出现了中国特有的股市流动性危机。
此外,股市的T+1增大了市场急剧波动时短线投资者入市做差价的风险。T+0制度下,股票下跌时,你买进,见形势不好马上可以走掉,就是投机性带来的市场流动性。但是T+1制度下,买完之后,发现情况不妙当天抛不掉。然后只能坐以待毙,当天跌停,次日可能是又一个跌停。
“因此,政府救市不是救点位,而是救流动性。”林采宜说,通常情况下,救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调整交易规则。比如,调印花税、取消涨跌停板、降准、降息,改变市场预期。第二种是拿钱救,用政府或者其他公共机构的平准基金入市去救。然而政府的钱是全体纳税人的钱,是公共财政资源。“不到万不得已,政府不能用公共财政资金入市买股票,牺牲全体纳税人的利益,去保护一部分投资者。”
林采宜还认为,救市不能牺牲契约精神和市场自愿交易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的根本。
学会理财是一生的事情
金融市场里,最难逃过两个词:贪婪与恐惧。
一位经济学家,会推荐什么书来阅读?是《黄帝内经》,林采宜的答案出人意料。
“现代人都在追求成功,追求财富,但是他们经常忘记人生的本质,忘记人为什么挣钱,忘记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有灾难都源自这里。”她常问,人生下来就读书、考试、挣钱、买房、买车,再挣钱给孩子买房买车,然后呢?为什么人现在富裕了,却活得不健康,幸福指数偏低?
当问及有没有投资类的书籍可以推荐时,她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资哲学。有人喜欢赚快钱,有人喜欢赚长久的钱。他们适用的投资方法也不同,我没办法推荐书,因为没有一本书适合所有股民。但人人都可以去读《黄帝内经》,因为,所有的人都要面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内心的关系,《黄帝内经》里会告诉你答案。”
投资有很多种,一个人最重要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我家原来请过一个家庭教师,小姑娘问现在上班挣了钱想做投资,让我推荐理财产品。我让她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学学什么叫投资理财。投资最根本境界是对人的投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因为,一个素质高的人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人活着,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的同时,很现实的是,要学会理财的知识,理财是你一生的事情。”
一个家族的传承,重要的是价值观的传承,能力的传承,然后才是财富的传承。数据显示,中国财产能够继承到第三代的只有13%。“如果子孙不肖,再多的钱也会挥霍光,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讲,继承很多时候是一种低调率的资源配置。因此,很多高净值客户,把管理孩子的教育作为财富传承的起点,让孩子继承家族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底线的人。这是最重要的投资。”
林采宜认为,一个人的素养好,投资时他懂得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任。一个人出于对一夜暴富的渴望,配资放杠杆炒股,结果爆仓被强平,他不反思自己的贪婪,而是发表一堆对社会、对制度、对其他人的抱怨。这样的人还会重蹈覆辙。凡是放杠杆的,借钱时就应该知道有爆仓强平的可能。股市好时,利润翻几番,你有没有感激过谁呢?那么,爆仓时,应该为自己的决策负责。“我觉得,既然有市场,就有投机,愿赌服输也是契约精神。”
对于个人而言,林采宜建议,理财中首先考虑的是安全,能在安全的情况下追求资产的增值。“可以少挣一点但是不能随便赔。钱越多,越考虑安全性,要保证一个绝对资产和绝对收益。股市和期货能不能玩?能,那叫小赌怡情。就是拿很小的一部分钱去体验资本市场起起伏伏,赔了不影响吃饭、睡觉,甚至不影响愉快。”
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所有的高收益后面都跟着高风险,期待在一个月里就把一辈子的钱都赚到手的人,可能遭遇的会是一夜之间输光一切,没有人可以让你彻底破产,除了你自己的贪婪。”
人物档案
林采宜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经济学与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约成员、上海金融研究院特约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及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擅长宏观周期、产业经济和大资产配置方面的研究。
个人印象
办公室布置是一个人性格的密码。
林采宜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版画,是卢治平的作品。这幅收藏既有中国画元素,又隐约透着一股现代气息。
“我不喜欢一丝不苟的东西,卢治平的版画有传统的味道,又突破传统。”林采宜穿着一件粗布格子衫,风格古朴,腰间系一根西式细带,这样的搭配在她身上,一点也不扭捏,反而让人感觉到一种舒服、一种时尚、一种个性。
“我不会因为谁的画贵就去收藏。一定是我喜欢的,符合我风格的画才会去买。买回家,也不问涨跌,权当文化消费。”
(林采宜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来源:新民晚报
上一篇:金价告别避风港
下一篇:105%*预警价格 徐彪的“绑定大股东自救”策略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