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催生农村金融三大新需求

2015年7月21日 (上午9:30)807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新常态

评论:没有评论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时期,银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多家银行不得不收紧贷款规模,严格控制风险,防止不良反弹。然而,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新的金融需求也应运而生,一些大银行已敏锐察觉并有所行动。作为扶持县域经济的主力,农金机构可以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呢?

 

“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让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接创新需求,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企业飞向新高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举行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如此强调。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已经让我国企业的金融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走出去”衍生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消化过剩产能衍生的并购重组需求以及创业创新所衍生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正日益凸显。

实际上,针对新常态下的金融需求变化,几家大型银行已经推出了众多的创新金融产品。对于大型银行未来的创新发展,业内专家表示,提速国际化布局、强化资产管理能力和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信贷,或将成为未来银行满足新金融需求的重点。

 

新常态衍生金融新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企业“走出去”、过剩产能的消化、大众创业正成为新的企业形态,而这些新的企业形态也衍生出了新的金融需求。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一带一路”战略为优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而这些商机必然涉及到跨境资金往来、跨境资金归集、跨境并购重组以及其他众多的跨境金融交易结算和跨境金融交易结构设计,由此,企业“走出去”对于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新常态带来的过剩产能消化可谓压力空前。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能实现部分产能的国际转移,但基于实际产业的并购重组不可避免,产业的并购重组必然涉及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巨量的并购资金支持,因而大型银行牵头银团贷款促成产能过剩行业整合的需求尤为迫切。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逐渐铺开,商业银行凭借网点、资金和金融数据资源沉淀的优势,具备服务小微企业的资源优势,而中小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和经验,也迫切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点支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资产管理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个人存款受到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和股市的冲击,企业通过资产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也浮出水面。如何针对企业客户提供更有效的资产管理以实现企业资金在有效利用前提下的最大化增值,也成为银行服务企业客户的重要工作。

 

银行在“奔跑”中创新服务

事实上,针对新常态下企业的金融需求出现的许多新变化,商业银行亦不断在“奔跑中调整姿势”,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亮点层出不穷。仅以中行为例,为支持优质企业“走出去”,并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中行创新推出了项目融资与经营性租赁无缝对接的创新结构,助力华为拿下匈牙利电信光纤到户融资租赁项目;通过将商行、投行业务融会贯通,创新业务产品,设计了“债+认股权”结构的混合融资方案,为海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拓展市场初期给予资金支持,并辅佐企业强势拓展东盟市场。

特别是,中行提出的“中银中小企业全球跨境撮合服务”,则是将国外优质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和资金引进来,帮助国内中小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能极大地降低银行授信风险,而且已成为破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

不难看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中行既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一带”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通过“一路”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还为海外机构扩大了客户基础,帮助其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带动集团跨境人民币使用、现金管理、国际结算、投行、保险业务的全面增长。

着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接小微企业需求的银行服务也正走出新的路径。建行推进小企业业务“小额化、标准化、集约化、网络化、综合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就是一个代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工具、评分卡新技术等智能化技术优势,推进智能银行转型;并围绕“一圈一链一平台”的发展思路,完善客户群批量化产品创新模式。

 

三维度或成创新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在不断满足企业新的金融需求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未来创新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清晰。国际化、资产管理能力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信贷,将构成未来三个不可或缺的创新维度。

据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全面运用大数据,并陆续推出了相关的创新产品。如针对创业期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及其他增信手段的融资难问题,建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陆续推出了小微企业“五贷一透”(“信用贷”、“善融贷”、“创业贷”、“税务贷”、“POS贷”和“结算透”)大数据信贷产品,以客户交易结算信息、信用记录等核心数据为依据,在企业主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前提下,向小微企业发放用于短期经营周转的信用贷款。这一创新的效果已经初显,截至2015年4月末,建行大数据贷款客户11990户,贷款余额8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0.44%。

业内专家认为,大型银行有数据沉淀和技术处理的资源优势,通过大数据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信贷,既能实现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又能有效预判和控制金融风险,因此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信贷必将成为银行未来创新和角力的重点。

应当看到,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本土化金融服务需求激增,由此,加速国际化布局、打造国际金融集团,通过提供基于服务“走出去”企业的综合化服务来提升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也成为必然之举。

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传统的息差收益模式不可持续的形势下,通过提高金融资产的管理能力,实现沉淀资金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成为银行未来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未来通过理财等相关业务的分拆以提高银行资产管理水平的结构调整,也或将得以加速推进。

 

来源:金融时报

上一篇:计葵生:互联网金融“基本法”将是行业发展新起点
下一篇:房地产税又来“抢头条”了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