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评论:没有评论
2015年7月12日,成思危与世长辞,享年80岁。这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更广为人知的称谓是“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创业板之父”。
本文为成思危为2015年5月出版的《金融国策论》所作的序言,亦是目前已知的、成思危生前公开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研究金融问题一定要有战略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战略目标的确定,所以,战略目标的制定者要动态地掌握和分析各方的情况,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设想几种可能的场景;然后通过在电脑上的仔细推演,真正确定合适的战略目标;最后,再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出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措施和有关的策略。因此,战略目标的确定是所有研究问题中首要决定的问题,如果目标一错,满盘皆输。这就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目标不对,就算后面的战略措施和策略贯彻实施得很好,最后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在这里,我仅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个是关于金融安全的问题。在金融安全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论。我在2003年就讲过,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我们既要防止麻木不仁,丧失警惕;也要防止神经过敏,草木皆兵。
在金融安全问题上,有的人主张抗击“阴谋论”。实际上,如果把抗击“阴谋论”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战略目标,那就大错特错了。把所有的国际金融活动都当成是阴谋,本身就不符合当前国际金融的实际情况。有些人把国际金融活动比成你死我活的战争,甚至拿“共济会”这种无稽的传言来吓唬一般的老百姓,这并不是真正在对抗“阴谋论”,而是在利用“阴谋论”阻碍改革;当然也有一些人可能是真担心我们会中了外国人的阴谋,但是主张“阴谋论”的人多数还是有各种动机的:比如维持现有利益,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等;不管他们的动机如何,这种以抗击“阴谋论”为战略目标起码存在两个重大问题。
第一,我们要真正提高抗击“阴谋论”的能力,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金融实力和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实际上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也无法抵挡国际金融活动的进入。第二,现在国际金融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这次亚投行的成功筹办,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参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要有利可图,国际金融界会采取合作的办法。可以预料,随着亚投行的发展壮大,美国和日本也不可能忽视它的存在。
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来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把所有的国际金融活动拒之门外。正确的战略目标应当是鼓励提高我们自身的金融实力,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系统的改革,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且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我们的话语权和我们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这才是正确的战略目标。
另一个例子是,近年来,关于金融改革的顺序问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金融改革的步骤只是一个策略性问题,它必须围绕战略目标来安排,如果没有战略目标只谈改革顺序,不同的部门就可能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各拿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强调他们自身的重要性,而忽视全局的优化。所以,在改革顺序问题上,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我在2014年出版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中明确指出,我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推进的时候,总是遇到各种阻力,这就说明,虽然提出了目标,但并没有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制定出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措施和策略。
金融改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到从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国战略合作伙伴,股权分置改革,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设立,股指期货的开放,到融资融券;每一步都会有反对的声浪、质疑的声音,甚至还有“卖国”的责难,这样就使得我们的金融改革不能顺利地向前推进。在一些人的阻挠之下,有关部门尽管已经提出了改革的措施,但也只能是放一放、等一等、看一看,而不能及时地抓住时机向前推进。这一点教训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这本《金融国策论》,我认为是作者思考的结果,我赞赏和鼓励这种探索,也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关心我国的金融改革,而且要从战略上来探讨这一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稳步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就一定能使中国金融在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以及越来越强的地位。
(来源:2015年5月出版的《金融国策论》)
上一篇:证监会网信办又重拳来查场外股票配资了……
下一篇:央行条法司司长张涛:《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