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新排位:深圳,第二?

2015年5月11日 (下午2:50)812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区域经济

评论:没有评论

 

“北上深广”新排位

 

今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深圳。

 

在过去一年,我们重新发现了深圳价值。正当经济下滑、环境恶化之际,深圳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活力,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各大城市当中,投资率最低、环境最好、负债率最低、创业环境最好以及发展模式最具可持续性的城市。

 

华为、中兴、腾讯、华星光电、比亚迪、华大基因这些代表了深圳未来产业方向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培育了企业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也成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典型代表。

 

这些功成名就的企业,不仅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荣耀,也在通过与政府的合力,孕育新的创新种子。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2月份到访的深圳南山区,正在形成小微企业草根创新与大企业引领创新相互作用的独特创新生态体系。在南山区约185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布着80多家创新载体,约每2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创新载体。

 

深圳南山区正在朝着“中国硅谷”的目标直跑。初步核算,2014年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464.09亿元,增长9%。南山人均GDP去年达到30.87万元。如果按照人均GDP水准,南山区已经超过香港,接近新加坡。

 

推崇创新的氛围、活跃的市场经济,也使这座城市成为创富者的乐园。根据2015年胡润富豪排行榜统计,深圳有34名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位列中国城市第三名,排在深圳之前的是香港和北京。

 

在内地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排名中,“北上广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广东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中,广州不但在总分上输给了深圳,还在五大单项指标上,错失了“省内第一”。这也意味着深圳对广州的超越正在从以往的单向指标超越逐渐向全面超越过渡,未来“北上深广”的一线城市格局或将成为新常态。

 

资金总量更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根据2014年末的数据显示,北京的资金总量达到10万亿人民币,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突破10万亿的城市。上海资金总量7.39万亿,深圳3.74万亿,而广州是3.55万亿。如果按照资金总量的增速,北京雄踞第一,增长了9%,其次是深圳,增速8.9%;上海第三,增速6.7%,广州略显“寒酸”,仅有4.9%。

 

这些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意识到深圳的重要性。两年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就曾通过造访深圳,向外界发出了强力的改革信号。1979年,正是邓小平到访深圳,从而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事实证明,深圳的政治地位也在悄然提升。主政官员配置在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里也史无前例,高规格的任命引来外界推测,它有可能让深圳现在行政基础再上升个半级吗?

 

这一切并不完全只是猜测。不久前,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设在深圳,况且在各大省市的自贸区争夺战中,深圳获得了一席之地,前海将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担负起“中国梦的梦工厂”的使命。

 

回溯历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这是国家在经历禁锢后的一场思想和生产力试验,深圳是这场试验当中最杰出的践行者。在那片不大的土地里,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国人在那里精神自由,扔掉枷锁,创造个人价值与经济能量。

 

凭借着一股理想主义气质,以及长期被压抑的发展渴求,让深圳的开拓者们拥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一次次的探险破局,成就了“深圳速度”,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经验,输送动力。

 

短短30年,深圳从一个人口仅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今天的1.6万亿元,经济总量超过葡萄牙,进入全球城市前30强,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并不多见。

 

这个过程中,深圳不仅为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提供了样板,更锻造了一支最具市场意识的地方政府。深圳政协委员金心异坦言:“中国再也找不出任何一座城市比深圳更接近市场经济了。”

 

这是一座完全能做到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的城市,政府权力与市场边界相对明晰,极少过多干预市场。这不仅仅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而是它已经形成了市场、社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相对于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痕迹的其它地区和城市,深圳可能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

 

也正是如此,它吸引了来自全球大量的科学家、创业者、知识分子和打工仔,他们在这座包容的城市里,寻找梦想。正是这座城市的移民文化和基因,让它迸发出了意想不到的活力。

 

经过30多年发展,深圳作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不仅成就了自身的繁荣,也见证了市场经济的奇迹,见证了一代人追寻梦想的努力。如今,它重新站在了历史十字路口。

 

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深圳能否像30年前一样为中国下一轮改革提供样本,充当标杆和尖兵?

 

“只有深圳才能担得起中国下一轮改革实验的责任。”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他看来,深圳无论是在经济体量、法治环境及社会成长方面,都毋庸置疑走在了中国其它城市的前列。尤其是在法治环境上,深圳一直在努力构建“法治政府”,已经卓有成效。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薇薇认为“法治环境将是深圳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深圳自身也已到了改革“深水区”,它必须用下一步动作来解决贫富分化、社会隔阂、官员腐败,以及全球化挑战等众多难题。

 

深圳需要改革,但它却要面对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社会环境,曾经的改革者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他们已然缺乏改革的动力。

 

深圳政协委员金心异认为,“深圳当务之急,就是培育出一个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公民社会,这比政改都更迫切和有意义。它将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以及解决中国社会矛盾提供经验,为中国下一轮改革试验提供样本。”

 

即便是深层次的推进“政改”,深圳也将是更适合的城市。过去30多年,深圳在民主直选与“两推一选”上已有相应经验,曾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提供参考。

 

现在的问题是,正在新的改革道路上匍匐前进的深圳,能否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重新成为中国改革的前线呢?这一切,既取决于中央对深圳角色的定位,也取决于深圳主政者的智慧。

 

“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这是习近平在访问深圳时给予的期待。

 

深圳,第二?

 

在内地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排名中,“北上广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广东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广州不但在总分上输给了深圳,还在五大单项指标上,错失了“省内第一”。

 

而在前段时间,世界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2015城市动力指数(CMI)报告中,中国7城上榜,北京排名第三,深圳第四,略胜上海,让人好奇的是,多年位列深圳之前的广州却榜上无名。

 

事关内地城市的各种排行榜中,深圳超越广州已成趋势,“北上深广”的城市格局或将成为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新常态。而按照目前的趋势,深圳不排除再进一步的可能,未来取而代之的或将是“北深上广”。

 

竞争力不断上升

 

仲量联行每年都会发布城市CMI报告,通常会将目光聚焦那些全球变化最快的城市。CMI报告的样本覆盖了全球120座城市,通过对所在城市短期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变量包括人口、航空客运量、企业总部设址率等指标;以及一些长期变量,如学院和基础教育设施的配备、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公司和风投公司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

 

通过历届的指数和报告分析,CMI报告倾向于技术雄厚的城市,深圳入选,很大程度来自它的科技实力。一份研究机构的报告未必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却间接说明了一个事实——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在不断上升。

 

创新成为深圳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它已连续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首位。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较少的深圳,申请科研专利竟能达到全国第一。根据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725件,占全国44.6%。

 

新兴产业引擎作用凸显,“深圳质量”发挥效应。深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九年稳步增长,2010年度、2011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90.19、90.25,位居中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深圳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6%,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三。

 

生态环境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标准。这一点,深圳均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根据环保部2014年对74个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显示,深圳空气质量排在第四位,是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上榜城市。与此相对应,北京在去年已经数次成为空气质量最差城市,进入“黑榜”,且持续恶化;上海居中,一年之中也多次雾霾;广州在珠三角地区经常“垫底”。

 

2014年10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蓝皮书,深圳在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当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二,香港第一,广州位列第五。

 

直追上海?

 

深圳为何有可能成为第二,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15年5月4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经济数据,GDP为3494.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去年前三月,深圳GDP为2953.25亿元,这意味着继续保持着稳中上升的态势。

 

在过去30多年,深圳用一种惊人的“深圳速度”狂奔,GDP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25%,让其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方面成绩喜人。2014年,深圳人均GDP为14.95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4336美元,相当于2013年韩国水平,位居中国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南山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强区,它被外界誉为中国硅谷的有力竞争者,此前北京中关村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号。深圳南山区希望打造“科技金融一条街”,放大其创新基因,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员和优秀人才到南山创业。

 

深圳南山区正在朝着“中国硅谷”奋斗。初步核算,2014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464.09亿元,增长9%。南山区人均GDP去年达到30 .87万元,比上年增加2.11万元,增长8.5%,已经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2.1倍。如果按照人均GDP水准,南山区已经超过香港,接近新加坡。

 

作为一线城市,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是重要衡量指标。从四大一线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排名来看,北京3311亿元,上海3268亿元,深圳是2238亿元,广州仅为1300亿元。但如果深圳前海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直追上海也指日可待。

 

相比其它城市,深圳的后劲十足,它是中国最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根据目前情况,深圳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两大产业比例发生结构性改变,证明深圳产业转型与升级效果初显。“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甚至超越第二产业,这说明了一座城市的成熟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这四座城市,在中国的城市竞争中关系微妙。除了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短时间难以挑战外。其他三个城市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竞争关系。

 

超越广州之后,上海已成为深圳最大的参照系和竞争对手。两座城市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竞争关系,都希望在金融中心的打造上有所成就;发展路径也十分接近,都在特定时期在中央特殊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了突围。

 

九十年代末期以后,深圳一度“失宠”,中央在资源分配时给了上海更多资源。作为深圳的意见领袖,金心异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上海的华贵面前,深圳被扫为村姑。”

 

虽然凭借“深圳速度”在30年间超越同省兄弟广州,但深圳要想追上甚至超越上海依然难度不小。毕竟两座城市的根基不一样,深圳三十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村,而上海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就已经是东方国际化现代都市。从目前的发展速度看,深圳拥有赶超的实力。

 

从目前情况和趋势分析,与广州相比,深圳的优势明显。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上基础扎实,深圳在经济上的实力雄厚。况且未来深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在《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中,广州总分和单项指标都输给深圳的原因。

 

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是最年轻的城市,也是最有吸引力、最包容的城市。这一点从小学生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就可以看出,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是四座一线城市当中人口增长最为迅猛的。数年后,深圳在校下学生人数可望突破100万人。

 

有媒体用“深圳旺丁,北京旺财,上海广州围观”来形容现在的局面,也有人认为,这恰好证明了深圳未来的潜力。

 

深圳下一步

 

深圳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在经济下滑、环境恶化的语境下,唯有深圳在中国各大城市中保持着投资率最低、环境最好、负债率最低、创业环境最好以及发展模式最具有可持续性。

 

判断地方市场经济是否发达有几大要素,第一有市场配置资源;其次政府是否干预市场过多。

 

“中国再也找不出另一座城市比深圳更接近市场经济,深圳这一点自信还是有的。它真正能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受政府干预市场相对比较少。”深圳政协委员金心异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深圳历届主政者只有一个工作重点——“谋改革”和“促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深圳犹如一支股票,刚刚抬头,唯有深圳猛窜才能影响区域经济和全国格局。目前中国经济比深圳强的还有,比深圳技术好的也有,上海、北京、天津,各有特色。深圳地处的位置也很独特,北可以影响全国,南可以影响香港,东可以影响台湾。今天1.6万亿并不代表什么,如果深圳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未来完全可能翻5至10倍,那才是深圳对中国的贡献。”深圳人大代表杨勤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

 

这一切来自他个人的判断,但这些判断基于一个前提——“唯有深圳让政治和经济改革同步走,才能起到杠杆和撬动作用。”

 

根据他的分析,目前深圳可发展的物理空间已经受限,它将意味着深圳未来有可能“死水一滩”,没有土地,让深圳产业聚集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目前,深圳车公庙已经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仅1平方公里的地方却集中近20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了30万,将近8000多家企业聚集在那里。

 

杨勤曾经提出过一份几乎是狂想的大胆建议——如果想让深圳在物理空间上有进一步扩张,如果国家政策允许,可以让深圳和珠海合并成一个大行政特区。

 

他认为,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拥有极强的的互补性,从人口的角度,深圳多,珠海少,从地理的角度,珠海大,深圳小,珠海的海域更是深圳的三倍。

 

两者的合并意味着深圳在土地上将会获得100年乃至200年的发展空间,深圳不仅能发展高新技术,还能发展海洋经济,而且海洋经济的速度定会超过全国其他地区,因为深圳拥有良好的金融和物流业作为支持。他认为,唯有这样,未来深圳的GDP才有可能增长5—10倍。

 

在杨勤看来,现在深圳政府的改革大多只是羞羞答答的“微改革”,充其量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而不是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般豪气冲天的“破局之策”。

 

如果国家想要顺利实现深港一体化,不能只是在经济上动小手术,而是要在政治和经济上同步改革才能发生根本变化。无论是政治体制、司法、经济包括金融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要优于香港,才能让深港进一步合作。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上一篇:徐小庆谈此次降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下一篇:“央妈”苦心防止利率“诱导性上浮”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