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乖姐姐评金融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清华金融评论》 孙世选
XX岛的扇贝“跑路”事件发生后,一本名叫《反脆弱》的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笔者也赶时髦来看这本书。适逢央行近期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对照着《反脆弱》一书来思考央行的此次政策调整,笔者由衷赞叹央行的智慧。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从“反脆弱性”(anti fragile)来看,有些事情能够从冲击中收益,当暴露于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使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暴露于更大的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之下。
尽管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增多,但是,中国央行并没有放慢利率市场化的脚步,而是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定调。此次降低基准利率的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至1.2倍,就是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说明,尽管此次利率调整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息差,但是,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反脆弱性”是有信心的。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政策调整后“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拓宽,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此外,央行此次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化和合并,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并将贷款基准利率简并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一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三个档次。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
中国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采取十项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央行通过下调基准利率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可谓理直气壮的顺势而为的行动。
但是央行也知道商业性金融机构自身未必对自己的“反脆弱性”有足够的信心。因此,央行“苦口婆心”地劝导商业银行。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出台的同时,人民银行已要求金融机构“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贯彻落实好宏观调控导向,根据基准利率的调整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还有,央行的此次政策相当于意料之外的“黑天鹅”,这显著改变了公众的预期,为央行可能的进一步行动做了铺垫。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这也是央行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表现的期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上一篇:【观点】范文仲:互联网金融应该按功能监管,按系统重要性监管
下一篇:【评论】央妈“定向”降息,商业银行的“苦日子”真的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