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开局之年起好步 | 尚福林:建设现代金融体制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文/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
1379 views

20210221100258

编者按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继续推动经济稳定恢复,确保“十四五”开好局。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把国际金融资源有效地用于推动国内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订阅)2021年4月刊将聚焦“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话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建言献策。

导语

“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风险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很多问题是以前未曾经历的,要从战略的角度,深化认识和有效应对。通过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实现多重目标协调发展等,充分发挥金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当前,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金融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取得的积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国金融业取得的成就,是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取得的。金融业在为创造经济奇迹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推进了自身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金融业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两大主题,不断深化改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风险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了货币跨时空配置资源作用。二是积极构建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银行体系,设立了理财子公司,开展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民营银行、直销银行、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等试点。特别是2014年创新试点的民营银行,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和特色化经营,利用其独特的股东优势和业务定位,与已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互补发展。截至目前,共有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经营总体平稳。在试点探索过程中,监管部门积极为民营银行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持续完善监管制度框架,支持其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和“三农”、小微专项金融债券,优化负债结构。同时,就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比如在远程开户等账户管理问题、股东资质和持股比例问题、网点布局和业务创新发展等问题,持续研究论证。总的方向是支持公司治理规范、内部管理严格、经营业务稳健、风险管控有效、特色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民营银行探索相关改革试点。据了解,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在很多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改革中都曾尝试过,包括试办民营银行。从结果看,由于制度设计和监管没有跟上,有的放任自流,有的被大财团裹挟,最终多是以失败告终。虽然近年来,社会上也有一些声音反映国内民营银行发展存在问题和不足。但实际上,我们在近年来的实践当中,走出了一条稳健的民营银行发展道路,总体上还是成功的,试点成效还是明显的。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探索服务实体经济与改善民生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度均处在世界前列。四是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金融领域准入负面清单基本清零。人民币的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明显增强。五是积极推进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成功推出科创板,注册制取得突破。金融行业法治建设和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六是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重点整治金融乱象,有效控制融资平台、房地产、交叉金融等风险。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6.7%,高于世界经济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30%。金融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1978年的2.1%提高到7.8%(2019年末)。金融业总资产超过340万亿元(2020年三季度末)。

深刻认识金融改革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面临的趋势变化

前期,金融与实体经济总体上实现了良性互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深化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同时,也指出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很多问题是以前未曾经历的,要从战略的角度,深化认识和有效应对。以下重点谈金融业在新阶段要应对的三方面新变化。

一是积极适应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对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需求变化。我国融资结构特点是高度依赖银行体系。随着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资本总量和融资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需求。考虑到科技研发普遍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缺乏抵质押物,是传统信贷融资服务的弱项,要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就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资本供给,使科技、资本和产业更紧密融合。

二是积极适应人民生活与人口结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化。一方面,居民收入和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我国现在拥有世界最庞大的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不但有追求便捷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对高附加值、高收益、个性化的财富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口结构正在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率可能会面临拐点,社会正加速步入老龄化。2019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养老、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银行负债结构、人群消费习惯、资产配置和风险偏好都正在或将会发生改变。

三是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对金融开放的影响变化。一方面,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处在调整过程中,外部环境趋于严峻,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日渐增多。另一方面,我国正加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全方位制度型双向开放迈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人民币在国际上应用的范围和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对外开放仍面临新的机遇。

充分发挥金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从西方国家发展历程看,随着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资本让财富加速往少数人聚集,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劳动分配的占比在不断下降。我们的金融体系要服务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实体经济交易成本。在“十四五”时期,金融业要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实现多重目标协调发展。一是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满足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需要,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预期管理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平衡好境外与境内、经济增长与就业民生等关系,在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等多重任务目标间寻求平衡。三是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前期推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基础,实现市场利率向存贷款利率传导。

第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定位,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积极推进普惠金融。一是形成错位竞争、各有特色的银行保险机构发展格局。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突出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经营。发挥好民营银行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三是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第三,坚持数字化赋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是突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作用。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是拓展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应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三是夯实金融科技的创新基础。完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等制度设计,提高信息系统、技术可靠性,培养合格人才队伍。

第四,加快信用体系等金融基础性制度建设。上市公司信息造假、债券市场恶意违约、信贷市场逃废债务等问题是困扰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痼疾,增加了市场摩擦,抬高了交易成本,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信用不足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板。一是大力建设公平、透明、法制化市场环境。尽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氛围,更好发挥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等作用。二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失信惩戒等关键制度,强化市场约束,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第五,坚持金融双向开放基本战略。充分发掘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金融对外开放。一是依托国内庞大消费市场,以系统性、制度化的开放格局和透明、规范、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国际金融资源。二是在国民待遇的框架下,坚持对各类资本和市场主体公平对待,支持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展业,实现良性竞争。三是努力提升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运作水平。利用发挥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守住金融风险底线。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金融风险的复杂性、破坏性不断加大,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二者关系。一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特别关注当前因疫情等各种因素影响出现的宏观杠杆率攀升、信用风险反弹等问题。二是加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甄别防范能力。提升金融监管的科技水平。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购买)2021年1月刊,2021年1月5日出刊,本文编辑:秦婷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