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鞠建东:构建以创新为驱动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fm1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与全球贸易摩擦影响相互叠加,给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最大“黑天鹅事件”。其中,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核心领域就是高科技竞争。随着美国对中国科技“脱钩”的加速,“双循环”新格局必然要求中国建立一个高效、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科研体系,但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充分利用了国际分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成了世界强国,但是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却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一个“体外循环”的市场体系。以科技,尤其是基础科技的研发为例,我国培养了世界最多数量的理工科本科生、硕士生,但是相当数量的优秀博士生送到国外的大学培养;这些博士生毕业之后,在国外的科研单位做研究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然后回到中国,进入市场做应用研发,或者到高校做科研、教学。总之,硕士以下教育和应用性研究在国内,高端人才培养、最前沿的研发,尤其是基础科研在国外,形成了一个“体外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中国把基础科研体系拉回国内。

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内科研体系,尤其是基础科研体系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力量,充分发挥集中与竞争两个优势。集中有利于办大事,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集中与竞争是一对矛盾,但是集中和竞争能不能做到相互促进呢?中国近100年来的革命与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善于实事求是,善于将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相互促进。建立我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基础科研体系,还需要我们在集中与竞争这一对矛盾上动脑筋、解放思想,闯出一条中国的基础科研体系来。

依靠集中(类似前苏联的科研体制),或者依靠市场(类似美国的科研体制),都容易想得到,但都不太适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要将集中与竞争相结合,使其既有集中又有竞争,既能发挥政府的力量,又能展现市场的竞争。

在《清华金融评论》本期封面专题中,我们选取了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12篇关于“双循环”新格局的文章。12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新格局进行了深入的、极富洞见的分析。专家们普遍认为,“双循环”新格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调整,虽然由应对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所触发,却是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进一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推荐大家阅读、讨论这些文章,也借这个卷首语的页面,谈了上述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