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蒋亮、郭晓蓓:数字信贷下沉的难点与破局 | 银行与信贷

文/中国建设银行绵阳分行高级分析师蒋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
423 views

6

数字技术应用于信贷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数字信贷,使得更多小微企业获得了专业的信贷服务,也让金融机构的资金活水流向了更为偏远和亟须发展的郊区和乡镇,但金融机构数字信贷下沉过程中突出的风险急速上升问题也不容小觑。解除数字信贷下沉约束的关键是,抓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对接社会发展,形成数字信贷下沉所需新的核心价值信息体系。

 

数字信贷下沉面临新的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主要问题是金融机构从大中型客户向小微企业下沉,以及在小微企业群体内部向下延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自身价值创造遇到了阻碍,产生的价值无法实现对风险有效覆盖。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技术充分应用于小微企业信贷价值创造链的各个环节中。这些经过数字技术改造的信贷业务,是当前金融机构方兴未艾的数字信贷业务。这些数字信贷较好地解除制约了以往普惠信贷发展一些银行价值创造的约束条件,比如,通过移动App可以让更多小微企业不必亲自到银行网点就可以方便了解和发起贷款申请,减少了金融机构与贷款需求者之间的供求信息不对称以及寻找成本;又如反欺诈数字技术应用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好甄别欺诈者,集中精力服务真正需要的人;通过卫星地图银行可以低成本探知企业开工情况,从而合理匹配贷款额度等。

总体来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信贷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数字信贷,使得更多小微企业获得了专业的信贷服务,也让金融机构的资金活水流向了更为偏远和亟须发展的郊区和乡镇。数字化转型潮的到来,使得金融机构的发展遇到了新契机但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金融机构数字下沉过程中突出的风险急速上升问题不容小觑。以消费贷款为例,在多家披露了消费贷不良情况的银行中,不良率上升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作为信贷下沉重点的个人消费类贷款。究其根源,主要是数字信贷下沉过程中,金融机构,特别是传统银行机构,贷前、贷中、贷后、风险分担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梗阻点和难点,制约了下沉效果的发挥。具体来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数字信贷下沉面临的主要难点

缺少流量引进通道,获客渠道单一。传统银行主要依靠客户经理拜访和客户主动上门获取客户。在目前客户越来越少主动上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缺少自有数字网络流量引进通道,未能充分依靠网络和科技手段获得信贷客户新增。众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需求外部合作方来拓展渠道,以寄希望于依靠第三方引流来达到拓展新客的目的。然而,这种第三方引流本身的成本并不低,所带来的客户也存在黏性弱、需求单一、易流失等特点,并不能很好地促进银行自身长期的良性发展。此外,地方监管部门着力于促进当地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本地企业,往往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众多小微企业的发展。数字化信贷下沉难以找到好的途径和新的作用客群,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好的武器也白搭。

缺核心识别信息,价值判断难。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和贵的关键症结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当前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还未能掌握核心信息识别技术,对小微企业的产值、现金流量评估、风险测度等信息难以掌控,而金融机构信贷门槛高、参与者少、贷款资金供应不足等状况也是数字化信贷下沉所面临的重要难题。虽然现有大量互联网络的社交行为数据能够识别个人和企业的欺诈行为和违约可能,但缺少金融相关信息,难以判断价值大小。例如,某网银行着重强调数据和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其员工构成超过七成以上为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包括计算机类、数理类、经管类专业等在内的大量从事大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和挖掘的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该网银行为腾讯、银联、美团、滴滴等平台提供全流程信贷服务,获得成效显著,但其自身通过技术输出成立的一些个人网络借贷(Peer-to-Peer,简称P2P)平台并没能避免信贷雷区。归其原因是其自身忽略了良好的客户识别核心信息。

当前数字信贷能够取得实质突破,也主要是通过关键的核心信息,如交易流水(如POS贷、工资贷、淘宝平台交易、微信支付等)、外部权威资信(纳税、发票、政府补贴奖励、政府采购、公积金缴纳等),通过一定算法能够匡算真实资产及偿债能力,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为信用额及贷款额。缺少这些能真正识别客户真实价值状态的信息,银行就只能依赖房产抵押等客观实在物的价值打折来做风险保障。当这些可用核心信息基本用完,普惠扩展也需要新的核心识别信息才能驱动信贷的进一步下沉。

缺必要支撑手段,贷后管理难。没有约束的承诺容易成为空头支票,信任也就异化成为轻信。为此,需要安排一定管理手段对贷后企业行为进行约束。常见手段:一是抵质押,而且打折,通过抵质物高价值损失可能使贷款对象放弃违约;二是资金闭环,获得的第三方资金先到银行账上还款,企业无法干预;三是银行人员随时督查核对,当前有足额抵质押物和资金能够闭环的小微信贷需求已基本都能得到满足,而抵质押物不足或无法实行资金闭环的信贷需求是接下来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同样是给企业放贷20亿元,给个别大型企业还是众多小微企业,从贷前审查到贷后管理这其中的成本和难度可谓千差万别。前者几个企业可能两三人就够了,而后者按照银保监会披露的户均50万元左右的额度,要管理的小微企业数量近4000户。此外,按照银保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文件要求,为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以及流入禁止性行业,贷后管理要求极其细致。再加之小微企业的本身特点,如资金不是那么分得清,各类资金常混在一起使用;一个企业在多个银行开户,资金一转出去到别的机构就根本无法核实等,在没有必要工具支撑的情况下,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会直线上升,成本难以承受。实际上,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机构数字信贷系统发出的各类需要核实的预警信息很容易被应付过去,比如客户经理就只打个电话给企业经办人员问一下,听企业人员怎么解释就怎么进行回复系统,从而轻易放过了风险。

分担机制不明确,贷后补偿难保证。利用数字应用技术去追溯历史既已发生的事实信息,来估算未来客户违约失信的概率是数字信贷的核心基础。没有任何技术可以保证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发展可以做到毫厘不差,其中提高定价、覆盖风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根据财务数据简单计算,2018年网商银行的贷款收益率为18%左右、微众银行为10%左右。传统商业银行作为普惠信贷的主力,根据社会责任及国家要求很难走这条路,比如国常会及监管部门多次要求银行降低普惠贷款利率,201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一般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大致在5.9%波动。按照目前的LPR利率看,银行金融机构和P2P、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相比,其他机构的利率差距在2~5倍,如果银行贷款利率向其他机构看齐,无疑会极大推高社会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另一个方法是利用资本金进行风险承担或是风险分担机制进行风险补偿。这就要求更加具有持续性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及常态化的风险分担机制。但从当前信贷发展程度来看,无论是风险覆盖还是资本补偿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极大制约了数字信贷下沉的规模发展。

解除数字信贷下沉约束的关键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无法利用现有的信息收集手段和作业成本,准确判断小微企业现在及其未来现金价值信息,从而实现信用可控的供应链生态联盟。金融科技进步带来的数字化信贷,使商业银行在解决欺诈等问题上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商业银行的科技赋能,数字信贷仍主要局限于单个金融机构自身内部信贷效率提升,如内部信贷流程、业务方式的改进,线下信贷业务线上化、审批自动化等方面。虽然有供应链金融等产融结合等行业价值信息增益,但由于核心企业不配合,不愿意过渡信用等原因,外部有价值的新核心信息获取非常有限。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受损较大,更需要金融机构加快信贷下沉,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解除数字信贷下沉约束的关键是,抓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对接社会发展,形成数字信贷下沉所需新的核心价值信息体系,突破原来的外部价值信息获取成本过高的约束;利用金融科技生态,打造开放式的信贷业务价值创造链,建立符合区域发展特点的多样化数字信贷模式;构建和完善数字信贷下沉的社会保障支撑体系。

主动融入数字社会发展,挖掘并形成获客渠道建设的核心价值信息体系

一是关注社会、民生反映出的“痛点”和“难点”,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价值信息源泉。例如,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核心,不是在于“技术效率改进”,而是区块链+带来社会协同所必需的陌生人信任问题,是整体社会效率的提高。比如,农行的“e链贷”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相结合,从而将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在线支付、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 )、农户信用档案等行内和行外系统通过科技力量的刚性约束打造成相互信任、风险可控的经济生态圈。

二是积极建设金融服务场景,提高社会综合赋能效率。通过连接社会信息源搭建合作平台:平安普惠和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公益助农组织等合作,从而识别并获得农村地区创业群体的核心价值信息;蚂蚁金服打破与线下机构合作的局限,在线下合作管理成效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多层次的线上链接网络平台,充分应用线上引流和线下服务的综合优势,形成巨大的连接网络。由于连接-触达-赋能的网络多层次化多元化,才使蚂蚁金服在“三农”客群中不断下沉,形成农业保险客群、农企合作客群、地方银行客群等各具特色的客群。

三是运用信息网络多样化的数据优势,提取-整合-运用碎片信息,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客户信息识别体系。比如正是通过多方连接、触达网络平台,将客户信息数字化,蚂蚁金服才能使用多维度的农业特色数据,训练自己独特的模型算法,形成独有核心价值识别体系,新生客户才能源源不断。又如徽商银行的“融医通”产品,通过与医药流通企业ERP、医院ERP、 SPD等系统的直联互通,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内医药耗材的采购、物流、入库、结算数据实现对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的佐证确认,并以此为依据,为医药流通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从而实现了不需要核心企业确认以及信用分享下的弱核心供应链融资。

重塑信贷价值服务链,丰富数字信贷下沉模式

一是重塑小微信贷全流程价值服务链,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优势。在目前信贷体系中,往往是商业银行扮演了信贷业务从贷前审核、贷中放款和贷后管理的全流程角色,可是普惠信贷下沉面对的困难多、问题复杂,仅靠单一机构很难解决。利用金融科技打造数字信贷,推动下沉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但是金融科技投入非常大,除了大行外,中小银行很难承受,而且金融科技方向较多,技术类别很多,很难有机构能做到十全十美。一个现实可行的路径是,将传统的信贷流程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将业务流程中的风险分担到不同机构,利用社会金融科技生态和市场竞争,以点带面、逐个突破信贷流程中的难点,从而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开放式的信贷价值链。在这个链中,银行就做自己最擅长的环节比如风险控制,链条方案及管理等。就像顶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自己产业链各个环节最优化分工一样,银行也可以利用社会金融科技生态重塑自己的信贷价值链,而不必事必躬亲地做完全部产业链。这样既可以避免全部流程依赖外部科技输入而形成事实的绑架,又能通过整体价值链的优化和标准接口的统一,自由搭积木式地择优选择任意环节的合作商形成更好的价值合力。

二是深化数据治理,发挥数字优势。数字信贷最大优势是,业务数字化后,方案→执行→反馈→评估→调整,数字业务这个流程的速度非常快,因此迭代升级进化的能力也就非常快。发挥数字优势的基础和关键便是数据治理,严格把控和检测内外部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存储,保证数据的高质量才能将数据转变为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同时,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足够数量和多层次数字人才,企业数据的优势才能彻底发挥出来,否则再多再好的数据,也只能是“沉睡的金矿”。

三是根据区域特点,打造多样化的数字信贷下沉模式。虽然现在已进入了数字时代,但全国各地及人群的数字化进程并不整齐划一,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和代际差异性,比如数字经济发展,东部地区明显快于西部,城市地区明显快于县域及以下乡村地区。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更为丰富和全面,而某些互联网金融的产品较为单一,后者只能看作是金融市场的补充。举个例子,一些有线上销售的小微企业互联网痕迹数据较多,而长期从事线下业务的小微企业可能线上数据非常少。对于前者,全线上方式可能获得线上数据多,进行全流程的数字信贷问题不大。对于后者,则需要通过客户经理或借助第三方进行数字化。又如社会各行业数字化进程也是各不相同的,必须根据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数字信贷下沉,而不是削足适履,毕竟数字化只是手段,满足客户信贷需求才是关键,数字化的程度和方式可以选择。

进一步建立健全数字信贷下沉的支撑保障体系

数字信贷下沉,进一步推动普惠提质扩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仅靠金融机构单兵突进不行,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支撑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并完善政策和市场相结合的风险分担体系,界定和刺激社会各方组织在不同领域的分工和优化,实现市场资金通过“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充分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作用,弥补市场自身调节的空白,推动数字信贷普惠进一步发展。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降低数字信贷下沉成本。例如,面对数字信贷下沉的目标企业设立专项债券,让更多符合资质的小微企业同享普惠阳光。三是优化贷后监管风险评判规则,适当放宽贷后监管标准,积极刺激数字信贷下沉的相关创新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四是完善贷后不良资产的挽回和处理体系,减轻商业银行贷后风险承担的后顾之忧。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例如借助公开发行债券、信用评级测定等方式不良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产品。另一方面,优化资产和负债的结构调整,对数字信贷下沉所产生的不良资产率适当容忍,进一步丰富商业银行呆账核销管理的处理方式,促进并提高呆账核销效率,并加大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8月刊,2020年8月5日出刊,编辑:王晔君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