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经贸环境、金融监管变革和科技信息发展等因素,促使银行业开启新的发展转型,其中轻型化转型成为重要的变革方向。本文以中国上市银行为例,剖析银行轻型化转型的动因、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所谓轻型化转型,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不再主要依赖资产规模、机构网点和人员的扩张获取利润,而是根据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内在要求,综合利用科技手段、产品与服务创新等多种方式,降低风险资产权重,配置轻型资产,降低资本消耗,建立质量与效益并举、应对市场变化更加灵活的集约型经营模式。轻型化转型推动商业银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收益。
促使全球银行业轻型化转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三大方面最为突出:一是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实体经济在区域、行业等层面都发生深刻变局。特别是许多地区增长低迷,产业格局转变,依靠资产和网点扩张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二是金融监管强化。基于对危机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反思,各国监管当局均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尤其是提升了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例等方面的要求。为满足监管要求,众多银行纷纷转型,缩减高风险地区、高风险资产、高风险业务的比例。三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科技创新、同业竞争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都促使银行业从转型中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弱化对顺周期业务的依赖,拥抱金融科技的便利,推进轻型化转型,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满足客户需求变化的经营模式。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来看,实现轻型化转型主要做法有三类。一是退出高风险、高资本占用地区、条线或领域的业务。金融危机后,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德国德意志银行等都通过出售资产、关闭网点等,大举退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二是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外汇交易等收益高但资本占用少的业务。2017年,星展银行财富管理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18%,比2010年的占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三是利用科技手段,实施物理网点轻型化。典型案例如:捷克斯洛伐克银行近几年大幅压缩自动柜员机(ATM)数量,关闭数十家营业网点,发展手机银行,业务转向网上,推动物理上的轻型化转型。美国安快银行成为最富有创造力的社区银行,借鉴零售商经营模式,通过陈列金融产品、训练销售人员,设立了“下一代”门店、“创新实验室”等模式,不断增加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凝聚稳定的客户资源。
中国上市银行轻型化转型的主要举措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一直以来主要依赖于传统信贷业务,面临经济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监管的宏观形势,以及居民理财需求增长、移动消费空前发展、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轻型化转型正在成为潮流。特别地,在中国经济转型、金融科技大爆发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利润下滑与金融脱媒限制了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发展空间,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商业银行依靠资产规模扩张和赚取高额利差的盈利模式已不可持续。一方面,银行业需要改变重资产的经营模式,改变传统发起贷款并持有的模式为发起贷款并出售来加速资产周转,在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发展资产占用较低的符合严监管要求的中间业务,实现“轻资产”经营,做好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并提高银行此前不断下行的利润增长率。另一方面,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意识,拥抱金融科技的浪潮,以科技赋能不断推动传统运营模式和组织构架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轻便化、组织构架灵活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获客能力、销售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目前,中国各家上市银行纷纷在“轻型化”的道路上深耕布局,“轻型化”已成商业银行的普遍共识。银行业正逐渐向轻资本、轻运营、轻管理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众多上市商业银行已相继提出了轻型化转型策略,旨在推动业务转型和资产结构调整双向发展。
在大型银行中,农业银行提出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同业业务、托管业务、养老业务等低资本消耗和附加价值较高的业务,不断向轻资本业务转型。中国银行提出围绕实体经济需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科技数字化、业务全球化、服务综合化、资产轻型化、机构简约化,大力优化金融供给,积极服务“三大攻坚战”,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具有强大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建设银行在业务网点轻型化方面做出了尝试,2017年建行广东分行轻型化网点已经超过170个。这些网点旨在通过轻资产、轻投入为客户提供账户开立和产品销售等场景丰富、交易时间灵活、业务办理速度快的多类服务。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轻型化转型最受瞩目,该行直接提出了“轻型银行”的转型目标,在发展策略上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与经营转型,深入推进“一体两翼”的业务模式转型,坚持投商行一体化,推进“交易银行”“投资银行”两大转型业务协同发展,同时构建轻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轻型运营体系及轻型管理架构等。兴业银行也提出“轻资本、高效率”的战略转型方向,其核心是通过投资型、交易型、结算型“三型”银行建设,发挥集团牌照比较齐全的优势,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综合金融为主导,融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金融功能、业务模式、管理机制、经营文化,推动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客户、投资银行筹划并落实融资方案均达到市场一流水平,建设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双一流银行集团。此外,华夏银行在战略中提出,以存款立行、金融科技兴行、人才强行作为根本的战略导向,坚持特色化、数字化、综合化、轻型化的发展方向;光大银行提出要以轻网点和轻资产为抓手,不断推动业务机构的转型,致力于向资本节约型银行转变;中信银行确定了“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的轻型化发展方向。
其他类型商业银行也纷纷出招。南京银行推出首家智慧银行,通过人脸识别、数字媒体等技术不断推动业务网点向“金融生活体验场所”转变。张家港银行提出从“存款立行”向“核心负债立行”与“资产驱动发展”并重转变,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着力推动资产结构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完善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三大板块组织架构、运营机制、考核模式,推动三大利润中心向准事业部制转型。积极申请新的经营牌照,提升多元化经营能力。杭州银行到2020年的中期发展目标为成为“轻、新、精、合”的品质银行。吴江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方面提出提升主动交易能力与市场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大资管转型,丰富同业及异业渠道,参与合作联盟,支撑零售、机构及对公轻资本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规模与利润。
从对发展战略的具体推动举措来看,目前中国上市银行“轻型化”转型呈现三方面特点:
一是“轻型化”战略首要体现在对网点的轻型化改造。对于国有大行而言,随着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的发展,实体网点显得数量过剩,提升网点资源与当地客户需求、金融资源的匹配度,成为银行众多网点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根据2017年年报,2017年末五大行营业网点比上年同期减少414家,而行业平均来看,目前线上业务的替代率已经接近95%。通过推动低产低效经营网点整合改造,打造线上网点,以渠道移动化、申请场景化、审批自动化来实现轻型获客和服务模式,在方便于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和客户体验的同时,推动实体网点营销服务转型。
二是以金融科技打造“轻管理”和“轻运营”。近年来,股份行不断提升包括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交易银行等业务的比重,提高非息收入占比的同时,进行综合化运营转型。如兴业银行建立健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战略体系,投行业务方面深化落实轻型银行战略,资产证券化流转机制不断健全。资金业务方面,兴业银行全面搭建行内FICC 业务(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的协同联动机制,拓展轻资本代客服务型业务,降低资本消耗,提高代客服务和交易获利能力。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轻型服务工具,各家银行充分利用科技寻求效率、成本、风险的平衡,进一步实现“轻管理”和“轻运营”。如招商银行2017年在做强零售业务的基础上,建设批发金融业务的“客户服务体系”和“客户经理管理体系”,陆续对总分两级战略客户、机构客户、同业客户和小企业客户实施集中专业化经营,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并以资本占用低、知识含量密集的专业服务撬动大体量融资项目。
三是轻型化转型的多样化。这在中小型银行中比较突出。如北京银行围绕高效能、高转速、轻资本、轻平台“两高两轻”战略,重点发展金融市场业务,并优化资产结构,减少资本耗用,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2017年托管、国内外贸易融资、外汇等低资本耗用业务占比较2016年显著提升。上海银行以轻资本、平台化和交易型的投资银行业务为转型方向。常熟银行和杭州银行则更偏重于以网点轻型布局和互联网渠道建设来提升网点服务效率和业务支撑能力。
从上市银行2017年年报数据来看,中国银行业轻型化发展有以下进展:
从规模上看,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有所停滞,但结构有所优化。在金融回归本源和严监管趋势下,2017年上市银行资产中,贷款占比缓慢下降的趋势在2017年有所回升,在整治同业乱象下同业占比下降较快,国债、企业债券等投资占比略有回落。非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有小幅回落。但在贷款中,多家银行优化了贷款结构,多家银行推进“大零售”战略,小微企业贷款等低资本风险资产占比也逐渐提高。如工行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占其境内分行贷款的40%。中信银行加快由速度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降增速、提转速、调结构,成为业内首家主动“缩表”的银行,主动压降同业资产和应收账款类投资,将信贷资源向零售业务倾斜,推动资产业务轻型化发展,其零售业务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占比2017年分别提升至34.7%、38.8%。建设银行推进零售业务优先战略,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占比达到45.95%,较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从业务上来看,银行正在实现轻型化内涵式发展。多家银行对公业务重点发展投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对私发展零售业务的同时,重点以私人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为主。比如中信银行个人业务中,银行理财本行自主研发上线“理财转让平台”,为持有理财产品客户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理财在线转让平台,创新性地解决了客户购买固定期限理财产品后流动性不足的痛点。
从科技创新来看,各家银行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科技赋能为“轻型化”保驾护航。提高银行在网点智能化转型、移动端、线上终端的科技化水平,可以更好地实现获客,同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以金融科技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线上金融服务的安全性。招商银行提出对标金融科技企业,构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建设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五大基础能力。为此,2017年招商银行核定运用上年税前利润的1%专门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2018年又提高到上年营业收入的1%。
从运营管理角度来看,轻型管理架构是商业银行轻型化经营的必要条件。比如,兴业银行在前后台运营支持方面,牵头流程银行“渠道优化与整合”专题建设,构建“轻前台、强后台、稳内控”的新型运营模式,助推网点轻型化转型,深化差异化服务。对接前台部门,主动走入企业。并推进远程集中授权、远程集中见证、外汇汇出汇款集中处理等集约化项目建设。在确保服务效率的基础上,加强风控和效能。华夏银行推进金融科技组织架构改革和管理转型。加强总架构设计、产品创新与需求管理、数据服务、新技术研发等职能的整合与聚焦,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并加强公司金融、零售金融和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板块管理,提高整合能力和运作效率;加强条线垂直专业管理,形成协同营销合力;加快完善业务体系,拓宽营销渠道,加强产品创新和运用,满足市场和业务发展需求。
银行业轻型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宏观环境与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逐步趋稳,但仍然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需要稳定的宏观环境,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冲进行业务调整。在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尤其关注资产质量。由于商业银行早期信贷资产扩张过快,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信贷资产质量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近期许多中小商业银行相继爆出真实的不良率水平,这说明银行体系或许存在很多尚未发现的问题。另外,虽然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稳定,但企业经营压力在普遍增大,尤其是受到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例如贸易战)的影响。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商业银行的转型会带来潜在的干扰。
此外,受到监管层面的约束,近段时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融增速下降趋势明显,实体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在表外融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监管当局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商业银行提高信贷供给为实体经济“补血”,但这会加大商业银行资产端信贷资产的占比,不利于轻型化转型。此外,监管层面存在资本充足率、广义信贷考核等要求,由于信贷资产会占用较多资本,同时也会受到广义信贷考核的约束,这会对轻型化转型带来一定压力。从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来看,2017年,许多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占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特殊的金融环境和政策约束下,轻型化转型可能也会存在一定阻力。
银行自身的经营模式的制约
从上市商业银行的情况看,2017年,五大行利息收入占比有所上升。股份制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有明显上升。其他类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变化较为稳定。从数据结果来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各自的特点。大型商业银行虽然志在转型,但受制于体量较大,轻型化转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缓冲;股份制银行由于资产规模适中,创新能力强,近些年的业务发展已经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也是轻型化转型比较成功的组别;对于其他类商业银行来说,受制于客户覆盖面窄、创新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依赖信贷资产发展的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贷款仍然是这类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
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取得了极大发展,但现阶段整个社会的融资格局仍然主要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在中国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利差收益有所下降。但在既有融资格局不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利差收益仍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商业银行很难在短期内摆脱对利差收益的依赖,贷款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
市场竞争的冲击
中国商业银行长时期内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质化经营现象,各种组别的商业银行尚未形成独特且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许多商业银行更多习惯于通过资产扩张瓜分“利差”收益,或者通过“复制”+“适度创新”来借鉴其他银行的业务模式。轻型化转型几乎是所有上市商业银行近些年提出的发展目标,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均提出了转型战略和方向,但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尤其中国现有的客户群体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难以实现专业化和特色化,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此外,轻型化转型的业务条线比较集中,如果抢抓“蛋糕”的方向一致,那么各家银行间的竞争优势便无法体现。
启示与政策建议
为有序推动中国银行业的轻型化转型,从监管层面到银行业机构本身,都需要关注新的环境因素变化,做出新的政策、战略和业务策略的配套举措。
监管层面要给予适宜的政策环境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同步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现阶段,稳增长、防风险及去杠杆的经济任务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近期各类监管措施的出台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带来了较大压力,金融机构表外融资规模不断受到影响。同时,监管层面又不断鼓励商业银行投放信贷,贷款资产占比或将继续上升。考虑到现在的经济金融环境,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考核及监管考核可以适度放松。例如,对资本充足率的考核要求、对广义信贷的考核要求等。监管层面需要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经营灵活性和转型缓冲期。同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可以提供更多支持,帮助商业银行建立更加完善的资本补充渠道,避免强监管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有效平衡监管考核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提供更多的资本支持。
商业银行要加深业务战略布局
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当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业务战略,实现轻型化转型。首先,要确立主要的业务突破点,重点考虑包括消费金融、养老金融、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尝试业务布局和业务延伸。这类业务本身占用资本较低,风险水平也不高,应当作为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的重点发展方向。其次,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包括资产证券化、理财化,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来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产周转效率,降低资产风险。同时,要主动选择风险权重低、资本耗用少的新增资产,降低资产端的“重量”。再次,商业银行要抓住资产管理和金融市场交易带来的机会,深耕金融业务链条,构建更加完备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同业客户创造价值。最后,商业银行要积极引入科技力量推动业务转型,不断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逐步建立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模式
低业务风险、低资本占用、稳定业务收益是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需要逐步打造出特色化、专业化的经营优势,开展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业务和收益来源。在零售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管家式服务,在客户分层基础上实现多渠道的精准营销,满足个人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和财富管理需求;在同业业务方面,商业银行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同业服务,满足其他金融企业在技术系统、咨询服务、支付结算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公司业务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进行行业拓展,实现交易结算、资产托管、资金融通等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王家强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主管,梁斯为中国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王蕾为《清华金融评论》高级编辑。本文编辑/丁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