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破,新概念不断改变商业格局,共享经济正是其中之一。伴随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暴露,本文提出:共享经济的实质应受到各界重视;新技术、广市场、全球化、大融合与再叠加,将日益丰富共享经济的内涵,并扩充其外延。
互联网时代,新商业概念层出不穷,重要性也是参差不齐,但无一例外都是后来者居上,黑洞般吸收全社会注意力,引发新一轮热潮。
共享经济不同于单项技术的突破,它是更为根本的商业发展模式,企业持续深化的实践仍在深刻改变着全球商业格局。共享经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应受到各界重视。
重申共享经济实质
人们对商业的短期发展一般存有过高预期,而对其长期发展则估计不足。市场上基于不同方法而来的统计或分析,其可靠性要打个问号,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也是如此。与此同时,个别企业经营中出现的违法情况、偶发问题,经舆论放大,变成了共享经济的原罪,好像必须要施以严刑峻法才行。而“矫枉过正”势必会让共享经济像互联网经济在欧洲一样陷入迟滞不行的泥潭。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共享经济这一商业发展模式的效力,就应把握其实质,进而营造良好环境,使其成为推动中国商业进步的利器。
第一,共享经济从实质上看是在个人、企业等主体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协同生产和协同消费,而不是各自为战。
第二,发挥平台经济的作用,实现“微经济”的目标,是共享经济的真正使命。即通过平台,共享输出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支撑“微经济”发展。没有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就接不住海量用户的大规模需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而共享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为每个人将其人生价值最大化服务的。
第三,共享经济不仅包含个人盈余资源(物品、服务、房屋、技能、资金等)的交易(Transaction),也包括公共资源(城市范围、乡村范围、国际范围等)的激活(Activation),以及现代生产及商业设施(制造、物流、金融、电商、能源等)的赋能(Enablement)。
关注共享经济演进新态势
新技术——拓展共享经济边界
共享经济的蓬勃兴起,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应用普及,而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横空出世,为共享经济边界的不断拓展提供着持续支撑。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平台才能承接海量用户和大规模需求,小范围分享行为才能变成共享潮流,对全球商业形成变革之势。云计算技术解决了突发、峰值超乎想象的搜索承接问题(搜索成本),大数据分析提高了生产、生活领域的供需匹配精准程度(媒合效率)并给出了对参与者的可靠信用评估(信任机制),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显露了无处不在的可用资源(利用机会)。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翘首以待的最大限度的“协同生产”和“协同消费”,才真正出现在人类的商业历史上。因此,忽视技术的最新进展,就不足以体会共享经济未来可能释放的巨大能量。人工智能技术在经历了几起几落后,终于迎来了以深度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高峰,具体的应用让共享经济大获其利,语音识别、扫脸支付、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工业和物流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创新层出不穷,基于平台上海量商品和服务的智能虚拟组合更是解决了供给端创新不足的困境。区块链技术日臻成熟,有可能将交易的可信任水平推上新高度,极大地促进共享经济边界的外推。
广市场——支撑共享经济崛起
毫无疑问,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大同时也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约束,这些都为共享经济崛起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尽管发端于欧美,共享经济还是在中国开发更广、接受度更高,并从私人盈余资源分享拓展至公共资源和商业基础设施共享的更大范围,从而成为渗透国民经济全局的商业发展模式。
全球像中国这样体量的市场并不多,在中国投身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可以迅速积累用户基础,形成指数成长态势,可共享的商品、服务、基础设施能力等资源也更为丰富,因此分享者和使用者的选择面更大、可获得的回报也更高,中国市场在释放共享经济潜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看好这一市场,涌入共享经济的投资也很多,在各细分领域均造成了异常激烈的竞争局面,尽管批评浪费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中国商业发展史一次次证明,竞争越惨烈的领域,市场培育越好、服务水平越高、企业后劲越足。商业世界有其自身规律,企业早期会侧重用性价比最好的措施赢得市场份额,以此形成“颠覆式创新”,再不断优化技术水平,逐渐形成业务与技术两方面的强大实力,因此对其早期市场和技术策略的评价不可过于武断。共享经济企业普遍具有强大的C端(消费者端)用户的联结能力和影响力,这为其后续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性,故而从其现有业务状况判断其未来发展也可能为时过早。
全球化——进入共享经济视野
基于技术创新和广阔市场空间,中国在“共享经济”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相应业务和合作的全球化推进,已提上日程。全球化的要义,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常态化的国家间贸易摩擦。中国作为经济体量位居全球第二位的大国,更有责任促进这个意义上的全球化。高铁、共享单车、网购和移动支付被国外人士形象地称为“新四大发明”,新时期中国创新的世界性贡献可见一斑。
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全球经济合作的新形势下,共享经济企业在商业基础设施的全球共享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软”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面向互联网的制造业基础设施、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跨境电商基础设施、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硬”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等,双方叠加发挥更强效能,带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软基础设施能力的共享,将在国家间、企业间、民众间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用中国的优势帮助其他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可持续、和谐的全球化。“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和奏,终和且平”,全球化是中国共享经济企业拓展的新空间,也是贡献自身价值的新区域。
大融合——新增共享经济价值
共享经济不仅意味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改变了传统生产、消费的直线式价值链,将其重塑为生产、消费多方参与及网络协同的价值网络。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汇聚了海量用户的大规模需求,不同于传统价值链中由主导企业作为“守门人”决定何种商品可以进入市场的商业模式,商品和资源等的展示、搜索及交易成本都很低,因此品种异常丰富,这种多样性是共享经济在规模化降低成本之外,带来的新价值。这种多样性,以及多参与方更高频率的直接互动,激发了进一步的商业创新。
此外,共享经济平台与消费者、企业间融合加深,通过高频率互动,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数据。依托数据分析,既可以驱动生产和消费,又可以产生新的数据产品。对于各行各业,数据资产的价值将超越传统的物理资产,企业对数据的运营能力将成为决定其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数据价值是共享经济带来的显著增量。
再叠加——延伸共享经济效益
共享经济不仅为参与其中的消费者、企业带来价值,更是产生了效益的外溢,向更大范围传递经济和社会收益,而这一切都“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积极影响。如随着共享单车在城市地区渗透率的提高,游客探索范围也显著扩大,进一步带来了相关消费的增加。如基于线上数据揭示的消费倾向,家具展销厅陆续融入了餐饮、花店、读书会、设计师商品售卖等,参与者有效共享了实体空间,消费者所需的功能在不断叠加。共享经济的发展,无意中带来了更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共享经济平台互相联通,将促进更繁荣的商业生态形成。
期待共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新技术、广市场、全球化、大融合与再叠加,将日益丰富共享经济的内涵,扩充其外延。对于共享经济的管控,是必要的,但不可操之过急、矫枉过正。正如传播学家莱文森在《软利器》中提出的“补救性媒介理论”所揭示的,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商业价值所在,所以一定会有新的技术和商业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而不必过于担心。
我们期待中国共享经济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从而继续改变现有的商业格局。
(孟晔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理事。本文编辑/谢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