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五次提到实体经济,并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指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十九大后的第一次基层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时也曾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金融工作三项任务之首便是“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此,金融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与此同时,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金融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主要矛盾的转化,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一段时间以来,金融业存在着脱实向虚、过度创新、自我服务、自娱自乐乃至损害实体经济的金融乱象,今年以来银监会部署开展的“三违反(违反金融法律、监管规则、内部规章)”“三套利(监管、空转、关联套利)”和“四不当(不当创新、交易、激励、收费)”专项治理,针对的就是金融行业乱象的重点表现。金融工作者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本源,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促进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的协同发展,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实现金融业自身的科学发展。
就商业银行而言,必须摒弃“特殊企业”自恋,回归普通企业的初心。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必须首先学习实体经济、适应实体经济、仰视实体经济,摒弃“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的自恋幻觉,回归普通服务企业的本质。诚如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讲,银行业是服务行业,要有“端盘子”的服务精神。
中国金融学教科书的一般定义是,“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特殊企业论”是一些商业银行排长队、收费多、服务差、投诉多等诸多反市场经营模式的理论基础。实际上,经营对象的特殊性不能自证企业的特殊性,整个行业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行业中单个企业的特殊性,市场经济也不承认所谓“特殊企业”的存在。更核心的问题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所指似乎是钱币商店,并未说明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商业银行实质上是“经营货币使用时间的普通服务企业”。储户把资金存放到银行时,并未转移资金的所有权,只是在一定时间内把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了银行,银行要根据资金使用时间的长短不同给付不同的利息(即资金使用时间的价格)。同样,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也只是把信贷资金的使用权给了贷款人,并根据贷款使用时间的长短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因此,时间因素是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货币的期限匹配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商业银行应创新经营理念,致力于破除“特殊企业”的自恋和傲慢,回归“普通服务企业”的本质,由“俯视”企业转变为“平视”乃至“仰视”企业,学习普通服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做法,让银行适应客户而不是让客户适应银行。
具体而言,银行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必须以工匠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具体服务工作。一段时期以来,广大客户和实体经济对银行业服务水平诟病较多,在存款方面主要是排队长、收费多、服务差,在贷款方面主要是贷款难、贷款贵。当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着“能力不足危险”。十九大报告要求,“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服务实体经济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切实解决好银行业存贷款服务方面的五大问题:
一是双管齐下解决排长队问题。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分流银行柜面客流;一方面对不得不在柜面操作的开销户、现金业务、中老年客户等搞好高效服务,通过更新设备、优化系统、增加柜员、开满窗口、延时服务等措施,创建“不排队银行”,把客户柜面排队时间作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内容之一。
二是内外兼修解决收费多、贷款贵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管,认真落实《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开展银行业不当收费专项治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银行业自身要深刻认识到薄利多销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生意经,收费高、贷款贵不仅不能增加自身收入,反而会把优质客户推到竞争对手那里去。
三是“软硬兼施”解决服务差问题。“软”的方面,要推动银行业搞好优质服务,改善金融消费者服务体验,回归普通服务业“和气生财”的古训,践行“端盘子”服务精神;“硬”的方面,监管部门要把“投诉率”作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计量的重要显性指标,纳入监管指标体系,用硬措施倒逼软服务的提升。
四是标本兼治解决贷款难问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新动能往往蕴藏在中小微企业之中,因此商业银行要转变传统上只服务优质大客户的理念,让金融业务更加普惠,着力解决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薄弱环节贷款难问题。以邯郸银行为例,开发了“免还本续贷”“两年贷(2~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次日贷(还贷后次日再贷出账)”等信贷便利措施,减少客户倒贷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贷效率。在治标的同时,中国金融业应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银行业体系,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支持普惠金融,实行差别化激励约束政策,将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速、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挂钩,建立健全促进贷款便利化的治本机制。
当前,“银行转型”是个高频词,怎么转型?众说纷纭。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转型应该贯彻好十九大精神,符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金融业担负“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的要求。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是放低身段,回归“普通服务企业”的本质,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要义是防范商业银行异化为“特殊企业”、违反市场规律的风险;就“深化金融改革”而言,最根本的金融改革是回归本源,把商业银行由“特殊企业”改革为“普通服务企业”,成为与商贸餐饮、仓储物流等普通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总之,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根本方向和顶层设计,应该是由特殊企业向普通企业转型。果真如此,则实体经济幸甚,商业银行幸甚!
(郑志瑛为邯郸银行董事长。本文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