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成为中国实现自身经济转型升级和引领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商业银行服务创新创业的中小微企业。本文介绍了硅谷银行的经验,并认为,服务创新创业的信贷需求依然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并不是所有银行都适合做。对于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商业银行而言,一定要构建一个有利于金融服务双创的生态圈。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中国实现自身经济转型升级和引领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相对于以往成熟的传统企业而言,创新和创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颠覆性的创新还具有较长的时间周期。且创新成功的概率极小,真正的创新极其有限,需要特殊的人群、一定的环境,也需要政策的培养,创业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九死一生,其过程极其艰难,中国创业大潮下,最终能成功长成一个稳健经营的企业者,按概率算寥寥。
目前,在中国政府利好政策的推动下,虽然助推了创业和创新的热度,但同时也像一场潮水带动了泥沙俱下,资金量太大有时也会宠坏创业者,降低资金效率,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困扰。这种情况下,投资人投资创新创业需要慧眼识珠,而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其严格的风险控制与资本金等硬性约束并不适合服务具有高不确定性的创新创业,因此服务创新创业并不普遍适用于所有银行,只适合扎根创业生态圈、努力为整个生态圈提供其信贷服务,并擅长风险控制的特色银行。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银行业服务于创新创业、中小微企业,中国央行也为此采取定向降准的措施。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主营业务还是传统信贷,因此除了投贷联动等试点合作,服务创业创新主要将依靠提供风险贷款,给好的创业者、好的新技术,与相关生态链上的金融服务者供给其需要的信贷资金,而这个市场一直是没有被满足的。
银行是否具有能力在很早期的创业企业中能发现其成长性,银行贷款放出去能安全地回来,都需要银行或投资人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这需要银行真正认识创新创业的本质。而中国银行业传统上客户都是非常成熟的企业,以国企居多,服务的民营企业也是成熟阶段的大企业。但真正缺乏银行服务的是早期或者高速成长起来的民企。这些企业有技术型企业和资产型企业,对于资产型民企,银行相对愿意为其做资产抵押贷款,即便出现坏账,最后银行可以将资产评估拍卖后回款,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漫长、成本很高的过程,也并非真正有效。除此之外,银行几乎不会给早期公司发放信用贷款。总体而言,面对实际现状,商业银行服务创新创业需要在这个行业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构建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的生态圈
要服务于创新创业,商业银行不仅仅需要对企业、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还需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周期,严格控制早期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风险的手段有多种,普遍而言,目前最常用的是以创业企业在本行的存款账户余额变动作为评测因素之一,作为跟踪其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个方面。同时,在贷款利率上需要根据其风险进行匹配相应的风险贷款利率。但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创业生态圈之中的一员,比如和服务早期企业的创投基金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等。融入这个生态圈,就需要以比投资更谨慎的心态去考察企业,不但了解企业本身状态,还需要听投资人怎么说,也需要在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个企业所处行业的变化、其周围竞争者的变化等。服务创新创业,必须要扎根创新创业,融入这个生态圈,通过圈中各个渠道了解其中所有动态,比如下一个趋势是无人机、AI,多少资金在里面,什么公司又死掉了,等等。其实这都是风险控制的手段。但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商业银行鲜有能放低姿态融入创投圈的。
作为生态圈的一分子,要想找到最好的企业,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商业银行还必须着力去打造和完善这个生态圈。硅谷银行花30多年的时间在美国硅谷创建生态圈,可想而知,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的生态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创建生态圈需要银行有非常开放的心态,不能认为有风险就不做了、不看了。银行要扶持创新创业,扶持VC、PE的资产组合,就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只要是合规的就可以从银行内部进行积极配合,在不断运作之中发现生态圈的不同角色与不同的市场需求,银行再去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金融服务。以硅谷银行为例,进入中国的长期计划就是将美国的经验搬过来,在中国打造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的生态圈。众所周知,创业企业风险大,因此一定要有生态圈才能控制各方面风险。生态圈即创业创新相关的各种角色,比如投资人、学校、创业者、各类组织等,银行需要融入这些角色,提供服务并相互支持。硅谷银行在美国、伦敦、以色列都建立了良好的生态,进入中国的原则也是认为创新是全球性的,而中国市场上早期创业者、技术性创业者鲜有银行服务,因此我们将在美国的经验带进中国来,计划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圈,同时希望利用全球的创新平台嫁接中国和国际的创新,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双向流动和转化。
在深耕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聚焦于自我擅长的领域,比如聚焦具有前景的一些产业领域,包括软件硬件、TMT、生命科学、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提供新动能代表新方向的行业。同时也可为传统行业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升级等提供服务。硅谷银行有一个漏斗理论,最上端是众多创业者,有些创业者从亲戚朋友处众筹了几十万进行早期创业。但最终从漏斗下端的口成功出来的比如Facebook、BAT等非常少。因此也鲜有银行愿意为漏斗上层广大的创业者其提供金融服务。硅谷银行服务于整个生态圈,在最上端就为创业者提供服务,举办一些创业分享沙龙也邀请创业者参加,创业企业的公司信息也会记录在硅谷银行的数据库中,我们会很清晰地看到这一阶段之中什么新技术出来,多了什么样的公司等。这些都是生态圈的一部分,对于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金融机构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数据。有的时候,公司创业者或者投资人个人也需要贷款等金融服务,对于这些生态圈闭环之中的金融需求,硅谷银行会尽力去满足。这样一来,以服务于生态圈闭环上每一方的金融需求为基础,建立起的生态圈,其中的各类需求、各类信息、各类角色也都是帮助银行控制风险的因子。在此基础之上,硅谷银行在中国对企业提供风险贷款和成长阶段企业的贷款,也会成立母基金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同时对亚洲的美元基金业提供信用贷款,在美国更完整的生态下,也会对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流动性贷款、对普通合伙人(GP)提供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等。随着中国生态圈的建设,硅谷银行将逐渐将美国的模式和产品引进中国市场。
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与美国不同,客户需求不同、创业者思想方式不同,构建生态圈的方式也与美国不同。因此,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持对创新的敏感性,需要很开放的思想,以中长期的积累来构建生态圈,并不断完善。总体而言,就是将创新创业链条上的每一方拉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服务和产品并建立联系,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创新创业的生态圈。
银行服务创业创新的几点思考
在中国寻找经济新动能的“创新创业”大潮之中,监管层也出台利好政策推动银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一片红海的冲击下,可以预计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真正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特色化银行。科技创新是全球性的,因此希望致力于服务创新的银行将中国实践做到最好,进一步做成中国和世界各国技术和资金双向流动的桥梁。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并非所有的银行都适合扶持创业创新,更多银行依然要服务好传统企业,根据其客户群特征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产品。如果银行忽视了传统企业,对于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银行应该在转型之中找到自身的科学定位,明确自身的长远战略规划。
同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普惠金融,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变其“融资贵、融资难”局面的努力下,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初衷。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的银行,需要在真正的“普惠金融”业务上下大功夫,除了运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来降低征信风险之外,还需要让真正“普惠”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目的不应该仅为了落实政策而做“老好人”,而帮助企业成长的目的在于其成长后继续和银行合作,长期做银行的客户,银行与企业是共生共容的关系。因此银行必须考虑其自身经营状况,要在财务可持续的情况下服务中小微企业,并考量其成本与风险溢价。
另外,对于创新创业企业而言也需要注重银行端的金融服务,因为一般而言股权总是贵于债权的。比如企业初创期的股权每股为1元钱,但是成功后每股可能到四五十块钱。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要利用好股权和债权两个市场,合理配置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但需要明确的是,在创新创业领域,主要的资金提供人依然是风险投资基金,银行只是辅助,因为银行的风险的承受和风险投资资金的风险承受机制不同,银行需要对负债端存款人的资金安全负责。因此,银行业在服务双创方面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有参与早期创新创业的能力。想对于银行家的风险管理的思维,创业者永远是乐观的,因此银行家需要有独立的判断,不能被牵着鼻子走,也要看团队、看人、看技术、看产品,要跟投资人有坦诚有效的沟通,这些对于控制风险都至关重要。
(陈青为硅谷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本文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