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阮健弘、秦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

1088 views

2

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可以从明确职责目标、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管保障三个方面入手。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的,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新形势下,把握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可以从明确职责目标、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管保障三个方面入手。

回归本源 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立业之本。现实中,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是多方面的,但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新形势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任务,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助力解决实体经济供需结构失衡问题。

一是坚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防止因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产生加杠杆效应和放大资产泡沫。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把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矛盾当作总需求不足,以增发货币来扩大需求,或期望金融机构让利补贴经营困难的实体企业,可能无助于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反而会加剧产能过剩、抬高杠杆率和企业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也须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满足实体经济正常的融资需求。从实际情况看,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在广义货币增速回落的同时,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保持稳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较好地实现了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平衡。

二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既是维护金融稳定,增强金融持续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降低金融体系杠杆率,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由中央银行统筹的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逆周期、跨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事中监测控制和事后救助处置等机制,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在降低金融体系杠杆率方面已经收到初步成效。今年1—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减少385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增加1765亿元;股权投资(主要是对资管产品的投资)减少6904亿元,同比少增4.94亿元。

三是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做好钢铁、煤炭和煤电等去产能的金融服务,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占用金融资源问题等。落实好差异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配合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抑制热点城市房地产泡沫,同时助推库存较大的城市去库存。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助力“补短板”,发挥好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等有关政策对普惠金融业务的正向激励和引导作用,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健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和示范区创建,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支持力度。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8月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23.6%,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8.3%,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

市场导向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化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最重要手段。它还有利于减少跨市场套利机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力推进。我们应继续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一是理顺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解决金融产品价格扭曲问题。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长足进展,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的问题。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意图基本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有效传导,不过向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仍有待进一步疏通。股票市场上IPO价格管制不利于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活动、刚性兑付也会带来价格扭曲,导致金融资源错配,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因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解除对IPO、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等领域不恰当的价格管制或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效解决政府对金融机构隐性担保问题,打破金融产品刚性兑付,消除金融机构的财政兜底幻觉,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价。

二是形成统一规范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统一规范,有利于整顿金融秩序,减少跨市场套利,减少不同机构间层层嵌套,提高金融行为和产品透明度,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2年的4.9%提高到2016年的23.8%。未来要继续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和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加快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开展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三是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形成竞争性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竞争性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基层地区还存在短板。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等发展。在有效监管前提下,实现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常态化制度安排,扩大竞争性金融供给,解决部分基层地区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强化监管 保障金融紧贴服务实体经济宗旨

市场导向可以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问题,但市场并不能保证金融始终自发地运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上。要保障金融发展不脱离其宗旨,既要保证金融运行轨道的目的地始终是实体经济,又要保障金融体系在既定轨道上运转发展,不脱轨。因此,在市场导向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调控,强化监管和纪律性,才能保障金融紧贴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

一是明确监管定位,强化监管职责。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要突出功能和行为监管,统一法律功能属性相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监管规则和监管标准,减少监管套利。强化综合监管,完善跨市场金融活动的杠杆率等审慎监管规则,落实穿透式监管原则。实施全覆盖监管,构建针对金融控股及线上线下各类金融活动,包括持牌、非持牌融资活动的全面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监管,确保金融发展方向不偏离服务实体经济宗旨。

二是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秩序。金融运行偏离轨道时,需要适当干预。金融创新活动要规范,应当适应消费者、投资者需要,不搞资金体内循环。实体办金融行为要规范管理,对于无照经营、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庞氏骗局等逃避监管行为,通过必要法律、行政干预确保金融业体系自身健康。要把握好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平衡,引导金融机构强化风险意识,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在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中,密切关注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防范其不当行为导致全面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

三是加强监管协调,统一法律功能属性相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监管规则和监管标准,减少监管套利。最近一个时期,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建立统一的资管产品标准和统计制度,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而非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型,分类统一资管产品的标准规制,同时统一资管业务数据统计标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二季度以来,银行对前期加杠杆和监管套利比较明显的资管产品投资减少较多,体现为银行持有的证券业资管产品及表外理财份额同比多减较多。与此同时,银行对法律依据清晰的资管产品,如资金信托、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则新增较多,且同比多增。随着资管产品规制的统一和监管有效性的提高,未来资管产品有望呈现“质量提升、规模适度”的局面,即真正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在挤出泡沫、消除套利、抑制杠杆的基础上,行业规模适度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下一步,还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降低过高的金融产品收益率,引导资管产品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此外,还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健全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建设,避免短视化行为。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突出主业,做精专业,靠竞争力吃饭。改变过去追求多牌照、大而全、外延式扩张发展道路,从一味追求高回报,转向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追求合理回报。加强并改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努力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未来金融要更加主动适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以源头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茁壮成长,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阮健弘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秦栋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主任科员。本文编辑/丁开艳)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