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田国立:构建金融大动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2031 views

yin hang yuxindai

“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中资金融机构应合力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来支持其发展。本文认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中资银行应勇于担任全球资本的整合者,有效引导国际资本流入;担任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担任抵御风险的护航者,增强对外合作信心;担任互利共赢的撮合者,构筑合作新平台。

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由愿景落实到行动、从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中国金融业要深刻认识历史责任和机遇,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进展显著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不平坦。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2016年,全球GDP与国际贸易增速仅为2.4%和1.3%,双双创下7年来新低。此外,“一带一路”地区人均GDP不高,有20多个国家不到我国的一半,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有效利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实力,与沿线国家发展需求相对接,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为完善国际金融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但是国际金融治理领域话语权仍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一带一路”建设为发展中国家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平台,也日益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将有助于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双边和多边合作日益兴起,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等纷纷提上议事日程。这些战略的主旨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居民福利水平,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一带一路”横贯东西,为区域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共建全球开放发展新格局。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已经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巴经济走廊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落地。经贸往来持续升温,人文交流日益频繁,沿线国家的相互了解日益加深。金融机构布局持续完善,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机构。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已得到夯实。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有望进入“快车道”,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化发展。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仍面临挑战

首先,资金不足的瓶颈有待突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据亚洲开发银行2017年发布的报告,2016—2030年亚洲地区的基建需求年均约1.7万亿美元,资金需求量巨大。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这些长期的、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依靠中国提供是不够的,需要动员更多的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其次,金融基础设施不足,金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难以满足其扩张需求,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此外,“一带一路”建设除了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外,还需要多元化金融服务,包括政府发债及咨询、基建及大型项目融资、贸易融资及结算、企业跨境并购、大宗商品交易、居民跨境投融资等,对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金融业跨境、多元化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难以充分适应相关需求。

再次,现有不足和现实情况对风险管理与防范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自身实力不足,资金投入、运营管理、履约还款等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多边合作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难度较大。金融监管环境差异也很大,部分国家的保护主义色彩浓重,对合规与反洗钱、流动性管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加严格,对金融风险防控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外,金融机构还要面对部分难以量化的风险因素,包括政治宗教因素、地缘政治风险、社会治理程度、信息安全和声誉风险等,对中国金融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风险管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着力担当四个角色,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应积极应对金融支持方面遇到的各种挑战,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尤其是国有大行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应勇于担当,切实提升“金融大动脉”供血能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担任全球资本的整合者,有效引导国际资本流入。全球资本具有逐利、分散、竞争性的特点,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长期的、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中国金融业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有效引导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国有大行来讲,一方面要发挥信贷撬动作用,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一带一路”地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将长期红利转化为短期可见、易得的投资收益,引导国际资本向“一带一路”聚集。以中国银行为例,在整合国际资本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各类授信约600亿美元,撬动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同时,中国银行创造性地通过多机构、多币种、多品种同步发行债券的方式,在境外发行累计70亿美元“一带一路”债券,既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效渠道,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引入了金融活水。

二是担任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金融基础设施是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金融机构应持续完善全球网络布局,进一步加大对沿线重要战略支点地区的网点布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逐步扩大区域覆盖。在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应运用科技力量提升全球资金的清算能力,为客户提供完整安全、优质高效、简便经济的7×24小时全球人民币清算服务,夯实为“一带一路”提供全球一体化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络布局将为银行业带动巨大的市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共设立了近20家海外一级机构和跨境二级机构,新设机构数量超过以往10年的总和,并将部分东南亚机构整合进中银香港,提高对东南亚市场的服务水平。整合后第一年,中国银行在上述地区的新增授信就超过500亿港元,较上年增长202%。累计为119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开立跨境人民币账户。2016年,跨境人民币清算量达312万亿元,位列全球首位。另外,中资银行也应集中多平台和境内外的优势资源,为“一带一路”客户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租赁等多元化、一体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三是担任抵御风险的护航者,增强对外合作的信心。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供金融服务的当务之急,是中资银行须构筑全面的风险管理架构,推动风险对冲与交易机构、信用调查与评级机构、保险机构等各领域的协调配合。各个机构也均在努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虽“一带一路”中各个国家风险不一,需要因地制宜,但都需要遵循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市场化原则,吸引风险偏好高、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机构参与进来。商业银行一定要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之上,成为经济建设之中抵御风险的护航者,提高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的信心,国有大行要发挥金融业国际化经验丰富、熟悉各国市场与法律体系的特点,成为“走出去”企业的向导,帮助企业化解风险。并积极对接新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组织,以及多边投资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类机构,利用他们的资金实力、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共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形成风险共担的金融合作机制。此外,针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存在的外汇管制等挑战,国有大行还应根据客户需求,积极帮助企业设计解决方案,化解企业收汇难题;积极参与到中资企业的对外商务谈判之中来,从金融专业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规避商务合同中的瑕疵及不利条款,最大限度保障中资企业的利益。

四是担任互利共赢的撮合者,构筑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是合作共赢之路,金融机构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等对接,激发参与积极性,营造合作共赢的氛围。为支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国有大行均充分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积极主动融入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各类服务之中。而文化的认同和互融,是经济合作和金融支持的最重要条件。中国银行也分别面向柬埔寨和菲律宾高级官员举办了两期“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高级别研修班。巩固了中柬传统友谊,加深了中菲政治互信。中国银行还实施了“小语种计划”,目前已拥有1000名小语种员工,覆盖29个语种,做到能用当地语言顺畅沟通,改变“仅靠英语打天下”的局面。另外,为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全球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银行探索搭建了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新平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目前已形成2000多项实质性合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行与工信部联合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联合国工发组织也高度关注中国银行的这一创举,希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

(田国立为中国银行董事长。本文编辑/王蕾)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