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央行行长伊日●鲁斯诺克(Jiri Rusnok)、捷克央行副行长弗拉迪米尔·托姆希克(Vladimír Tomsík)5月9日做客“清华五道口全球名师大讲堂”期间,接受了《清华金融评论》(以下简称《评论》)的独家专访,对于捷克克朗与欧元脱钩、捷克何时加入欧元区、捷克如何参与“一带一路”等热门话题发表了看法。
克朗与欧元脱钩
《评论》:2017年4月6日,捷克央行宣布取消捷克克朗兑欧元汇率上限。如何解读这一举措?
鲁斯诺克:2013年初,捷克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央行决定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选择使克朗贬值并与欧元挂钩的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严重的通缩压力。在过去三年半中,捷克实现了2%的通胀目标。作为一个比较小的开放型经济体,这是捷克实施量化宽松的方式。事实证明,这也是央行实行积极货币政策的有效方式。
《评论》:捷克的利率目前维持在0.05%,在克朗与欧元脱钩后,利率会有所调整吗?
托姆希克:捷克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陷入衰退,2012年,捷克将基准利率水平下调至0.05%的技术零点水平。那时候捷克考虑引入一些新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即让捷克克朗与欧元挂钩。这是实现超宽松货币环境的一个全新工具,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在2013—2017年期间,捷克实现了预期通胀目标。于是我们就在思索,如何避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步是退出外汇干预,接下来可以进一步上调利率,使货币政策恢复正常。
《评论》:与欧元脱钩后,克朗的未来走势如何?
托姆希克:市场对于捷克克朗的走势有争议。如果比较捷克和欧元区的名义利率,那么克朗还存在升值空间。此外,我们预计捷克经济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所以中长期来看,克朗仍会升值,但升值幅度会低于危机前的水平。此外,还有一些贬值的因素,一是,一些外国投资者为了对冲汇率风险,导致捷克克朗被过度买进;二是,在外汇干预实施前,捷克克朗被高估。综合以上因素,如果克朗有短期的大幅震荡,捷克央行会随时做好干预的准备。
捷克与欧元区
《评论》:克朗与欧元脱钩会影响捷克和欧盟的关系吗?
鲁斯诺克:克朗与欧元脱钩与英国脱欧不可相提并论。英国脱欧是一个政治事件,是英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退出了欧盟,而捷克仍是欧盟成员,只是利用克朗与欧元的挂钩与脱钩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工具。
《评论》:欧元区经济的近况如何?
鲁斯诺克:欧元区的表现超出预期,经济也正在恢复。具体来看,欧元区GDP保持在2%的增速,通胀率又重返正值区间,就业也在恢复,创下过去五、六年的新高。当然在一些南欧国家,还存在问题,如意大利银行业的坏账率维持高位,希腊仍面临着解决债务危机的挑战。但总体而言,欧元区经济正在复苏,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欧洲央行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
《评论》:捷克何时会加入欧元区?
鲁斯诺克:这会是一个政治层面的决定,将由捷克政府而非央行决定。捷克在今年10月将举行大选,迄今为止,捷克政府决定不会加入欧元区。新政府上台之后,是否会改变这一决策,我们拭目以待。但由于捷克本国人民并不赞成加入欧元区,我也认为捷克不会那么快加入欧元区。
《评论》:作为欧盟的成员国之一,捷克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吗?
托姆希克: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讲,捷克央行是完全独立的。但央行独立性总是有局限性的,这与对外贸易和利差有关。捷克主要的贸易伙伴是德国和欧盟其他成员国。如果与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那么捷克和欧元区之间的利差有可能会增加,利差增加就会吸引资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央行既要考虑到独立性的约束性,也要考虑到贸易伙伴的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作为央行,既要着眼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也要关注外部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方面会考虑欧洲央行、美联储、中国央行的政策;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原油等一些稀缺资源的价格变动。
捷克与“一带一路”
《评论》:捷克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托姆希克:“一带一路”的倡议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的政策,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更好地来进行资本、人才、信息和其他资源方面的交流。这是未来的一个大的方向,闭关锁国对谁都没有好处。捷克和捷克央行非常支持“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是一个双赢的战略。因为我们可以共享繁荣,可以实现经济规模效应,而且加强彼此的了解,而且可以更好地建立关系,加强交流,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更大范围的繁荣发展。
《评论》:目前中国和捷克在金融领域有哪些合作?
鲁斯诺克:我们支持两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很多中国银行,如工商银行都在捷克开设了分行,捷克的捷信也在中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作为监管者,我们制定框架,捷克这次和中国央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强金融领域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增进两国中央银行合作。
中央银行的角色
《评论》:全球金融危机后,很多监管者开始重新思考中央银行的角色。在您看来,中央银行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托姆希克:捷克是一个小的开放型经济体,与中国央行不同的是,捷克央行不仅负责货币政策,而且是一个综合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整个金融市场。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第一,综合的监管体系有协同的作用,更容易跟市场各方进行沟通;第二,必要时央行可以直接采取行动,而不需要找其他的监管部门进行协调或者沟通;第三,央行可以专注于解决问题,而无须担心保密的条款安排问题。但这种模式也有问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作为综合的监管当局,如果金融市场的规模很大,或者有很多的金融参与方,那么监管当局的规模可能也比较大,这种综合的部门就会面临监管的难度。
(陈旸为《清华金融评论》内容总监。本文采写、编辑/陈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