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造成了大批人群在财务上的巨大损失。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让各国政策制定者认识到人们在金融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欠缺,是他们成为金融危机中受害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而许多国家把对大众的金融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进行统筹规划,同时,金融监管者也将金融教育视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支柱之一,认为金融教育是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重要的互补性手段,有益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包容性金融的扩展。
正在各国努力提高国民金融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由于科技的创新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我们已经快速进入了数字金融的时代。按照G20/OECD的定义,数字金融服务(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DFS)是指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使用数字技术从事的金融业务,包括电子货币、移动金融服务、网上金融服务、智能柜员和直销银行。数字金融可以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的益处是巨大的、毋庸置疑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叠加的、新型的风险也是颇具挑战的。因此,G20领导人在2016年达成共识,把增强数字化知识(Digital Literacy)和金融知识水平(Financial Literacy)及意识作为第6条原则纳入其“包容性数字金融高端原则”之中。
数字金融给金融消费者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重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由于金融体系(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各种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的认知/行为偏差,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与福利可能受到如下类型的侵害:合同条款、费用和权利的透明程度、披露内容及方式(“低月息、多收费”掩盖真实借贷成本)及沟通等问题;金融机构是否公平对待消费者、是否为未授权的交易及其雇员的行为承担责任(“存款变保险”“飞单”)等;消费者交易及个人信息的隐私与安全保护(内外勾结买卖数据);求偿及争端解决机制不畅(缺少除法院之外的其他便捷、低成本、有效的途径);对于保护客户资产免于挪用、欺诈或夺取的措施失效(“存款消失”“理财资金转移”等)。这些在数字时代之前就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点区域及亟待解决的主要挑战。
而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经济和金融服务业越来越多地向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转化。现在,全球超过60%的人口可以享受到数字金融服务。同时,数字金融服务也为金融消费者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是损害安全的各种风险,比如数字欺诈与滥用、不当使用数字足迹和数字画像、网络犯罪和数据隐私等问题。技术的创新总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比如,数字画像可以用来评估信用风险,也有助于设计个性化的产品;但是不当的使用会造成歧视,乃至金融排斥。最近美国FTC就在关注一个现象,即网络公司采用大数据对不同邮编的消费者进行歧视性定价,这导致低收入的社区反而购买了高价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数字技术带来的新的挑战,人本身是有认知上的偏差的;行为经济学家已令人信服地验证了这些偏差,比如锚定效应、现期偏好、过度自信等。企业及金融机构可以(也一直在)利用这些偏差来设计其广告策略、产品与服务,吸引消费者来购买或者买得更多。
而经济与社会的数字化使得不正当的数字市场行为会加重对消费者的损害,比如会鼓励消费者的冒险行为(简单的一键式操作或二维码支付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增强了冲动型消费,投资理财决策也缺少应有的深思熟虑),加重了个人的不良倾向,比如短视、个人自控能力不足及从众倾向等。最近两年的“校园贷”和“现金贷”,虽然提供了便捷、容易获得的信贷,但是其中很多机构都利用了消费者的脆弱(或认知不足)之处,采用了不当的、对消费者不公平的营销技巧,比如以低月利掩盖高年息、砍头息、以多项费用掩盖真实借贷成本、高额复利罚息等。无独有偶,有些报告也发现,发达国家的工薪日贷款公司明显地以学生和年轻、无经验及脆弱的消费者为目标,通过引诱性、可疑的广告技巧为他们提供迅速、容易的网上信贷,并专门针对那些财务状况不好的人。
金融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是“可教育的时刻”(Teachable Moments)。比如英国就强调在人们一生中的重大时刻,比如结婚、生孩子、退休等,为人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教育。在数字化时代,在人们仅须触摸几下屏幕就可以完成购买金融产品的情况下,是不是应当通过在数字设备上、在交易的流程中提供简短有效的金融教育呢?在如此快节奏的交易过程中让人们稍微慢下来、稍微考虑一下再去完成交易呢?即,基于数字技术,“可教育的时刻”是否应该变得更频繁呢?
故而,如何根据数字金融时代给金融消费者保护带来的挑战,来重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推动金融普及教育,提高国人的金融知识与能力,以帮助其做出成熟、知情的金融决策,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筹划或者制定自己的第一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有些发达国家已完成第二次国家战略的修订。
我国已有的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在制度上存在先天缺陷,必须予以修订。之前的金融教育国家战略主要是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并未得到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及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11月4日,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重要教育内容的主要提供方式之一就是学校里的课程教育。将金融教育纳入青少年的课程体系,还有助于让人们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接触到金融教育的基本概念,并随着年龄与经历的增长,逐渐地掌握越来越复杂的金融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因为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提早为金融风险做好准备并且提前有一个好的退休规划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教育部的参与是必需的,也是不可推卸的、不能迟延的。国家战略需要各相关政府部门、金融监管者、政策制定者、教育提供者等社会各方的沟通协调及合作推动。因此,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修订应由国务院授权,央行牵头,与三会、财政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成立全国金融教育委员会,统筹规划,并协调实施。
很多国家都有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宣传活动来培养人们对于金融知识与能力的意识。比如欧洲的“金融教育日”,我国由银监会和央行主办的每年9月的“金融知识宣传月”等。目前,我国的这一宣传普及活动仍主要是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大众的参与,应该把它作为各个相关方(其他政策制定部门、社会教育组织等)共同参与、协调推动金融教育、提升社会认可度的活动,应该是展示世界、国内的各种最佳实践及解决方案的舞台。
修订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必须适应数字金融时代的需要,特别要把数字化教育包括在内。
数字技术的知识水平与金融知识水平在现在及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二者相互依赖,缺少任一部分,就如人缺少一条腿一样,必然对消费者使用金融产品与服务造成障碍、降低其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并可能加重风险,最终影响到个人的福利。
对于金融教育的各个相关方而言,热情拥抱并利用好数字化的上升趋势来最大化金融教育项目的影响是必须要做的。
应对数字金融时代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教育的挑战,必然要通过数字技术提供金融教育的解决方案。数字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到众多的人。这既使得风险易于扩散(如前所述),可也使得教育项目可以便捷地惠及更多的人。同时,研究表明,对学生们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是那些交互式的、启发式的。比如,教育类(非娱乐性为主)的游戏,带有基本金融概念的解释,就是青少年学习这些概念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且他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学生们在网上玩这些游戏也符合越来越数字化的趋势,特别是那些“千禧一代”和“数字化一代”。要鼓励更多地使用数字手段来为大众提供金融教育,并使他们参与到其中。正如前面所介绍的一些例子,基于数字技术的工具可以通过提供更快更方便的信息来源及接触到更广泛的潜在受益人,有助于提升金融知识水平并帮助人们克服接受金融教育的障碍。随着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的网上工具将越来越多,迸发出更新、更有创意的方式来为大众提供金融教育。
数字时代的新的金融教育方式仍在发展之中,其效果仍需更多的科学设计与评估来验证。但这不应该成为金融教育的阻碍,而应该鼓励更多、更有创意的金融教育项目的推出,并在科学的评估后予以推广。
金融教育及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全球提高金融包容性的重要策略。虽然金融教育已有不短的历史,但是严格的、科学的对金融教育效果的评估只是最近的事情。尽管基于数字技术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教育方案可能既有好的效果又有较低的成本,比较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关键的问题仍然存在:数字金融教育对于金融知识与行为的影响是什么?不同形式的(但内容接近的)金融教育项目的效果是否一致?每个项目的成本收益比划算吗?(经济学家和负责任的捐赠者及纳税人必然要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了可信地回答这些问题,国际上已有一些基于随机可控实验的金融教育项目。比如,哥伦比亚的“条件转移支付”项目的受益人在平板电脑上通过一个金融教育的应用来学习金融知识,这个应用通过模拟器、交互式练习和案例视频提供实用的培训和信息。受益人可以自己控制进程,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地点接受教育。另一个在智利的个性化项目,通过社会服务办公室的电脑终端,人们可以提供个人相关信息来预测其退休时的退休金,并通过改变退休规划中关键的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人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决策会如何影响其退休后的收入与生活。
可以想见,这些随机实验的项目及其科学评估所提供的有关金融教育效果及成本收益比的洞见,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未来的项目设计,并加快找到在数字金融时代缩小金融知识与能力差距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基于数字技术的金融教育效果的未知,更应促进我们全社会推出并检验更多的金融教育项目,而不是停止试验的脚步。毕竟这是新生的教育内容,不像数学、语言等教育,已经历史悠久、非常成熟了
最后,金融知识与能力,或者数字化金融知识与能力,已是21世纪必备的生活技能。科学设计的金融教育能够提高金融知识与能力,改善消费者对于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了解、信任以及恰当的使用。因此,普及数字化金融教育对所有人而言,是实现全面及长久的消费者保护的关键性保障。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吧!
(孟祥轶为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本文编辑/丁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