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张雁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浙江经验

1394 views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浙江率先遭遇经济转型的阵痛。在此背景下,浙江金融系统深入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保障,初步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本文介绍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浙江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浙江经济总量居前,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在这一轮经济转型调整过程中,浙江率先遭遇经济转型的阵痛。近年来,浙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做出的决策部署和“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两山”“两鸟”理论为指引,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出了以“拆、治、归”为基本招法的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高质量、均衡性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5万亿元,同比增长7.5%。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需求,浙江金融系统深入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末,浙江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77万亿元和8.18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三位,初步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多措并举,精准服务转型升级重大战略

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并推出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特色小镇、万亿产业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在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等领域有数量众多的重大项目需要金融系统提供一揽子的专业化服务和长期资金支持。各大金融机构高度关注浙江重大战略,纷纷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加强与重大项目对接,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创新推出专项产品,综合运用银团贷款、PPP项目融资、专项建设基金等模式,全力支持重点项目融资。截至2016年末,浙江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特色小镇等4个领域的贷款余额达到2237亿元,同比增长50.4%。

补强短板,小微和“三农”支持力度领先

浙江90%以上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针对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抵押资产缺乏问题,浙江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股权、存货、应收账款、排污权等抵质押创新。浙江台州大力推进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建立了综合性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解决小微金融服务风险分担机制缺失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形成了样板。近两年,浙江初步建立了主要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还率先在全国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这些增信措施有力地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国领先。截至2016年末,浙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2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金融服务最大的短板“三农”金融服务方面,浙江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一方面,浙江大力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全省目前有37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53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尤其是丽水市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率先形成了以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为主体的“三权”抵押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抵押担保难问题;另一方面,浙江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全省已经累计为近1000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丽水更是全国第一个所有行政村都完成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地级市,并率先推广了“整村批发,集中授信”业务。截至2016年末,浙江涉农贷款余额3.01万亿元,同样继续居全国首位。

同步共赢,绿色金融点燃绿色经济

近年来,浙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开辟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共赢”的创新之路,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的“浙江模式”。尤其是衢州、湖州较早启动了绿色金融创新相关工作,并申报了国家首批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一是创新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绿色信贷模式。推出了支持“五水共治”的“绿色银团”、“机器换人”的“绿色租赁”等模式。截至2016年末,浙江绿色信贷余额7443亿元,同比增长10.1%;二是率先试点绿色债券为特色的绿色直融模式,支持循环经济发展。2016年,浙江嘉化能源化工在上交所发行了3亿元绿色公司债,成为全国首单绿色公司债;三是重点发展以责任险为代表的绿色保险模式。创新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自然灾害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保险业务,提升保险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多方发力,优结构降成本成效显著

这几年来,浙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期货、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组织)多方发力,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满足了不同企业的多元融资需求。如银行机构除了创新各类贷款产品,还积极发展资管、投行、直投、租赁、银团、债券承销等新型表外融资。证券机构积极服务企业上市、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各类债券。保险业对实体经济除了创新风险保障方式、履行赔付责任之外,2012年以来浙江累计引入了800多亿元的保险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小额贷款公司尽管体量小,截至2016年末,贷款余额也有725亿元。期货业为实体企业开展仓单服务、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业务。多元金融体系的创新发展支撑了浙江融资结构快速多元化,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10年末的7.8%上升至2016年的34.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5个百分点,有效增强了企业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

面对实体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凸显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实体企业反映强烈的转贷问题,浙江金融机构早在2011年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推出了“无还款续借”、“年审制”、期限拉长法等创新产品,降低了企业转贷续贷成本。同时,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推出“循环贷”等系列支持客户随借随还的短期流动性服务产品,帮助企业节约利息支出。浙江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2012年的7.56%下降至2016年的5.9%,处于近10年来的历史低位。2016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2.1%,其中利息支出下降12.6%,下降幅度远超全国。

顺势而为,并购重组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机遇与压力并存的新形势下,浙江省顺势而为,率先行动,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大省优势,重点推进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并购重组,逐步摸索出一条依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目前,浙江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4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54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还有新三板挂牌公司980家。在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同时,近年来,浙江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组织召开全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会,组建浙江并购重组联盟,掀起了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热潮。2016年,浙江177家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375次,交易金额1616亿元,并购数量、交易金额逐年增加。通过并购重组,社会的优质资产、优质项目向上市公司等优秀企业以及优秀企业家集中。特别是跨国并购,是推进优质民营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捷径。比如,绍兴上虞拥有13家境内上市公司,浙江龙盛、卧龙电气等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在全球细分行业内迅速占据话语权和定价权,成为区域经济的顶梁柱,上虞也因此成为上市公司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和典范。

分类帮扶,金融与实体经济携手共渡难关

201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调整,浙江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在全国率先暴露。这几年浙江各级政府部门、银行机构在化解“两链”风险、帮扶困难企业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形成了“属地负责、政银企会商、分类帮扶处置”的工作机制,各地成立了专门的风险处置工作小组,设立了应急转贷基金;银行机构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统一行动,对不同的企业分别采用银团贷款、延缓追偿、授信聚拢、打折代偿、分期付款、市场化并购重组、司法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不同方式,切实支持了一大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重获发展。2016年底,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自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双降”,迎来了风险拐点。

尽管这些年浙江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距离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多元金融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与服务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尚未完全匹配;结构性的“融资难、融资贵”仍未根本缓解,小微和“三农”金融、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仍有待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来拓宽;“两链”风险的彻底化解、互保联保方式的转变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等等。下阶段,浙江将继续围绕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促进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做好金融保障、改革创新及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一是推动金融系统按照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浙江将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源对经济升级的撬动作用,引导银行机构优化信贷投向,用好增量、盘活调整存量,加强对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深入创新信贷方式,推广各类抵质押创新,大力发展信用贷款,降低保证类贷款占比。进一步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企业股权、债券融资规模,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重点加大对信息、环保、文化、旅游等八大万亿产业的支持力度。深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打造金融万亿产业,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战略平台,提升金融的供给能力。“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全力打造金融“万亿产业”,构建持牌金融、地方法人金融、非银金融、农村金融、区域金融市场以及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各种金融业态在内的“大金融”产业体系。着力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财富管理和新金融创新中心”,通过整合集聚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提升浙江金融产业的层次,并且通过业务、产品、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拓宽资本对接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小微和“三农”等领域的通道,形成金融要素对实体经济的持续辐射和投入。

三是深化信用信息平台和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实体经济融资起决定性作用。下一步,浙江将从提升和优化整体信用水平的高度出发,搭建并深化社会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将台州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做法逐步向全省推广。进一步深化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科学确定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考核评价目标,更多体现公益性,为中小企业提供外部增信。进一步加强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加强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对恶意逃废债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坚决打击和治理各种金融乱象,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张雁云为浙江省金融办主任。本文编辑/陈旸)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