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银行业不良高企、股价狂跌,目前正处于风暴中心。英国公投脱欧后,意大利银行业的困境或将成为欧盟的下一个最大痛点和新一轮金融危机的起爆点,值得关注。
意大利自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2011—2014年陷入持续衰退。在欧盟现有框架下,意大利难以通过货币贬值、财政扩张等提振经济,故宏观经济始终难见起色。在此背景下,意大利银行业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贷款高企,有些大银行甚至已经亏损多年。而意大利政府针对银行业的救助政策也因受到欧盟统一监管措施的限制而难以实施。
意大利银行业陷入困境
银行业不良高企
经济衰退以来,意大利银行业逐步积累了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期间意大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意图推动不良贷款的消解与银行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开放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市场、简化破产程序以及出台新规促进银行并购等,但这些改革举措收效甚微。从整体情况看,2015年末,整个意大利银行业(包括银行集团与独立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合计达到3600亿欧元,其中2100亿欧元属于借款人资不抵债(坏账),1500亿欧元属于过期未还或不太可能偿还的贷款;不良贷款率自2010年一路升至17.97%,是2007年(5.78%)的三倍多。而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时期的坏账率也不过5%,目前更是仅为意大利的1/10左右。即便是跟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资产质量亦不佳的欧洲国家相比,意大利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还是显著高出。
若采用德州比率(Texas Ratio)衡量,该值高于100%说明形势较为严峻。德州比率等于不良资产与贷款(包括拖欠90天以上的贷款)同银行普通股本与贷款损失准备的比值。2015年德州比率大于100%的有17家欧洲银行,其中5家来自意大利。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看,详见图3,意大利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主要是公司贷款,而公司贷款的大部分坏账主要出自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
从大型银行情况看,西雅那银行最令人担忧。以资产规模衡量,意大利五大银行分别是意大利裕信银行(UniCredit SpA)、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西雅那、意大利大众银行(Banco Popolare)以及意联银行(UBI)。而根据英国银行家“千家大银行”排名数据,截至2015年末,意大利五大行不良贷款率平均为14.53%,而美国四大行(富国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不良贷款率平均为2.23%。
意大利五大行的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大家最为关注的西雅那银行,其不良贷款率显著高于其他四大行,自英国脱欧公投以来股价下跌逾50%,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利差接近600个基点,而西方银行的平均水平仅为270。意大利前两大银行(裕信和联合圣保罗)的情况相对较好,不良率不到10%,五年期信用违约互换利差不到225。
由于定价较高,不良贷款处置缓慢
针对不良贷款高企的问题,理性选择是加快出售速度,尽早回收,减少损失。而意大利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定价,比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要高得多。意大利的这个情况比其他国家都要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良贷款的处置速度。不过从最新趋势看,意大利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速度有所提高。2014年仅出售7600万欧元,2015年出售81.9亿欧元,2016年第一季度出售23.1亿欧元。
股价大跌
自今年年初开始,全球银行股一路下跌,意大利银行股市值缩水一半以上,有些意大利银行的股价甚至跌掉75%左右,主要是投资者出于对其不良高企的担忧。投资者担心,在目前较为糟糕的市场条件下,意大利银行业更加难以处置不良贷款或者进行资本筹集。而英国公投脱欧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意大利银行股的抛售。截至7月7日收盘,欧洲Stoxx银行指数累计下跌21%,意大利银行股首当其冲,裕信银行、联合圣保罗银行、西雅那以及意联银行的股价分别下跌35.65%、29.14%、51.24% 和20.04%。在西雅那连日暴跌后,意大利监管部门于7月6日宣布“暂时”禁止卖空其股票,随后又将此禁令延长至三个月。
拖累债市
近期意大利债市持续下跌,意大利国债价格也持续下跌,收益率一度跌至1.12%,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方面是受到意大利银行业困境的拖累,另一方面是受到政局不稳的影响。意大利将于10月举行公投,决定意大利总理伦齐和其所在的民主党于2014年4月提出的政治改革议案。一旦公投否决改革法案,伦齐将依承诺辞职,意大利或将重现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被迫下台留下的政治乱局。当年贝卢斯科尼辞职后,意大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持续下跌。
意大利银行业下阶段走势分析
意大利银行业能否摆脱困境,不仅取决于经济复苏前景,还要受到政局变动、意大利与欧盟关系协调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政治与经济金融之间相互强化,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之间相互权衡,局面较为复杂。
有利因素
首先意大利宏观经济有回暖迹象。意大利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衰退,GDP同比一度跌至-3.2%,直至2015年才开始初现微弱的复苏迹象,2016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失业率有所下降,可支配收入有上升趋势。不过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非常薄弱,不断出现波动与反复。
其次,受益于经济回暖,居民与企业的贷款需求有所增长。银行业的贷款政策有轻微松动,相关贷款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根据意大利央行披露的最新数据,2016年3—5月,非金融私人部门贷款的年化增长率为1.0%。主要由于家庭贷款扩张2.2%。家庭增长的可支配收入和更为有利的就业市场有助于消费信贷的增长,特别是对于购买汽车,其次是住房贷款。在同样的时间段内,银行的公司贷款却几乎没有增长。不过分行业和公司规模看,情况有明显差别。如2016年3—5月中,意大利银行业对制造业的贷款增长2.2%,服务业贷款微增,而对建筑公司的贷款继续负增长。从公司规模看,20人以上规模较大的公司贷款微增0.5%,其他规模更小的公司贷款下降2.4%。
再次,银行业资金来源较为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居民储蓄的增长以及与国际银行间的资金拆借,这完全抵消了银行零售债券和批发债券的下降。意大利银行业零售债券下降趋势自2012年就已经开始,批发债券的下降则主要由于近期银行政策的收紧。
另外,信贷质量也有好转迹象。2015年的数据表明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额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而新不良贷款占未偿还贷款的比率降至3.3%。2016年一季度这一比率进一步降至2.9%,这个数值曾经在2013年四季度达到5.9%。这也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公司贷款的这一比率从4.9%降至4.4%,家庭贷款的这一比率从2.4%降至1.9%。
同时,以往意大利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是处于欧盟落后水平的,但现在意大利银行业拥有了非常多的创新工具去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比如有一个“pillarstone”的平台,银行与之合作,较之直接出售不良贷款,能够回收更多价值。今年这个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有望被引入希腊。与其单纯依赖于经济的微弱回暖,意大利银行业将更为积极灵活地去运用这些创新的手段与工具。
意大利政府也开始推行“打造灵活现代的银行体系 助推金融发展”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改革其表现疲弱的合作银行体系(所谓的“人民银行”系列)。其中最大10家到2016年末之前,须转制成为股份制银行;规模较小的则进行合并重组。另一方面是改革银行业的一些基础性规则,比如银行破产程序以及对单一银行的股权投资比例等。
政府还成立基金对最困难的银行进行救助,并打算为银行坏账证券化提供担保。2016年4月初,意大利政府发起设立了一支42.5亿欧元的投资基金Atlante,其中两家大银行(Unicredit和Intesa)各贡献10亿欧元,其余资金来自于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这个基金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起码能使政府在短期内回避两难困境:使用公共资金救助困难银行,但违反欧盟规定;遵循欧盟规定,但让银行成千上万的散户投资者承担这个损失,影响社会稳定。2016年底前,只要有需要,意大利政府将为银行坏账证券化提供担保,当然还是需要依据市场条件定价。2016年6月,意大利开始加速不良贷款的清偿程序。
不利因素
首先,2015年意大利经济慢慢走出衰退,但回升态势尚不稳定,容易波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估计,意大利经济到2025年才能回到危机前水平。以房地产业为例,意大利房地产的长期低迷是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积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约有2/3的意大利银行贷款由个人担保或房地产抵押担保,在小银行这一比例可能高达75%。到2015年为止,意大利的房价已经较2010年下降14%。从近期看,意大利房地产市场尚未呈现任何强劲复苏迹象,除非有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和商业投资的显著提升。
现已推出的部分改革举措更多着眼短期解困,未必利于长远。比如前面提到的Atlante基金,短期内对于银行缓解不良贷款压力有所帮助,但并没有提供一个长期解决方案。对于3600亿欧元不良贷款(约占意大利GDP的1/5),Atlante既没有能力也缺乏工具应对如此规模的挑战。而且如果现有资金运用效率不高,需要境况较好的银行不断追加资金,可能造成的一个负面效应是,好银行将受到差银行的拖累,最终使整个银行业的情形变得更糟。此外,目前这个基金对于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也较为有限。
英国公投退欧之后,意大利提出推行400亿欧元的银行业救助计划,对意大利银行的债务进行重组,但此举遭到欧盟与德国的反对。监管当局担心,意大利政府这一干预举动将影响正处于第一次实测阶段的欧盟银行业新规《银行复苏与清算指引(BRRD)》。根据花旗一份近期报告,按照欧盟的自救规则,如果动用公众资金支持银行,银行的次级债和至少8%的负债需要进行负担共享,银行股东和债权人需按所占份额支付费用,而意大利银行业债权人中散户债券投资者占据很大比例,因此在意大利使用自救规则极为困难。
下一步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
当前全球金融体系越来越错综复杂,银行之间的业务相关度也越来越高,一旦任何一家大规模的银行爆出信用危机甚至倒闭,无疑会将欧洲乃至全球市场拖入又一场“雷曼时刻”。如果意大利银行不能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脱离经营困境,则将给本国、欧盟乃至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区域政治稳定造成连锁影响。下一阶段,应继续跟踪意大利宏观经济走势,欧盟和意大利在处理银行业救助和宪法公投问题中的灵活性,亦将对意大利乃至整个欧盟的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从经济走势来看,近年来意大利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恶化、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缺乏有力的经济回暖。经济的持续复苏是银行经营根本好转的基础。下阶段要重点关注意大利制造业能否持续好转,建筑业、房地产业能否回暖,就业率能否突破瓶颈进一步上升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政局变动。此次10月公投中总理伦奇提出的政治改革议案意在通过限制参议院解散政府的权力,从根本上改善意大利政治不稳的局面。如果公投通过改革法案,意大利政治形势将会更稳定,伦齐将得以通过立法提高国内经济竞争力,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意大利经济发展;但如果公投否决改革法案,伦齐将依照承诺辞职,意大利或将重现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被迫下台留下的政治乱局,不仅冲击意大利国内经济稳定,还将对欧盟产生负面影响。
更值得担忧的是,根据意大利权威机构Demos的民调结果,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目前已经超越伦齐所在的民主党,成为该国当前支持率最高的政党。如果意大利举行大选,不排除该党派占据优势的可能性。而该政党希望效仿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对意大利和欧洲将带来二次政治冲击。
另外,还需要关注双方博弈。2015年意大利GDP为1.64万亿欧元,仅次于德国(3.02万亿欧元)和法国(2.18万亿欧元),GDP规模居欧元区第3位,占欧元区的比例为15.7%,即约为欧元区GDP的1/6。从经济规模看,意大利在欧元区内地位举足轻重。一旦意大利银行崩盘,欧洲银行和融资市场将遭“血洗”,市场陷入无序状态,悲观情绪将导致经济增速与物价下滑,进而拖累欧洲经济复苏,对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经营产生巨大影响。经济形势的恶化将对欧元区的政治稳定构成严峻威胁,脱欧风潮渐起。
从这个角度考虑,欧盟或将对意大利提出的各项银行救助方案进行慎重评估,提出折中方案。比如《银行复苏与清算指引(BRRD)》规则中包含有特定极端情况下政府救助的可能性条款,欧洲央行可能基于意大利的实际情况,考虑英国脱欧这一“不可抗力”因素,宣布意大利银行业为极端风险情形,从而允许意大利政府部分实施其救助计划,相应地,意大利政府也可能承诺进行银行业重组、部分破产和更大范围的结构性改革。双方适度妥协才可能获得出路。
(胡婕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同业竞争与问题研究处处长。本文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