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转型发展已经是信托公司的共识,本文分析了经济金融双轨运行对信托行业的挑战,提出信托公司可积极探索“信托+”的新业务模式,并对信托行业以及信托公司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翻开中国信托公司的发展史,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历史也非常有趣的行业。它曾经辉煌过,也没落过,直至2002年《信托法》颁布后,特别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了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它在废墟中重新崛起。如今信托行业规模已经超过17万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部门。然而近两年来,信托公司的风头逐渐被券商、基金、互联网金融盖过,主要是信托公司过去的业务模式被广泛模仿复制,这些机构的监管要求相比信托公司要低,导致很多通道业务转到其他机构开展。实现转型发展,早已经是信托公司的共识,但如何转型、该发展什么业务,还是信托公司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当前经济金融双轨运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是经济发展的“双轨”态势。当前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速下滑,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固定资产投资(FAI)、出口、大宗商品价格等表现疲软,实体经济疲软导致金融需求下降、风险上升,这也是摆在当下的最大的问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投资密集型、出口导向,转变为消费与创新驱动模式,现在的经济发展就像铁路交通,呈现“双轨”趋势:一轨是传统的“绿皮车”,即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很多都是产能过剩行业,一些企业已经成为僵尸企业;另一轨是高速的动车,即经济增长新动力,如服务业、电子商务、医疗行业、高端制造业等,主要是专注于消费者与服务、借力于技术推进的创新行业。从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可以清晰发现,当前新兴产业增长而传统产业回落:2016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IT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体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绿色产业有力推动经济发展。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降72.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2.9%。
二是资产回报率的“双轨”运行。在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信托公司与银行存款之间存在较大收益差,可以视作“无风险收益”资产的双轨运行。一轨是较低的银行存款收益,另一轨是较高的信托收益,在前几年高峰值时,二者之间的利差曾达到过四到五倍左右。但目前这双轨已经越来越接近,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以来,随着银行存贷款自主定价权的实现,银行存贷款利率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调整,特别是在存款端,基本都是一浮到顶,此外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也拉高了存款实际收益水平。最近10年期国债年化收益率也已经突破3%。另一方面,当前市场资金比较宽裕,企业信贷需求不旺,导致整体利率下行,信托公司的融资成本已经从10%以上,下降至7%以下,较低的回报率使信托计划的吸引力下降,特别是在当前打破刚兑呼声强烈的情况下,低回报且高风险,使很多投资者转向了其他投资方式。
三是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双轨”模式。一轨是当前中国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致杠杆率高企,中国非金融领域债务(含政府、非金融企业和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50%,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去杠杆。另一方面,直接融资开始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私募、发债等数量都在增长,直接融资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积极探索“信托+”的新业务模式
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双轨运行的特点,不论是信托公司的发展还是转型都必须继续把握大势、寻找机遇。这个大势是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选取未来的“风口”,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不仅是一个发展的问题,还是大的风险控制的方向,相比日落西山的行业,处于上升周期的行业风险更小、更可控。
1.做好加减法,科学调整自身业务结构
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基础产业和房地产是信托公司的主要投向。双轨运行态势下,信托公司应当趋利避害,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对业务结构进行科学调整,既要学会做加法,布局适应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又要学会做减法,主动减少高风险行业投资。一是适度加大对资本市场投资。中国股市在2015年下跌后,风险基本出清,未来直接融资还是大趋势,资本市场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二是对工商企业进行选择性投资。应重点选择高端制造业,如“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包括新兴和通信技术、研发、智能制造、装备和绿色技术以及航空航天制造等。三是探索融资平台业务新模式。进一步探索开展公私合营(PPP)项目合作模式,尝试创新领域,筛选优质项目。通过探索降低资金成本或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存在的PPP项目期限与信托产品期限错配的难点。四是应当适度减少地产行业投资。作为一个已经连续涨了20多年的行业,房地产行业价格已经严重高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渐进,未来房地产价格难以继续上涨,甚至有崩盘风险。
2.积极探索,不断丰富“信托+”的新业务模式
一是探索“信托+对外投资”的新思路。近几年采矿业和建筑业海外投资下降,但与高附加值消费相关的对外投资强劲增长,其中医疗保健、娱乐、高科技投资领域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这一领域有潜在而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开行、国有大型银行、保险公司甚至一些私募基金都在积极参与这一市场,信托公司应加强此方面研究,寻找业务切入点。
二是探索“信托+养老”的新产业。鉴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未来养老将是巨大的问题,但也是巨大的市场,特别是对一些高净值客户,如何用现有的资产保障未来的生活品质,特别是高质量、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可以参照消费信托的模式,成立较长期限的养老信托计划,其资金主要用于养老院建设及相关配套服务,受益人可以选择信托本金加收益的模式,也可以选择养老院的入住资格,并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三是探索“信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方向。开展创业投资类信托计划,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等。要解决信托资金短期化的问题,开发更长期限、更具稳定性的信托产品,满足被投资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可以结合全民创业发展伞形私募股权信托,信托项下对应多个创业项目的伞形结构等。
四是探索“信托+互联网”的新模式。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目前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如中融信托通过旗下子公司创办相关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其优质客户的融资需求包装设计成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这些客户所持有的中融信托的未到期产品作为这些融资理财产品的增信措施。
五是探索“信托+保险”的新方式。保险公司既有大量长期低成本资金,适合权益类投资等长期项目拓展。信托公司可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资本及产业资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够以出租、出售、贷款、同业拆放、投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为受托资产提供安全的保值增值服务,双方有机结合显得相得益彰,保信业务合作领域将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六是探索“信托+文化”的新结合。目前信托资金对影视项目最多的投资模式,是参与分享票房权益。未来,可以从更多层面加强对影视信托的研究,增强对此类业务的风险把控,拓展更多的业务空间。
七是探索“信托+交易所资产证券化(ABS)”的新形式。信托公司的产品属于非标产品。把非标产品转换成标准化产品,信托公司不仅可以跟银行有更多的合作,中间也有利润空间,未来信托ABS将是一个趋势。
同时,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已经开展,随着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压力加大,未来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可能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托公司也可探索“信托+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新可能。经济下行意味着资产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此时开展并购业务是对信托公司投资能力的重大考验,探索“信托+并购”的新机遇,或者宏观背景下的“债转股”中存在的机会,对信托公司来讲也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3.有破有立,推动信托公司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近年来,信托公司的发展一直与“刚性兑付”纠缠在一起,这对于信托公司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初期,使信托公司得以筹集资金,但在经济下行和风险多发的时期,刚性兑付已经对信托公司造成巨大压力。这其中固然有投资者不理性的问题,但信托公司必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是否将受托人的义务履行到位,一旦发生诉讼能不能胜诉。这个问题可能是信托行业必须面对的,打破刚性兑付是信托公司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如今已经不是粗放式发展的时代了,必须靠深耕细作才能生存。但打破刚性兑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有破有立,以下两种方式或许可以成为化解刚性兑付的尝试路径:
一方面,发展净值管理型信托计划。此类信托计划参照净值管理型基金的模式,不设预期收益率,但须加强信息披露,及时披露信托资金运用情况,定期向投资者公布净值变化情况。此类信托设置开放期,期内投资者根据信托单位净值认购及赎回,投资者可以分享到绝大部分的超额回报。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追求较高回报的投资者。
另一方面,发行类存款信托计划。此类信托计划明确刚性兑付,但收益率较低,比同期银行理财产品高一到两个点,低于目前信托计划的平均收益率。信托公司承诺信托计划到期无条件还本付息,可较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此类产品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加强信托公司基础建设的几点设想
信托公司的发展既要靠对新业务的不断探索,还需要加强行业基础建设,如标准化、产品评级、产品交易等平台建设,也需要加强信托公司自身的基础建设,如公司治理、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
1.关于加强行业基础建设的设想
一是提高信托计划的标准化程度。当前对于非标产品的界定,主要基于有没有公开发行、交易的市场。目前监管部门也正在推进信托登记公司的建立,在实现产品登记的基础上完善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机制,发行可流通的份额化信托产品实现信托产品从非标转标准化。
二是建立信托产品的公开流通市场。在信托产品登记的基础上,建立信托产品统一登记市场,实现信托产品的广泛交易,可以扩大潜在投资者范围,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灵活的流动性安排。信托产品流通机制未来可能成为解决刚性兑付的重要契机。
三是建立信托产品的评级机制。目前已经有信托公司对自身产品进行评级,但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级机构,通过引入外部评级机构对信托产品进行评级,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信托产品价值的再发掘,可以有效提高信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2.加强信托公司自身基础建设的设想
一是推行员工持股制度。前几年网上都在热炒信托公司的高工资,从长期来看,仅靠高提成、高工资是难以持久的,还会产生一定道德风险,或导致从业人员无视风险盲目扩张业务。推行员工持股,使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紧密结合,不仅是改善信托公司内部治理的一项有力举措,也将对防控风险产生积极意义。
二是加强特色化经营品牌建设。信托公司应坚持品牌和客户维持并重原则,注重品牌的建立和营销,通过品牌效应可以提高客户的黏合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品牌也是信托公司开展创新型业务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家族信托等对受托人具有极高要求的业务,值得信赖的公司形象和品牌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加强人才培育。信托公司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随着行业间竞争的加剧,对高质量、复合型信托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特别是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研究型人才,提升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的研究能力,研究创新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借鉴银行和券商在研究方面的好的做法。
(王翠翠为五矿信托合规研究部总经理。本文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