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当下中国市场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最好时期,未来普惠金融要发展就要着力解决商业可持续问题,同时,完善环境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
2016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鼓励各国根据各自具体国情制订国家行动计划,以发挥数字技术为金融服务带来的巨大潜力。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解答。
现在是发展普惠金融最好的时期
笔者认为,现在是发展普惠金融最好的时机。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背景好,发展成效明显,各界对普惠金融关注度提高;二是,关于普惠金融的理论研讨热度也在不断提高。
政策背景方面,近几年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里面提到发展普惠金融的文件有四个:第一,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第二,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第三,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第四,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这项规划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起草,作为未来5年的规划,此项政策主要描绘未来5年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路径。
从国际上来比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普惠金融层面进行如此支持。
理论层面上,我国普惠金融研究成果多,关注度在提高。实际上我国在1996年时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时候就涉及农村金融,1998年—1999年期间农村信用社改制,一直到2004年1月重新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但彼时大家对农村金融、小额信贷、微信金融包括普惠金融关注度并不是很高。
但这种状况在近年发生转变,关于普惠金融的讨论引发密集关注。现在普惠金融不只是政府层面在关注、老百姓也非常关注,国外也开始关注,一些大的企业实际上也在践行普惠金融。
我国普惠金融实际发展成效也非常明显,很多指标体系在全球都位于前列。具体体现在覆盖范围广、服务主体多元化,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频率比较高等方面。与此同时,我国征信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保有的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服务水平也已经处在国际中上游水平。
未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中国的普惠金融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时期。
解决商业可持续的五个着力点
笔者认为,普惠金融要发展就要着力解决商业可持续问题,这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并且在全球发展都是有难度的。
普惠金融的定义是给更多人享受金融服务提供机会和途径,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让普通老百姓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金融的一个重要的核心体现是商业性,而不是政策性,只有在坚持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金融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上述方面大家的观念存在分歧,特别是一些实业界部门的个别理论工作者,一直强调普惠金融的政策性,他们认为普惠金融必须服务老百姓,但是笔者认为按此思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遭遇障碍。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金融的基础设施要加强。尽管这几年我国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扔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是一个慢工夫,在2016年G20的金融部门改革会议中,也专门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现出来。
第二,仍然需要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现有的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立足于县域、立足于小额分散和小微经济,但它们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出一种类型的金融组织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普惠金融的发展主体或者发展载体。
第三,努力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普惠金融,依然需要探讨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有效做法。现在国家号召普惠金融,各家银行都在推广普惠金融:大银行也在推广、小银行也在推广、中银行也在推广,到底这些推广的内容是真的普惠金融,还是假的普惠金融,这仍有值得思考的空间。推广普惠金融不能只讲政治、不讲商业,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这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方面,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更要注意盈亏的平衡;另一方面,在城镇地区更要注意信息对称,包括抵押物与小微和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
第四,互联网金融也很好地推动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不过,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很多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管理不够规范、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等问题。
第五,所有发展普惠金融的前提是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素养。笔者通过前几年的工作经历中发现,目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整体而言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在城乡间、金融知识类别间的不平衡特征非常明显。消费者在挑选和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和有待增强。
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建设
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建设,特别是在着力探讨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聚焦完善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好的生态。
第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主导。有效平衡好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当前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分类有很多,哪些属于扶贫性的,哪些属于商业性的,哪些属于政策性的,哪些属于非政策性,这些类型需要鉴别清楚,并且要平衡好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政府应为普惠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金融机构也要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产品和服务设计,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系统流程,做好风险防范。
第二,应该制定普惠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要定义普惠金融到底是干什么的,有哪些指标、不同的类型,特别是制定具体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标和具体的行动规则,分类指导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普惠金融发展。还要推动普惠金融的数据库建设,共享数据更新和纰漏的常态化,为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这意味着政策要好,但是还要落实好,落地要有指导性的指标。
第三,要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将会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模式,并且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特点和大数据的问题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性和产品多样化的问题。
也有人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太快,但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将来在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规模和数量会比较庞大,并且规模还会快速增长。手机银行的业务会发展迅速,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服务半径会进一步拓宽,这些都会成为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高地、新领域。
(焦瑾璞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本文编辑/丁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