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校园信贷市场的冷与热

1741 views

 

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薛洪言

本文编辑/张英凯

2010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一部分电商企业以及P2P平台等 相继进入消费贷款领域,“次级”类客户逐步成为其布局重点。被银行业“抛弃”的校园信贷市场成为消费金融新玩家的必争之地。本文主要分析这些新玩家的不同 之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2014 年以来,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分期公司和专业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加大对校园信贷市场的挖掘,带来校园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回顾历史,2003年的韩 国,因为广泛向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主妇和未成年人发信用卡,造成消费者债务拖欠比率飙升,曾引发“信用卡危机”;2005—2008年的中国,校园信用卡 市场无序竞争,导致坏账率、睡眠率、注销率“三高”的乱象,引发监管“出手”整顿。新玩家能否有效控制校园信贷市场的风险?历史会不会重演?

消费金融新玩家涌入,校园信贷迎来风口期

近 年来,随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整体提升,消费金融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2009年末至2015年11月,消费贷款余额增长336%,远高于234% 的同期贷款余额增速。总量快速提升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短期消费贷款占比出现快速提升,同期,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增长629%,占比从11.5% 提升至21.6%。长期消费贷款以房贷和车贷为主;短期消费贷款以信用卡贷款为主,信用卡贷款占比在80%左右。

近 年来,短期消费贷款领域进入了新玩家,贷款结构和贷款对象也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自2010年试点以来,专业性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贷款领域开始崭露头角, 一些电商企业、P2P平台和分期公司,虽未获取消费金融公司的营业许可,也在从事类似业务。新玩家在白领市场遭遇到银行信用卡的顽强阻击,银行信用卡领域 覆盖不到的“次级”类客户逐步成为其布局重点,在此背景下,被银行业“抛弃”的校园信贷市场成为了消费金融新玩家的必争之地。

历史回顾:校园信贷市场的“大发展”与“高风险”

2004年以前,国内信用卡普及程度低,国民借款消费的习惯也有待培育,信用卡市场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入世后的腾飞期,国内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各家银行都纷纷看好信用卡业务的巨大发展空间,行业缺乏的只是一个突破口。

大学生群体缺乏固定收入来源,具有借钱消费的潜力,对于新事物乐于接受;同时,大学生群体被普遍认为是主导未来社会消费的主力军,是银行业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2004年9月,广发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同业纷纷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升温。

开 始时,银行只在几所名校试点发行,对申请人资质有较为严格的把控,效果较好,随后开始大规模、“大胆”介入,并设置激进的发卡量指标。银行普遍在学校招聘 学生代理长期驻点,通过免手续费、免年费、开卡送礼等策略进行针对性营销,大部分信用卡的申请不需存款凭证,不需担保人,只要填写一张申请表并出示身份证 和学生证复印件就可办理。在办理几乎“零成本”且附带种种优惠下,很多大学生申请多张信用卡,远远超出其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为后来的“三高”乱象埋下伏 笔。

较高的注销率。信用卡多采取开卡首年免年费、次年刷卡次数达标免年费的政策,不少人通过销卡规避次年年费。有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北京某大学某学院的销卡率高达70%。

较高的睡眠率。很多人为了获得开卡礼而申请多张信用卡,无实际消费需求,选择不开卡。一些银行重发卡不重服务,也是睡眠率高企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当时的校园信用卡,80%都是“睡眠卡”,加大了银行的业务成本。

较 高的坏账率。大学生的流动性大,且信用意识有待培育。大学校园存在较为严重的攀比之风,不仅是在消费上有攀比,在有几张信用卡、信用卡额度高低上也都有比 较。结果是很多人盲目办卡、盲目消费,无力还款,导致坏账率高企。2009年底,银行业信用卡不良率高达2.83%,大学生信用卡不良率则在4%左右。

2009 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 是满18周岁,二是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当时,信用卡市场培育已经基本成熟,多家银行由此暂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把重心放在白领市 场上,信用卡市场重回理性,不良率出现了趋势性下降。

新玩家有什么不同?

银 行业在校园信用卡领域“栽了跟头”,现在仍属于谨慎介入阶段。以招行Young卡为例,大学生可以申请,但额度是冻结的,毕业后才可以使用其透支功能。银 行业的谨慎为新玩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分期乐、人人分期等分期公司以3C产品(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分期购买为桥梁介入校园信贷市场,延续 早期银行业的打法,如招聘校园代理、零费用、小礼品等迅速崛起,随后京东推出校园白条,苏宁“任性付”推出“校花”,巨头的介入迅速点燃了市场热情,校园 信贷市场再次成为香饽饽。

新玩家有什么不同呢?先说相似点。

一是营销手段相似。分期公司通过零首付、零分期费用、零利率等手段吸引新客户,与银行业的免手续费、免年费、开卡送礼等策略异曲同工。

二是发展路径相似。从名校开始试点,且控制额度;随后向普通学校扩围,额度也逐步灵活起来,并推出小额取现功能。

三是初步的风控要点类似。仅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等证明材料,将学生信息与学信网进行比对校验,并通过校园代理实施面签,防范欺诈风险。

四是存在过度授信的风险。负债信息是不共享的,一个大学生可以同时是多家分期公司的客户,总消费额度可能远远超过其还款能力。

再说说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控制借款用途。除小额取现产品外,新玩家对大学生发放的授信基本用于购买商品,用途明确,规避了拆东墙补西墙的风险。

二 是大数据风控。理论上,大数据风控技术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数据[全球定位系统(GPS)坐标、活跃时间分布、通话时长等]、社交行为数据(朋友圈、通讯录、 微博、社区帖子等)、网上购物数据(购物习惯、收货地址、品牌、消费金额等)、其他相关数据(网络浏览习惯、如何填写在线表格等)等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 型,可以对缺乏信用记录的大学生客户进行有效甄别。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多家企业都把大数据风控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宣传,但不同公司的数据丰富程度和分析 能力差别很大,实施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三是征信环境和信用意识的大幅度提升。相较于10年前,社会整体的征信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培育。

四 是风险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更强。新玩家主打消费分期,期限越长,越有助于减缓借款人的每期还款压力,借款人若不能理性消费,也会形成持续性还款负担。由于缺 乏固定收入,一旦出现还款困难,借款人可能会求助于利率更高的P2P现金借款,雪球越滚越大,直至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形成不良。

可能的风险点

无视校园市场的巨大信贷需求,一刀切式的回避固然不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但由于前车之鉴,新玩家务必要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

一是无序扩张,大发展带来大不良。纵观各个 领域曾经出现的信贷乱象,都逃不出一句古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开始的时候小心翼翼,只为优质客户群体服务,风控是严谨的,业绩不错。于是开始为“次 级”客群提供服务,风控标准逐步“放松”,由于信用风险的滞后性,大扩张的前几年一般是“高增长、低不良”,迎来“黄金期”,之后信用风险暴露,迎来大不 良。

二是 不可过度迷恋大数据风控。大数据风控突破了传统征信的局限性,可以为缺乏信贷记录的客户提供“信用画像”,打开了“次级”客户的广阔市场空间。不过,依赖 用户的非信贷行为数据评价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可靠性需要时间的验证。同时,随着数据边界的扩大,新数据的加入可能对原有的画像结果产生逆转。在经过足 够长的时间检验之前,不可过度依赖大数据风控。

三 是亏本赚市场的模式不可持续。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经典打法是亏本赚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扩大带来估值提升,用股权收益“补偿”经营亏损。就金融行业而 言,这种打法潜藏着很大风险,金融业作为高杠杆行业,亏损会快速消耗资本金,降低风险承担能力;金融业又具有风险突发性和传染性的特征,要么持续低不良, 要么不良快速提升,大发展期间若不能靠盈利储备足够的风险准备金,就很难应付不良快速上升期的挑战。

意见和建议

一 是面对市场的火爆要有定力。“大潮退去,裸泳者现”。在行业大发展阶段,要有定力,对信用风险的周期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可以提前介入、提前退出,但尽量不 做盲目的跟随者。在校园信贷市场的优质客群已经被重复发掘的背景下,对这个市场的介入要谨慎,对于过度授信带来的风险隐患要有风险预案。

二 是始终将数据积累、扩充和挖掘放在核心位置。重视大数据和不迷恋大数据并不冲突,金融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风控能力的竞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则是大数 据风控能力的竞争。破产清算时,互联网企业的办公大楼和业务线可能远远不如其业务数据更有价值,当然,大数据做得好的话,基本上也不会走上破产清算的道 路。

三 是对市场和规律抱有敬畏之心。前人翻车,往往是规律使然,某种发展方式往往必然带来某种结果。面对前人“栽过跟头”的市场,务必要保持敬畏之心。互联网行 业有句话,叫作只有前三名能活下去,但这前三名展业之初关注的绝对不是市场份额,只是一批又一批冒进的前三名死掉了,幸存者能熬过大发展后的风险暴露期, 自然就成了前三名。靠什么脱颖而出?自然靠的是敬畏市场、坚守行业本质。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