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认识与中国企业“走出去”

2115 views

文/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行长 李若谷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及后来演变为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危机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这使得世界格局的变化最少提前了二三十年。发达国家进入低速增长时期,还要经历比较长时间的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原来由发达国家主导,而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在不断上升。

目前中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变革的关键时刻。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环境下取得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一些地区性的金融机构等都是在西方主导下建立的,我国并没有参与。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我们基本上接受了这个秩序,利用这个秩序发展——这就是“改革开放”。开放初期,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开放,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30多年来,我们在现有秩序内受益,获得了长足发展。当然不是说这个秩序没有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会遇到一些不利于合作发展的东西,例如冷战思维、零和思维。如何能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式?所以我们提出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和谐世界”及“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需要

中国前30多年之所以能获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浪潮,以开放的胸怀积极融入了世界经济,并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毋庸置疑,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不论是发展方式转型、动力机制转换,还是实现资源和财富更加高效、合理的配置,都必须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谋划布局。因此,中国经济还必须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真正实现以内促外、以外促内、内外联动、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的发展必须保持世界化的方向

中国正处于高度世界化的进程当中,这一进程从30多年前改革开放就已经开始了,最近十多年更是加速进行。一方面,中国自己的发展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发生了质的变化。201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整体变化。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70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已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美国降到了70多个。中非贸易额从2005年的397.5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218.8亿美元,增长4倍多。同时,中国也是很多国家重要的投资来源国。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并带动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使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变化。2002到2007年,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年均64%。危机爆发后的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总体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到了66%,2014年达到了84.73%。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这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是在30%左右,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一半是中国创造的。

实践证明经济的世界化、全球化是没有办法阻挡的,中国要发展,只能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和我们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中国是一个有相对资金而且市场非常大的经济体,所以这些国家都非常愿意和中国合作。

外部的资金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入越来越少。经济危机前流动性是宽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比较容易,危机之后有些不一样。从2009年到2013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年增长率只有0.26%,而此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5%。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流量年增长率只有0.78%,而发展中国家却增长了16%,2013年发展中及转型经济体对外投资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出量的39%,远高于21世纪初的12%。退出量化宽松后的美元越强势,加息预期越强烈,许多发展中国家就越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外部冲击。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想,作为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举措,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目的就是要促进大国之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确保国际关系以建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基础,推动国际秩序向互利共赢、融合受益发展。《亚洲周刊》有一篇文章提到,“一带一路”将推动欧亚非整合,推动整个世界全面改观,这是人类的新选择,长期而言必定有助于创造欧亚大陆的和平。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难点问题

沿线国家的短板第一个就是就业问题,这60多个国家普遍存在着就业问题,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国家,人口增长相对较快,但是没有工作机会,原因就是没有投资,不能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增加就业是这些国家的重要关切。

第二是产业结构,沿线许多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化水平低。

第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很难用统一的政策对所有国家。

国际环境的不稳定对我们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是有难度的,要想获得成功,突破口在于基础设施合作。

如何能把“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周边国家的发展规划融为一体,是我们能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中国现在的优势就是有一些资金,另外有一些经验,中国和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关系都比较好,发展中国家现在有需求,这两方面是可以结合的。但是怎么能够共商、共赢、共建、共享,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必须坚持强劲的发展,只有我们自己的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才有能力与其他国家合作,所以中国必须坚持强劲的增长。

中国要坚持强劲的增长就必须加大投资。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是人均1.18万美元,是美国的1/10,日本的1/9,欧洲的1/6。中国人均资本形成额仅为4895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9045美元、日本的19412美元、欧盟的11970美元。如果年人均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人民币的时候,也许消费能起一些作用。但是现在很困难,中国的消费率已经不低,大概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1%,美国是占83%。

同时,中国的发展仍然要靠大力发展制造业。世界上普遍形成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但是产业结构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过早地将劳动力从制造业转向第三产业,反倒有可能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一般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是越大越好,它要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发展阶段相适应。

“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要做好统筹规划,多方推进

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经济和利益共同体,本着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创造有利的外部市场环境;其次要完善融资政策,解决好资金的问题,不断开拓融资渠道,动员更多资金为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服务。

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经营的理念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分子,是大政方针的最终执行者。“一带一路”建设能不能顺利实施,归根结底要靠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国际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大型化、技术复杂化和总承包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发展关键要以强化人才培养为基础,打造标准、技术、品牌、管理等多方面优势,提高综合竞争水平。企业负责人要有国际工作经验,要懂外语,要有国际视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在人才招聘、培训和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与人才管理的本土化有机结合。另外企业要加强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培育创新的精神。

加强建立高效的风险识别机制和应急措施体系

“一带一路”项目涉及的环境复杂多样,沿线国家投资环境有别于发达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差异较大,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我们要注意对沿线国家的风险研究,要对东道国投资环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适用性和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比较,认真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尤其对流程长、节点多、风险大的涉外项目,要建立高效的风险识别机制和应急措施体系。一旦出现风险,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

本文编辑/张英凯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