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丝路基金董事长 金琦
本文阐释“一带一路”含义及金融机构在其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丝路基金组建、角色定位和投资运作情况,指出丝路基金是“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主要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的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推动国内高端技术和优质产能“走出去”。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
2015年3月28日,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明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政府为之做出的积极行动和中国各地的开放态势。至此,预热已久、举世期盼的“一带一路”规划正式面世。与此同时,国内外各界围绕“一带一路”丰富的内涵从不同视角做了解读,在全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
应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通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促进了资本、人力、技术、产品等等要素的流动,形成不同发展阶段各国间的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深度契合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有效地回应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这方面的呼声。
金融机构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升级版。从金融业的视角看,笔者认为以资本来带动装备制造业的“走出去”,应该是推动和扩大产能合作以及资金的融通,促进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这是“一带一路”的一个显著特色。金融机构在这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战略层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再平衡的进程,各国处于不同程度的调整过程中。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就要与区域内国家发展的需求和宏观的战略相结合,形成中国经济跟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域内国家政策协调和融合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中国的资本、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技术和装备优势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合力,“走出去”。
同时,还要注重通过兼并收购等多种投融资的合作方式,将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引进来,并与中国的产业优势相结合。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推动与相关国家的技术、管理、文化、市场的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和互利共赢。
第二,企业层面。企业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重要的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企业“走出去”要实现从传统的工程总承包即设计—采购—施工(EPC)为主,转到以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为主的转型,从单一的装备输出方式,到技术和标准整体输出方式的转型。
过去中国企业“走出去”都是单打一,做完就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盈利角度来看,赚的只是薄薄的承包费,中长期收益,如之后的管理、运营等,是看不到的。实际上这样投资的效果并不好,没有真正实现“走出去”的长远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也是以制成品贸易出口为主,处在产业链条的中后端。笔者相信,在资本“走出去”的支持下,企业有条件把境外承包工程拓展到与项目运营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带动装备“走出去”和产能的进一步优化,还能实现中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推广,从而带动产业资源的整合、升级、换代,提升资本的运作能力、运营的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跨境合作发展的能力。重塑我国的竞争优势,打造自己全新的产业链、供应链,最终实现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升级。
第三,金融层面。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简单地说,就是要注重通过对外投资中股权和债权等多种投融资形式相结合,外汇投资与人民币“走出去”相结合,加速资金循环和实现投资效率的提升。
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企业“走出去”可以充分借力资金充裕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合理的融资规划格外重要。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推进的合作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行业的“走出去”这类的项目,一般都是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的回报期限较长。如果没有资本的强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就没有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投资中,股权投资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不足10%,迅速上升到20%左右。但是仍然未能满足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要。所以,大力推动股权融资,以资本金的增加撬动更多资金的投入,合理搭配股权和债权这样多元的融资形式,是我国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也为当前对外投资的多币种、多元化的组合提供了便利和创新的模式,金融需要为“走出去”的各类投资项目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丝路基金角色定位及投资运作情况
“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宏大构想,设立丝路基金也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举措。
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丝路基金”)在北京注册成立,丝路基金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重点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
丝路基金的总规模为400亿美元,首期注册资本1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外汇储备通过其投资平台出资65亿美元,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亦分别出资15亿美元、15亿美元和5亿美元。
丝路基金在金融行业里还是新面孔。其在功能定位、投资理念及业务实践等方面处在初期探索阶段。
丝路基金定位
丝路基金的定位是“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主要是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的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推动国内高端技术和优质产能“走出去”。
丝路基金不是政策性的机构,其要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开展投资业务和公司的运营。也就是说,丝路基金是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运作。目前公司的治理结构基本搭建完成,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已搭建运行,相关的一些专业委员会目前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丝路基金的投资运作
从丝路基金投资的运作来说,重点是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做法是以股权投资为主,兼顾债权、贷款及基金等等多种投融资形式,实现较好的投资回报和中长期财务的可持续,这是丝路基金投资的运作模式。
丝路基金投资有四大原则,即对接原则、效益原则、合作原则和开放原则。
简单地说,对接原则即投资要注重与投资所在国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相衔接;效益原则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投资有效益的项目,实现中长期合理的投资回报;合作原则,要在投资当中与境内外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发挥相互配合和补充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放原则即在基金运作一段时间之后,希望志同道合的投资者加入丝路基金,或者开展各种合作。
丝路基金首单项目基本情况
2015年4月20日,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丝路基金、三峡集团及巴基斯坦私营电力和基础设施委员会在伊斯兰堡共同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发巴基斯坦水电项目的谅解合作备忘录》。 该项目是丝路基金首个项目。其对于丝路基金来说是一个典型的投资个案,体现了丝路基金投资的理念和原则。
具体来说,丝路基金、三峡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共同投资入股由三峡集团控股的三峡南亚公司,为巴基斯坦清洁能源开发,包括该公司的首个水电项目——吉拉姆河卡洛特水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巴基斯坦是全球缺电最严重的国家,我们采用了BOT的运作模式,2015年年底该项目将开工建设,到2020年投入运营。运营期是30年,到期之后丝路基金将把该项目无偿移交给巴基斯坦政府。此项目当中,丝路基金采取的也是“股权+债权”的方式。可以说,该项目很好地契合了丝路基金投资的理念。
从战略对接方面来看,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电力行业也是巴基斯坦政府未来十年发展规划中最优先支持的投资领域。所以,投资支持巴基斯坦的电力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十分重大。
从效益方面看,巴基斯坦政府比较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支持和吸引电力投资的保障政策,可以确保丝路基金的投资收益达到较好的水平。该项目也体现出了丝路基金投资的效益原则。
从合作方来看,该项目的股权投资合作方是三峡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一家是世界大型的水电开发集团和中国清洁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另一家是世界银行集团的成员组织,同时是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专门针对私营部门的全球性发展机构。
在贷款方面,丝路基金也是参与了由进出口银行和国开行,还有国际金融公司共同组成的银团提供的银团贷款。所以,从合作方面,我们也是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原则。
除此以外,该项目属于清洁能源的项目,体现了丝路基金积极支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产业,较全面地诠释了丝路基金的宗旨和投资理念。
对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丝路基金与正在筹建当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样,将陆续宣布成立一些投资基金。
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很早就已开始在海外的耕耘,做了方方面面的布局,搭平台、打基础,储备了很多项目,也积累了很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这些金融机构都丰富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投融资格局,也进一步增强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充分体现了金融业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行动。
丝路基金刚刚起步,也希望共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编辑/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