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志瑛 邯郸银行董事长
本文编辑/贾红宇
我国存款利率已经基本实现“潜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是如何从“潜市场化”到“显市场化”。本文认为,小银行是银行业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3月11日“一两年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公开表态,一度沉寂的利率市场化“恐惧论”再度热起——恐惧利率大战、无序竞争者,恐惧小银行倒闭者,恐惧利率走高影响实体经济者……
价格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几乎所有行业的“行规”,我国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使各行业价格市场化水平保持了高位稳定,并没有引致哪个行业的恐惧。国家发改委统计,2006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高达95.3%、97.1%、92.1%。实际上,“哪里有了市场化,哪个行业就得到解放”,价格市场化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难道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市场化,会是例外?同业利率、贷款利率早已市场化,也未见其破坏性啊!看来,我们恐惧的,其实是恐惧本身!
据笔者长期观察,在“泛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不会存在一个单一商品(存款)价格的“非市场化”真空,存款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潜市场化”,意味着下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只是“显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并不可怕!
我国存款利率已经基本实现“潜市场化”
一般认为,如果说利率市场化需要“三步走”,目前我们已经走完了“2.1步”:同业利率、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只允许上浮10%——存款利率远未市场化。
这里的问题是,在经济“泛市场化”(个别领域甚至超市场化),金融领域(包括证券、保险)大部分价格实现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存款价格“非市场化”的真空市场?已经市场化了的市场主体——工商企业、城乡居民、金融机构等,是否会乖乖听命于官方的定价安排?真实的存款市场生态究竟是怎样的?
作为一名商业银行一线实践者、决策者、体悟者,笔者的观察是:不要太天真,存款利率已经基本完成了市场化,只不过是“潜市场化”。不要相信有一个存款利率非市场化的真空,要相信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市场的力量。犹如当年农村改革,农民已经悄悄地包产到户(“潜承包”)了,上面还以为不下文件农民就不做呢!
存款的价格不一定完全表现为法定利息,存款利率市场化也不一定只有“升息”一种途径,银行给予存款客户的各种综合回报都是存款的价格。目前,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小型银行,主要表现形式有6种:
1.合法上浮
即“官方利率市场化”“显市场化”。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存款利率在法定利率基础上上浮10%。以1年期定期存款为例,法定利率为3%,大型银行一般执行3.25%,中小型银行一般执行3.3%。从期限档次看,大型银行一般活期存款、中长期存款不上浮,中小型尤其是小型银行一般全部上浮。以5年期存款利率为例,大型银行执行4.75%的法定基准利率,小型银行一般执行上浮10%即5.225%的利率,相差0.475个百分点,比活期存款利率0.35%还多。市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差异化(即市场化)格局。
2.高息揽储
目前是不合规的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市场地位越低,升息幅度越大,因为上述合法上浮的力度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试想,如果一家地方性小型银行的存款利率与全球性大型银行只差10%,存款人能接受吗?能够保护存款人利益吗?小银行的“地方性存款”与大银行的“全球性、全国性存款”并不是同一种产品,存款人得到的服务差距很大,只考虑存款期限、不考虑银行差异、要求两者执行同一利率,本身就是反市场的一厢情愿。高息揽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银行向存款客户赠送食用油,有的送购物卡,有的甚至送金条银条,有的存款积分、积分有奖,有的直接送现金。笔者观察,参与高息揽储的银行市场份额应该有50%,年升息幅度在0.5%~1.2%。
3.增值服务
或曰优质服务、存款寻租。包括银行向客户提供会所卡、交通工具、机场贵宾室、安排旅游、安排子女就业等。目前市场惯例是客户存款几千万元银行可以安排1名子女就业,相当于年利率上浮0.2%~0.5%。
4.免费让利
免费也是升息,中小型银行一般会减免与存款挂钩的相关费用,如银行卡年费、跨行取现费等,有的小银行干脆成为“免费银行”。笔者供职的邯郸银行免除了全部银行卡费用,2013年高达2282万元,银行卡存款余额41亿元,相当于年升息0.6%。
5.存贷挂钩
存款利率并不是一元函数,还与贷或不贷、贷多贷少、贷息高低密切相关,而已经市场化的贷款利率必然会影响到存款利率,比如,优惠的贷款利率必然对应着较低的存款利率,而这个“较低的存款利率”也是市场化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说,贷款客户的存款利率,通过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也已实现了间接市场化。而贷款客户的派生存款,一般相当于银行存款余额的10%~20%。
6.产品分流
部分存款分流到了理财市场,而理财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银行已经为理财产品支付了高息。或者说,大量的理财产品其实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替代品。2013年末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8.3万亿元,而同期理财产品余额高达10万亿元,说明较高风险偏好即对利率敏感的居民客户已经基本分流到理财市场了。2013年理财产品平均年收益率4.75%,比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高1.75个百分点——这应该就是未来“显市场化”时的市场存款利率。
上述6种途径,估计平均上拉存款年利率50%,即1.5个百分点左右,大体上相当于理财产品收益率,或者说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就是存款市场利率。而银行已经为此提前支付了财务费用,做好了准备,存款利率已经“潜市场化”。我们大可不必对未来的“显市场化”悲观恐惧。
下一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实际是名义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即“显市场化”。其后果不会是利率大战、银行破产潮,而会是金融市场结构的再平衡,主要表现为六大趋势:1、高息揽储转变为合法上浮,形成“阳光利率”;2、存款寻租基本杜绝,市场环境得以净化;3、非法集资相应减少,金融脱媒得到缓解;4、理财业务大幅收缩,资金回归存款科目;5、名义利差缩小,中间业务收入相应增加;6、股价房价可能下跌,银行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小银行是利率市场化的动力而非阻力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小银行承受不了利率市场化的压力,推进利率市场化要给小银行一定保护期,言外之意是小银行拖累了利率市场化。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近来此论日甚。实际上,小银行是银行业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天然的“市场派”,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小银行吃的本来就是“市场饭”。小银行资本募于市场,存款取于市场,贷款用于市场,“机制优、效率高、服务好”是小银行的名片。小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日益提高,城商行市场份额连年提高就是明证。大行坐享“皇家银行”的红利、国家背书的信誉,享受着法定的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的指令性存款优待,被公认为市场化改革较为滞后的领域。就像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日益提高一样,我们也很难设想,长期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小银行会死于利率市场化浪潮之中。
小银行事实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和促进派。由于小银行存款产品的地域性、社会信誉的低端性,一些小银行长期以来不得不通过礼品、高息、减免收费等方式,变相甚至直接实施着合理不合法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早已开始了,小银行是先行者、探路者。2012年6月8日,央行允许起存款利率上浮10%,小银行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一浮到顶,足以表明小银行是多么盼望利率市场化!有舆论说“小银行盲目定高价”,实在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相对于贷款利率可以下浮30%、上浮300%的市场化程度,仅仅上浮10%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小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从贷款方面看,小银行主办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小微企业——小微贷款更是早已市场化的信贷业务,基于市场利率确定贷款利率,上浮水平较高,许多小银行的微贷利率达到了18%。
小银行的盈利性足以支持其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由于小微贷款利率较高、小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小银行的盈利性较好。2011年城商行净资产收益率18.9%,在资本充足率(13.57%,全国银行业12.7%)、拨备覆盖率(325%,全国银行业131%)高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的基础上,与银行业整体水平持平;资产利润率1.21%,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如果说利率市场化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话,小银行扎实的盈利水平足以负担。
对小银行储蓄利率“变相上浮”给予一定容忍度。现行利率政策规定储蓄存款利率执行统一的国家定价,造成地方性小银行储蓄存款规模很小,全国城商行储蓄存款比重平均只占三分之一。实际上地方性小银行和全国性银行提供的同期限储蓄产品是并不等值的业务品种:全国性银行的储蓄产品可以全国通存通兑,是“全国性储蓄产品”;而地方性银行的同期限储蓄产品只能在当地存取,只是“地方性储蓄产品”。要求这两种不同的产品执行统一价格本身就违反了“同质同价”的定价原则,理性的储户不会按同样的利率存放在地方性小银行。这就是一些小银行不得不普遍给予储户一定变相奖励、“屡禁不止”的根本性、市场性原因。建议充分考虑全国性银行与地方性小银行储蓄产品的差异性,对于地方性小银行在吸储活动中给储户一定补贴的利率市场化做法给予一定容忍度,这也符合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应仿照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尽早对储蓄业务也实行“基准利率±浮动幅度”的管理办法。
存贷款利率较高是小银行的经营特点而非缺点。有一种误解或偏见,认为小银行抬高了市场利率,是金融秩序和游戏规则的破坏者。实际上,小银行的业务定位是主办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金融服务等零售业务,操作成本和风险成本较高,不得不支付较高的存款利率、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是小银行履行普惠金融社会责任的经营特点,而不是缺点。小银行的风险并不一定比大银行大。小银行固然有经营规模、管理技术、社会信誉、人力资源、流动性压力等方面的问题,但大银行却有官僚架构、决策效率、决策成本尤其是系统重要性等方面的风险,如果说前者的问题是常规武器的话,后者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00家小银行垮了经济体可以承受,1家大银行垮了全世界跟着受损。小银行不是差银行,就像小孩子不是坏孩子一样。良好的金融生态需要大小银行的共生共荣,各得其所,不能厚此薄彼,褒大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