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冯建龙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相对缺乏,普惠金融的价值传导存偏差,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缺位、错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发挥好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力军和引导示范作用。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农民创业融资难、享受普惠金融服务难等问题普遍。金融机构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整体谋划、创新驱动,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更是责无旁贷。
一、国有大行在服务“三农”中要发挥引导作用
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决不是“包打天下”,而是要引导金融机构注重服务“三农”的实效性、普惠性、持续性。一是围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优化渠道布局,确保服务的可及性。农村网点投入产出相对低,不能着眼于纯商业利益来衡量,而要立足服务“三农”、推进普惠金融的大局来推动。农行浙江省分行近年来持续加大网点向乡镇和农村的下伸力度,不但实现了全省重点乡镇的网点全覆盖,而且设立了200家“金融便利店”和800家“三农工作室”。还在全省15900多个行政村全部安装了“惠农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100%村村通,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刷卡消费、移动充值、代缴公共事业费、农贷自助借还款等金融服务,被《人民日报》誉为农民“家门口的银行”。
二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发挥信贷支持骨干作用,引导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比如,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规模总量大,区域性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农行浙江省分行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实力优势和专业优势,创新“五水共治”专项产品,近两年来发放贷款近200亿元,带动项目投入498亿元。通过牵头组建银团贷款、发行债券等,近年来增加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2000多亿元。
三是围绕平抑资金价格和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增加供给,打破垄断,使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由于正规金融不发达,农村金融市场往往由民间借贷或少数农村金融机构垄断,借贷利率居高不下。农行浙江省分行从农企、农民的可承受能力和风险覆盖情况出发,对县域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都给予利率优惠,引入了竞争,从而平抑了高利贷和高利率。
二、服务“三农”要因地制宜打好“组合拳”
农村市场地域广,差别大,每个省每个县情况都不一样,不可能“一贴膏方治百病”,必须一县一图、一村一策,组合运用好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
比如,当前各地城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有的以土地集中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形式推动,有的以商业或旅游项目带动,有的以特色产业、专业市场或园区开发联动,不同区域的差异很大,农行浙江省分行为此探索出新市镇新农村配套贷款、农村城镇化贷款、县域旅游贷款、县域商品流通市场贷款等一系列配套产品,通过多模式的组合运作,大大加快了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推进进度。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旅游、古村落保护等不同需求,农行浙江省分行在传统项目贷款的基础上,创新“美丽乡村贷”产品,解决了承贷主体、贷款方式等政策“瓶颈”,极大帮助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针对农民可抵押资产少、创业融资难问题,组合推出农民互保、村集体合作社担保基金担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凡持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经济股权权证的农民均可申请,利率优惠,出了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80%、银行承担20%,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服务“三农”要坚持创新注重实效
服务“三农”不是作表面文章,需要充分接上地气,真实了解农村、农企、农民的需求,针对性开展创新,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县域小微企业行业分散、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高质量的抵质押品,如果照搬照套传统的信贷制度,很难准入和操作。农行浙江省分行对一定额度以下的县域小微企业贷款试行包收包放,按照个贷模式进行流程改造,一站式审批,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创新与政府公益性担保基金合作,把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拨款等财政资金变为担保基金,以10倍的信贷杠杆放大给予支持,不收担保费和其他额外费用,有效帮助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担保贵的问题。
过去农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农民贷款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而银行也存在可贷农户难选、放贷额度难定、贷款用途难管、管理成本难降、银行风险难控等“五难”问题,农行浙江省分行为此探索出农村金融“六自治”模式,以村两委为依托,以“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守信自励”为核心,将村民的个人信用、勤劳品格等纳入村集体民主自治体系,变为可融资的资本,经审批在村里就可以自助贷到款项,随借随还。贷款额度、利率优惠与自治村的信用情况挂钩,信用情况越好,优惠幅度越大,有效强化了村民的自律意识。同时采取整村授信、逐村推进的方式,变分散经营为集中运作,降低了成本。目前全省农行农户贷款达到100亿元,其中创建金融自治村274家,已发放自治村和信用村农户贷款9.3亿元。这一创新做法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肯定。
四、服务“三农”事在人为
服务“三农”有了好的产品、好的思路,关键还要有人去做去落实。
一直以来,乡镇、农村缺懂金融知识的干部,而一些金融机构虽在乡镇有网点,但工作人员基本住在城里,上班去下班回,没有真正扎进农村,为此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机制驱动来解决。一方面,探索常态化的人员下派机制,让更多的金融人才到服务“三农”的一线去。农行浙江省分行去年在浙江省委的支持下,一次性选派300名农行骨干到300个重点乡镇专职担任乡镇长助理,分管金融工作,融资融智服务“三农”,这样由省委组织部下文,由一家银行大规模向乡镇下派金融干部在金融史上尚属首次。这些干部下派一年来,不仅在农村金融知识普及、项目融资、金融风险化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推动当地民生工程建设、招商引资、拆迁改造、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骨干,有的还派到村里兼任村党支部书记,解决村里的“老大难”问题,成为深受当地信赖和倚重的“三农”服务力量,浙江省委书记批示:方法对、效果好。另一方面,设计长效化的服务激励机制,鼓励扎根乡镇和农村。比如提高乡镇网点员工的岗位补贴,增加农村客户经理,优先选拔任用有服务“三农”基层经历的干部,要求乡镇网点负责人和员工每月至少有若干天住在乡镇、蹲点做好服务“三农”等,确保深耕细作、有所作为。
五、服务“三农”呼唤农村金融互联网建设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更加渴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的一体化和便利化,渴望能够像城里人一样在网上便捷购物并配送到点,能够把农产品快速销往城市,能够足出不村就接收到农家乐的订单等等。解决这些需求,关键是把金融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推进农村金融互联网建设。农行浙江省分行以村村覆盖的“惠农通”移动服务设备为基础,以农家店为集散地,探索搭建“金穗E店”平台,可实现金融结算、融资、在线购物、在线农产品销售、在线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为发展农村金融互联网打下了基础。
服务“三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深抓细抓出成效,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消除金融抑制和金融歧视,助力农民全面实现小康。
(本刊编辑/张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