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诺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关于全球变暖,第二个令人挠头的真相


【声音】诺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关于全球变暖,第二个令人挠头的真相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全球变暖”日渐受到关注。对于这一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有着独特见解,让我们听听他的观点。

语言决定思维!如果表达不到位,你会令自己陷入麻烦。”美国语言学家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了上述现象。沃尔夫的日常工作是一名防火工程师,他注意到加油站里发生多起火灾事故。应用语言学理论进行分析,沃尔夫发现工人们会选择在汽油罐附近抽烟,而先前有人说过这些汽油罐是“空的”。

类似的语言学问题目前让整个世界陷入一场巨大的麻烦当中。每隔几年,全球各国的领导人就会聚在一起,就全球变暖问题召开规模庞大的会议,比如里约热内卢会议、京都会议、约翰内斯堡会议和哥本哈根会议。每次会议都会发表庄严的声明,但迟迟未见采取行动。有关全球变暖的语言表述不到位,无法促使个人,以及政府立刻采取行动。

    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更加有力,更加真实。可以这样表述,大气好比围绕着地球的一层保护毯,来自太阳的能量穿过这层保护毯进入地球,使得地球变暖,而大气的存在减慢了热气散发出去的速度。

我们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孩子,那就是地球。年复一年,包裹在孩子身上的保护毯越来越厚。往返共计100英里的短暂车程会耗费5加仑的汽油,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100磅。通过这么一个看上去无害的活动,每个美国家庭每周平均给地球的保护毯上增加了1800磅的重量。可以想象全球所有的家庭都在做相同的事情,再加上我们对孩子以及毛毯的直观认知,很容易理解全球正在不断变暖。

所有的父母都会急于让这个孩子脱离这样一种气候环境。但是我们对全球变暖的语言描述太过冷静,太过谨慎。记得大约20年前,在参加某晚宴时,我坐在一位著名天文学家的旁边,席间我们谈到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的变暖。”这是他给我的答复。

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种表述完全正确。但在全球变暖很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结果,我们的目的是针对此问题推出一项国家政策的情况下,这种回答就显得过于莽撞了。父母不会根据孩子体温的高低来判断这个房间的温度是否过高,同样地,对于全球变暖,我们需要一个恰如其分的表述,能够促使我们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不但能促使我们自己马上行动起来,而且还能使得我们的政府认为有必要、有意愿采取行动。全球变暖是个经济难题。应对它的最佳方式是对碳排放统一征税,税率可进一步提高直至碳排放量降至合理水平。最理想的政策还包括,对为减少碳排放而进行的研究和开发项目进行补贴。

但是,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碳排放无处不在,因此征税和补贴也应当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每个国家都应该意识到减排是自己的责任。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联盟,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联盟里的一员。我们需要齐心协力。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不管其他人如何。原因何在?因为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孩子!

    关于“全球变暖”,这里有两个令人挠头的真相。一是全球正在变暖。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表述方式,能够敦促我们自己尽快采取行动。

(乔治·阿克尔洛夫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目前是IMF研究部门的客座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名誉退休教授。他最近与瑞秋·克拉顿(Rachel Kranton)联手写了一本书《身份经济学:我们的身份如何影响工作、工资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