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 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22-09-02 16:01:01
8月25日,由北京金融街服务局、《金融街观察》内刊、金融街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金融财经领域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深度交流,从监管、银行、证券、保险、VC/PE等各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图为演讲嘉宾
加大全链条金融支持力度 支持科创企业做大做强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副研究员,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主持,他表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研讨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相关部委采取系列措施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从北京市来看,北京坚持和强化“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其中一个中心就是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7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北京市科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科技创新企业给予全链条金融支持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创业投资、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多方式全链条金融支持力度, 其中“全链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表述,对支持科创企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
金融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考虑的五方面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金融在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方面有五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要明确政府角色。在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上,要明确政府是“直接参与”,还是为行业提供帮助来间接支持。考虑到政府资金在程序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全产业链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支持机制,应避免风投成确定性项目甚至成为房地产项目。二是给予风投阶段合理的多阶段融资安排和治理模式的合法性,如先股后债、同股不同权等。三是处理好孵化基金、大基金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国有资金的“证明文化”和股权投资的“冒险文化”之间的冲突。四是退出渠道中资本市场建设问题,如何推动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当前融资功能为主,尤其是在深化注册制改革中,转向能更好实现价格发现和价值培育功能。五是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能考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要求,如更严格科学认定实用新型专利,《公司法》能给不同的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留出必要的空间等。
商业银行要立足中介职能 为科创企业提供高质量融资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祺在发言中指出,商业银行要立足中介职能,统筹考虑“国家所需、金融所能、银行所长”,针对科创企业差异化特征,提供高质量融资服务,其中,要特别突出三方面创新,即创新融资模式、创新风控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同时,王祺从宏观战略方面为科创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两方面建议:第一,为强化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发挥现有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或考虑新设一家政策银行,以专门支持科创企业、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发展。第二,建议国家层面建构完善科创产业和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和统计会计核算等相关基础设施,为全社会支持、推动科创企业发展提供更好条件。
北交所运行平稳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未来将进一步丰富市场功能吸引优质企业上市
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郑伟平首先介绍了北交所市场运行情况。北交所成立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基础制度经受住市场检验,实现优质企业初步聚集,上市后备企业量质齐升,市场生态逐步优化,呈现出结构性向好态势,特色、亮点逐步显现。
郑伟平表示,北交所的设立对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北交所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发行上市制度更加精准包容,帮助科技型企业上市预期更明确、上市过程更顺畅;二是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丰富了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的成长路径,使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功能更完善、服务更全面;三是设立北交所形成的市场生态,也为创投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支持创投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力度。未来北交所将持续推进规模建设,促进投融两端平衡发展,不断加大特色制度供给,优化市场生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保险业投资科创企业可扩展资产配置有效边界
国寿资产投资总监兼研究部总经理王卫华表示,保险业选择在当下时点对科创企业进行投资有四方面深层次原因:一是响应中央战略部署和履行社会责任。投资科创企业可以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增加社会就业。二是保险企业投资认知得到了提升。保险企业由此前的认为科创企业现金流波动大、与险资投资不匹配的认知,转认为科创企业是成长快、未来现金流高的长久期资产,可以和保险公司长久期负债进行良好匹配。三是抓住百年未有技术变革机会。身处变革时代,很多技术发展到了临界点,错过投资科创企业机会恐被时代抛弃。四是可以借助投资科创企业扩展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有效边界。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过程中,保险企业可以在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运用母基金、VC、PE、跟投,二级市场定增、量化、主动投资、并购投资、困境投资等多种方式,来支持科创企业创新发展,拓展资产配置有效边界。
VC/PE已成为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
清科集团管理合伙人符星华表示,截至2021年,经过20余年发展,中国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资本管理量突破14万亿元,VC/PE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整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影响下,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明显减速,投资总额约3100亿元,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1.9%和54.9%,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10亿元以上大额案例占比从1.89%降至1.02%。同时,她指出,尽管投资市场减速,但硬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将成为未来投资发力点。
早期投资在科技创新投资风向方面扮演着点灯人的角色,需要更多资源支持
英诺合伙人李长麟表示,早期投资在整个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当中,虽然只是规模占比非常小的环节,但却是起到了发现科技创新项目和形成科技创新赛道的作用,即科创投资的探索者、点灯人。在他看来,不同于互联网TMT创新项目是在实体经济之外先找到了独立的发展蓝海,目前硬科技创新和发展需要传统实体产业的深度支持,要实现更好发展需要有更多资源倾斜过来,以实现核心技术、加工工艺和产品功能的突破。同时,他指出从募资端看,现有的基金出资人难以忍受长达5~10年的早期投资回收期,而真正具有相应久期的险资、高校基金等应该有合理的机制和渠道参与到科创企业早期投资环节中来,形成合理的久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