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有这33条新规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21-03-31 09:18:50
为促进商业银行提升负债质量管理水平,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近日,《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未来,商业银行合规开展负债业务将有规可依。
所谓负债质量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以确保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目的,按照与其经营战略、风险偏好和总体业务特征相适应的原则,就负债来源、结构、成本等方面所开展的管理活动。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等金融业态的发展,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复杂程度上升、管理难度加大。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银行负债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性,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健。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4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提取的贷款减值准备金从2019年的4.49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4.98万亿元,大大增强了风险抵补能力。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的新形势,客观上需要总结归纳和提炼负债业务的管理评价标准,构建全面、系统的负债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持续推动商业银行强化负债业务管理,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办法》共5章33条,分别为总则、负债质量管理体系、负债质量管理要素、负债质量管理监督和附则。重点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内涵和业务范围。二是确立负债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业务创新管理等方面对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提出了负债质量管理的“六性”要素。从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等六方面明确了负债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四是强化负债质量相关监督检查和监管措施。明确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报告负债质量管理情况的要求及负债质量监管评价结果运用的范围等。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认为,2020年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为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了诸如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呵护政策,缓解了企业和个人还贷压力,避免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进一步恶化。
《办法》从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的合理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等六方面明确了负债质量管理核心要素。
一是负债来源稳定性旨在要求商业银行提高对负债规模和结构变动的管理,防止负债大幅异常变动引发风险。
二是负债结构多样性旨在要求商业银行形成客户结构多样、资金交易对手分散、业务品种丰富的负债组合,防止过度集中引发风险。
三是负债与资产匹配的合理性旨在要求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负债与资产在期限、币种、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匹配程度,防止过度错配引发风险。
四是负债获取的主动性旨在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获得所需数量、期限和成本的资金。
五是负债成本的适当性旨在要求商业银行建立科学的内外部资金定价机制,防止因负债成本不合理导致过度开展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
六是负债项目的真实性旨在要求商业银行的负债交易、负债会计核算、负债统计等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在今年信用体系收紧环境下,银行稳存增存压力加大,特别是部分银行可能面临系统性负债压力,对主动负债的吸收力度加大,从而抑制让利实体经济的能力。未来若存款利率上行压力加大,不排除是使用其他手段进行进一步规范监管。
《办法》提出,商业银行开展负债业务创新活动,应当坚持依法合规和审慎原则,确保创新活动与本行的负债质量管理水平相适应,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创新”拓展了银行负债端的来源结构,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低成本融资来源;但过度的多元化、过度的依赖主动负债也为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如互联网存款的高利率,随着利率的波动,将可能给银行带来比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因此需坚持依法合规和审慎原则。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办法》对当前负债质量偏低的银行来说,由于创新负债渠道收缩,会推动资产端规模增速下行甚至缩表;而对于具有负债本身质量较高的银行,如具有存量客户和存款优势的银行,能享受更多的存款成本下行收益,以及行业规模增速下降带来的资产端收益率上行,息差企稳回升,获得更高的正面业绩弹性。
为缓解中小行面临的压力,《办法》提出,商业银行应当对负债质量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根据本行业务特征与风险偏好差异化设置负债管理指标和内部限额,及时报告和处理指标异常及超限额的情况。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在《清华金融评论》2019年11月刊撰文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其资源禀赋不同,业务模式有所差异,资产负债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相较全国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地域限制、零售端获客能力限制等因素,规模增长更加依赖同业业务,稳定资金获取难度较大,负债端成本较高。农村商业银行扎根于农村群体,资金可得性相对较好,但由于其优质资产获取难度较大,资产配置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曾刚指出,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监管强化等因素交互影响下,商业银行被动的、各业务条线割裂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此,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该主动应向主动的、各业务条线统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转型,全面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的统筹管理。
本文编辑: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