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新格局 | 黄洪: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加快“第三支柱”建设


保险新格局 | 黄洪: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加快“第三支柱”建设

1

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有4处15次提及“保险”。其中包括,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未来,保险将逐步成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保险业将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对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更大作用。

导语

12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黄洪在会上指出,我国人身保险虽然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级发展阶段最大的优势是市场潜力大。因此,我国人身保险是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未来应通过市场主体、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近年来,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市场相比仍较为滞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保险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认真落实养老金融改革相关工作部署、深化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统一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他认为,下一步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一是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三是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四是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以下为部分会议内容整理:
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身保险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人身保险发展问题,2014年研究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2017年研究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2019年研究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措施。今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银保监会关于人身保险发展的专题汇报,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
 
黄洪介绍称,党的十八大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人身保险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现有90家人身险法人机构。今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1万亿元,占保险业的74.1%,同比增长7.4%;人身险公司总资产近20万亿元,占保险业的85.5%。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有10家保险公司上榜,包括香港、台湾地区。
 
二是助力民生保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国有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被保险人接近6亿人,商业人身保险覆盖面达到42.7%,风险保障总额超过1000万亿元。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10亿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了14个百分点,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551亿元,责任准备金5623亿元;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收入达到6666亿元。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截至11月末,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8.5万亿元,占全行业的88.3%,其中绝大部分为长期资金,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四是风险防范成效显著。近年来,银保监会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行业转型,改善负债业务结构,提高发展质量,行业主体回归保障的格局已基本确立。目前,中短期业务保费占比仅为4%,占比从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了近九成,万能险业务占比为15%,占比从2016年高峰时期下降一半。深入治理行业乱象,严厉打击股权违规、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产品设计、销售理赔、数据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目前,我国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6.5%,是监管标准的2倍多;今年以来人身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万亿元,为近年来的最高值。依法接管违法违规经营和风险隐患较大的人身险公司。
 
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完成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主流产品价格平均下降20%。积极推动销售渠道“先照后证”,探索推进营销体制改革,降低销售成本。放宽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持股比例至100%;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2019年3月批准筹建中英合资的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6月批准友邦保险内地分支机构改建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不断深化人身保险改革,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寿险业与所倡导的高质量发展到底还有多大距离?
黄洪表示,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从保险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市场总量以及国际影响力来看,我国人身保险业这些年来确实取得了不少进步。2017年,我们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总量世界第二,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人身保险已经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已经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我个人的看法是,衡量一个市场的发展阶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分析:一是渗透率,二是市场需求,三是供给能力,四是市场竞争状况,五是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黄洪指出,一是从渗透率来看,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只有4.3%和430美元,在全球的排名分别排为第38位和第46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水平,也低于全球保险业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人均持有人身险保单数不足1件,仅为0.8张,这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主动买保险的人多了,但保险仍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目前,我国仅有1/5的人拥有长期寿险保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三是从供给来看,目前的商业保险产品数量虽然还是不少的,但是产品的形态较为单一,同质化的产品比较多。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也不够,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儿童、新业态从业人员风险特征的产品供给不足,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时,保险业的风险补偿作用的发挥也比较有限。
 
四是从市场竞争状况来看,我国人身保险目前还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从保费收入来看,前5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占市场的一半,前10家公司市场份额占到了市场的将近7成,仍然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从经营结果来看,前5家公司的利润约占行业的8成。
 
五是从经营管理水平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相比,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在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产负债匹配等方面,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目前,除大型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快速提升之外,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发展仍然存在比较困难的局面。今年11月末,31家中小人身保险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占机构数量的34%。
 
所以,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身保险虽然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人身保险市场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初级发展阶段最大的优势是市场潜力大。因此,我国人身保险是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如何加快“第三支柱”建设?
黄洪谈到,养老保险是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我们国家正快速进入老龄化。从世界各国来看,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比较多的都是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来承担,政府承担部分为基本养老,企业承担的叫企业年金,个人的叫养老金。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们把政府的养老保障叫第一支柱,企业的企业年金叫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叫第三支柱。
 
第三支柱建设就是把商业养老保险纳入第三支柱建设。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就是指个人用于购买养老产品所积累的基金,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即商业养老保险是个人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养老保险是市场化的养老方式,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可以实现养老资金的稳健增值和终身领取,有效化解投资风险和长寿风险。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统一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近年来,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市场相比仍较为滞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全部保费收入里占比约为50%,而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35%。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仅为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仅占2.1%,积累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5600亿元。
 
黄洪指出,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保险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认真落实养老金融改革相关工作部署、深化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深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探索长期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坚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确保各项对外开放政策在养老保险领域落地实施。支持境外资本参股设立各类养老保险机构,支持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引入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业务经营和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保险业经营水平,服务好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保障需求。
 
三是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适当扩展保障责任,提供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支持保险机构立足消费者需求,创新发展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特别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所积累的养老资金有效对接的即期年金产品。鼓励保险机构面向创新创业就业群体的保障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
 
四是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完善数据标准,规范商业养老保险相关统计标准和统计规范,加强商业养老保险信息统计和保单管理,修订完善行业经验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数据基础,扩大视野,加强与养老健康领域机构合作,多维度增加数据积累。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鼓励保险机构加大精算、投资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督促保险机构改进精算专业技术,加强长期稳健投资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夯实行业发展根基。
下一步将如何支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黄洪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在服务健康中国、完善医保体系、支持健康产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业健康保险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
 
第一,速度快。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到今年11月末,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76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4%;赔付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长了22.4%。长期健康保险为参保群众积累了超过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准备金。
 
第二,产品多。目前在售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超过了5000个。这些年,特别是过去几年,媒体记者也多次报道过内地人到香港去买保险,这个事儿在过去几年确实存在,当然现在也还有。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去香港买的人少了。同时,近几年内地到香港买保险的人是在减少的。内地人到香港,大多都是买的健康保险,尤其以重疾险为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险的保险产品价格比内地要便宜。但是,这几年我们加大了疾病发生率表的修订完善,加大了对保险公司降低管理成本的监管政策措施,所以现在内地在售的主流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险产品,不少公司的价格基本上与香港差不多。
 
第三,保障宽。目前在售的商业健康保险涵盖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生育保障、医药供给、失能护理、健康管理等多种保障范围。
 
第四,覆盖广。健康保险,尤其是短期险,现在购买的人员比较多。数据显示,在“十三五”期间,健康保险新增保单件数超过了16亿张,保额近300万亿元,健康保险赔付量达到2.5亿人次。所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是好的,是健康的。不过,黄洪认为,商业健康保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售的产品期限比较短。主要都是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因为健康保险产品大多是消费品,而且购买的人群都是年轻人,虽然保费低廉,但是我们知道,人随着年龄增长,年龄越大,得病的概率就越高,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也就会越多。有数据显示,全球老年人口大概占15%,这15%的老年人口占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中的65%,即15%的老人用了医疗卫生费用支出的65%,而85%的年轻人只消耗了医疗卫生支出的35%左右。保险是今天为明天做准备,年轻为老年做准备,现在为将来做准备,这种短期险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容易给投保人形成不正确的健康保障消费观念。
 
第二,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现在很多商业保险产品的医疗费用支出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我们通常讲,医疗卫生有三个目录,如果一个人得了大病,是需要用很多目录外的药,这是要个人支付的。
 
第三,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打价格战。
 
下一步我们国家应如何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黄洪提出五个方面:
 
一是扩面。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宣传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应用“大数法则”来分散风险,倡导和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共济的商业健康保险宗旨。
 
二是固本。商业健康保险要回归本源,要强化它的保障功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二是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目录外的自付医疗费用恰恰是商业医疗保险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长期保障,加快长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可以平缓和减轻经济波动的冲击,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稳定参保人保障预期,减少后顾之忧。
 
三是增效。鼓励人民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要鼓励年轻的同志通过积累方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为老年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在产品政策上,推动商业保险通过区别定价和费率浮动,以及资金账户积累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和健康人群为未来的健康保障投保,加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从“保疾病”到“促健康”。
 
四是强基。商业健康保险是对疾病和医疗风险的一种定价。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总体是好的、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里面,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的时间太短,数据积累太少。大家知道,保险是大数法则。强基就是要加强一些基础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精算制度建设、定价规则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对疾病发生率表的完善。比如,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疾病发生率表,但是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除港澳台地区之外,有3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东中西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不同的区域,一些疾病也具有地方性质。所以,精准定价,就要精准制定一套不同地区的,起码以省为单位、通过数学模型以及积累数据编制的疾病发生率表,这样我们的产品定价会更加精准。
 
五是提质。即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参与管控不当的医疗行为,要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对不当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医疗通胀”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要展现出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内容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本文编辑: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