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固定收益2021年投资策略-债牛回归 | 研讨会嘉宾观点速递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20-12-14 10:42:22
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临近年尾,永煤等多项债券违约,导致我国债券市场迎来一波巨大的风险冲击。近日,由《清华金融评论》主办,穆迪分析作为合作伙伴的“向风险要收益 以创新求发展——中国信用市场趋势与展望”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研讨会从“宏观与政策”、“投资与风险”、“创新与技术”三个层面,邀请了多位来自政策研究、行业研究和行业实践领域的专家,共同解读和探讨信用市场的宏观周期、投资品种、风险思考和创新模式等当前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逆周期视角来看,除了基建值得关注之外,房地产也值得关注。2020年房地产整体数据比较强劲,由于房地产行业过去两年拿地开工比较快,2020年下半年以来地产企业施工竣工更快,房地产企业在加快商品房交房,从而提高商品房周转率,实现了销售回款。
顺周期视角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和消费。明明认为,消费现在是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消费实际是一个长期变量。截至2020年国庆期间消费还是没有回到一个平均增速。从明年来看,消费将逐步的回到一个历史平均水平,大概8%左右增速。
外需方面。2020年经济好很重要的一块是外需,这跟年初直观认识分歧比较大。展望2021年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全球需求复苏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出口整体可能还会维持一个相对高的水平。
从整体的宏观数据数据预判来看,明明认为,2021年全年经济增速大概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会在0%~2%的区间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可能在3%左右,它的高点在二季度,三、四季度又会下调;投资增速在6%左右的水平,其中房地产投资大概是在6%左右。
明明指出,2021年信贷的整体新增规模大概是在21万亿,对应同比增速是12%~13%。但是随着金融监管收紧,存款增速有可能会低于贷款,存款增速会在9%~10%的水平。社融增速方面, 2021年社融增速会回到11.3%~12%区间。
事实上,从债务周期就可以判断不同资产价格变化。比如,在债务周期上升比较快的阶段,一般权益类资产、股票类资产,上涨就会比较明显。在债务周期顶部时候,大宗商品类资产,如通胀相关商品资产就会上涨比较多,近期的铁矿石、铜、煤炭、有色资产上涨就是典型的通胀交易。通胀交易之后,随着贷款率下降,就将进入一个利率交易,就回到了无风险利率交易的一个阶段。
从中长期来看,信用债市场有可能迎来大发展阶段。如果说信用债市场受到近期事件的冲击和推动,未来整个市场的机制能有系统性的提升,那么可能从中长期来看,信用债市场才是真正债券市场扩大收益的来源。未来水平专业、投资能力比较强的投资者,可能能够在里面发现真正的金矿。一些高收益债券的收益有可能会体现出来。
第一,财政政策。2020年财政政策是非常积极,但各地的财政收入都有大幅的下降,财政支出和收入的缺口也有明显的扩张,所以2021年财政政策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回归正常化。预测明年赤字比例和专项债比例都会回到接近3的水平,预计明年的赤字率有可能会回到3%,2020年的专项债的额度是3.75万亿,比去年的2.75同比增加了1万亿,2021年专项债额度可能会回到3万亿。总之,随着整个疫情特殊阶段的过去,财政政策又会回到一个历史平均增速。
第二,监管政策。从监管政策上来说,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资管新规问题,非标资产有可能会继续压降,包括银行的表外资产转表内。二是银行不良率的影响。经济的经营和运行可能会有一个过程,2020年可能一些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现了收入下降,包括可能贷款传还有压力等等这些问题,但是2020年因为有一个很特殊的政策是中小微企业别的贷款的延期和展期,但是这个政策到2021年3月份就到期了,那么有可能在到期之后有一些信贷就会形成不了,所以明年需要关注的是银行资产质量的问题。
第三,货币政策。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活动逐步修复至疫情前水平,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并保持中性。2020年有一个很重要的监管政策,就是压降银行结构性存款。随着银行负债压力向贷款成本传导,那么央行未来有可能货币政策会增加中长期的流动性供给,稳定商业银行的负债端,从而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个目标。
明明指出,PPI是否达到3%是央行是否加息的一个关键“分水岭”和一个关键变量。我们预测,从季度平均值来看,PPI是不会超过3%,二季度可能单个月份PPI会略超3%,但是趋势性不是很强,所以2021年可能对于加息政策不必过度担忧。
展望明年这个逻辑会不会继续持续,这里面关键是中美利差变化,明年美国可能会有一定的通胀压力,美债利率可能会上升,那么中美利差可能会相对收窄,所以我觉得可能人民币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宽幅震荡的市场格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