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后疫情时代”期刊高质量发展 | 研讨会嘉宾观点速递


刘晓玲:“后疫情时代”期刊高质量发展 | 研讨会嘉宾观点速递

20201125171810

11月12日,以“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金融期刊影响力?”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清华金融评论》主办,邀请了近40位来自国内期刊专家和从业者,从疫情下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出版的数字化历程与未来、数字环境下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等多个维度讨论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金融期刊影响力。

中国期刊协会秘书长刘晓玲在研讨会上以“‘后疫情时代’期刊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的“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作为总的指导思想,遵循“五个坚持”重要原则。她指出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二是加快推进内容创新。作为媒体核心竞争力,内容建设与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三是强化用户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四是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是媒体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线的各位专家:大家好!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全网各条战线干部群众正在热议全会精神的日子里,《清华金融评论》杂志社举办题为“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金融期刊影响力”专题座谈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主办方还特邀中国期刊协会参加讨论交流,就“后疫情时代”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问题作主题发言,就此,我代表中国期刊协会吴尚之会长、李军副会长表示衷心感谢!
关于“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是我国乃至全球期刊界共同面临的课题,我以为,探讨这一重要问题,还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提出来的“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作为总的指导思想。遵照这次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必须遵循的“五个坚持”重要原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新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具体工作部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媒体融合是世界级难题,也是世界级机遇,课题宏大,前景光明。从一定意义上讲,疫情按下来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的快速键,内容产业将加快向数字化转移、向线上聚集。后疫情时代,有专家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会迈向万物互联、数据驱动、平台支撑、软件定义、智能主导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各生产要素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数字空间广泛连接;数据要素可带动传统生产要素进行快速高效地配置;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体系将以软件为载体呈现;平台作为产业生态的承载主体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信技术加上数字空间为载体的新生产方式,也将使得产业运行更加智慧化。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后疫情时代,我们一定要在发挥传统媒体导向正确、体制机制比较健全、编辑力量、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前题下,抢抓5G大数据、声控设备、人工智能、即时通讯软件等新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和网络化平台建设,丰富数字化转型的知识内容和新型出版模式,打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加快与5G高速、低耗、低时延特点环境下的新业务布局,加快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加快推进内容创新。作为媒体核心竞争力,内容建设与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媒体市场的冲击、影响极大。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是摆在我们期刊人面前,最紧迫解决的问题。后疫情时代,随着受众阅读方式和购买习惯的改变,传统期刊的内容生产必将加快向线上转移,向相关业太拓展,后疫情时代是知识和信息消费升级的时代,对期刊内容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内容,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我们必须坚守对内容品质的把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使出版物内容品质更好惠及广大受众。
强化用户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前面提到,后疫情时代,人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期刊的专业分工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因此,媒体思维要全面地从关注产品向关注用户转变,打造融媒体信息生态圈,形成流动式用户群追踪观念 ,建立应对信息热点多变的长效机制。关于受众分析,根据BBC对受众的分析,认为受众对新闻功能有6种需求:即获取最新资讯、得到观点指导、追随时尚生活、获得阅读快感、寻求娱乐服务、学习各类知识等。英国媒体普高重视受众分析和用户关系培养。智能手机和平板是新媒体争夺的主战场。通过软件监测或第三方公司调查,媒体可以深入了解受众的使用规律,包括读者年龄、使用效率、持续时间、阅读喜好、分享情况等,然后,对用户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贴心”服务,包括参与生产。
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可以参考。我们也不防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分析一下我们期刊受众需求有什么新变化,以便我们以用户需求编辑出版为出发点,构建新的产品应用场景。还可尝试用短视频留住年轻人。据分析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不看新闻类的内容,而是他们更喜欢看短视频类的新闻资讯。
总之,面对新技术和疫情的挑战,我们期刊人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转变用户思维。以往媒体主导用户,用户被动接受的情况已经改变,用户不仅消息信息,还参与、分享、发布信息。这就意味着,谁能与用户建立连接,谁就能吸引更多用户到自己的平台上来。
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是媒体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主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问题。吴尚之会长今年9月在“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峰会”上强调指出,后疫情时代,对期刊人才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专业素质,还要有过硬的新媒体综合业务素质、科学技术素质。要着力培养“全媒型、专家型骨干人才”,吸引一批“特殊专家”办刊。在建设一流学术期刊方面,还要积极探索面向国际建设办刊队伍,建立一支热爱期刊事业、精于编辑业务、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团队。
我觉得,上术意见同样适用于我们金融期刊。另外,知音在这方面的转型思考很实在,也很有借鉴价值(刊协讲堂第七期,知音董事长刘兴安盟谈《知音的改革探索与转型实践》),刘学明谈到,文化企业的转型,人才是关键。人才一靠引进,二靠培养。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他们创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不要条条框框太多,不要指挥干预太多,大胆授权,说不定就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但愿我们期刊系统家家都能在这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都能如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