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前瞻 | 黄奇帆: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分析及应对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20-11-25 09:22:16
编者按
美国存在经济严重滞胀等诸多问题
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是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为全球病毒发展最严重的地区,预计到年底确诊的人数至少会突破1000万人。目前,美国存在着经济严重滞胀等诸多问题。从滞胀的角度讲,一方面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方面是严重的经济萎缩。通货膨胀方面,美国政府从2、3月份以来启动了3万亿美元的超发国债和3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超级贷款,加起来共计6万亿美元的资金宽松,以至于美国政府的国债余额已经达到了27万亿美元。严重的货币超发,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在疫情下,一般的商品、一般的经济、一般的企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而是萎缩。膨胀的资金主要流到三个地方:股市、房地产市场和贵金属。股市方面,2月份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到18000点,近期又回到28000点,表明有相当多的膨胀资金进入了股市。房地产市场方面,在2020年美国经济萎缩的背景下,美国房地产市场总价格仍在上涨,这即是膨胀资金起的作用。贵金属方面,比如美国黄金。年初黄金价格在每盎司1200美元左右,目前黄金价格涨了80%,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严重的通货膨胀。此外,美元兑欧元的贬值、兑人民币的贬值等,也是美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另一方面是严重的经济萎缩。2020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环比下降约32%,是几十年里最严重的负增长。目前,美国失业人群达到超纪录的5000万人,2019年底时为1000多万人,2020年以来新增4000万人。美国的就业人群一般在2亿人左右,增加4000万人失业,占比超过20%,是严重的经济萎缩。经济萎缩加通货通胀是经济灾难中最严重的,因为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一般经济是“热”的,就业是稳定的。而经济萎缩造成失业、企业破产,但货币是保值的,甚至还会升值。如果在货币贬值的同时,经济也在萎缩,则是一场经济灾难。
中美若“脱钩”将造成哪些冲击?
近几个月,美国在多领域出现与中国“脱钩”的倾向,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是贸易脱钩,即减少或禁止一些领域的贸易往来。事实上,贸易脱钩概念比加关税更加严重,加关税的情况下双方还是在进行贸易往来,只是增加了贸易的成本,还不是脱钩。但如果是贸易脱钩,我不买你的东西,我也不卖东西给你,则互相之间贸易经济交往出现了停顿。二是资本市场脱钩。例如美国经济部门针对中概股提出相关法案,如果美国议会通过,上述法案就将成为中国企业的“紧身衣”。目前,在美国上市的200多家企业都是在美国投行的帮助下以及美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的保驾护航下上市的,都是完全符合美国法律的。但是在新的“紧身衣”下,很可能不合法了。三是金融脱钩。例如美国的保险公司、银行不为中国的各类企业贷款或者提供保险服务等。四是技术脱钩,如美国不向华为供应芯片、不供应高科技的装备,或者还有一些专利不供应等。五是投资脱钩。包括美国在中国的企业撤资、不到中国投资等。六是教育脱钩。中国在美国现在的留学生中,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共36万人,美国现在已经在采取各种各样的“轰赶”学生的措施,包括如果学生离开了美国,再要回去不发美国签证;毕业以后不准在美国就业等。七是互联网脱钩。近期,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提出五个方面互联网的脱钩。八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网络脱钩,SWIFT网络如果脱钩,会造成中国和世界清算之间、贸易交往之间的极不便利,会造成严重的脱离现象。九是外汇、货币上的脱钩。十是长臂管辖。即用美国的国内法来替代国际法,对中国在各国的各种企业进行“制裁”,包括冻结资产或者处以巨额罚款等。
目前来看,以上这些方面有的在酝酿某种法律方案,法律方案通过后才会具体实施;有的只是在这一个领域里对某几个企业采取了某些措施,没有对这个领域的一切企业都采取这种措施,因此“脱钩”的倾向基本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阶段。但实际上,美国的“脱钩”措施是很难实施的。例如贸易脱钩、技术脱钩、投资脱钩,都会带来市场丢失的问题。20多年来,美国在中国经营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0000多家,总投资达到5000亿美元,形成了7000亿美元的年产值、500亿美元的年利润,资本投资回报率为10%,销售利润率为7%,效益是不差的。当然,“脱钩”也会影响中国的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但是中国是有回旋余地的,是能补短板的,只是带来局部的困难。而对美国来说,10000多家企业如果全面撤资,将会丢掉巨大的市场和利润,丢掉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总体来看,如果“脱钩”,中国会受到一定冲击,不管是贸易脱钩、技术脱钩还是投资脱钩,或者所谓的教育脱钩、互联网脱钩等,对中国都会带来冲击,但这种冲击是可以忍受和调整的,假以时日,或许还可以倒逼中国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而对于美国来说,一些具体的企业,不管是芯片企业还是制造业企业,可能走向亏损或萎缩的道路。比如,美国芯片企业一旦丢了中国市场就会进入螺旋式萎缩。美国的7家芯片厂供应了全球3000亿美元芯片产值,而全球芯片产业一年产值约5000亿美元,中国去年买了约3000亿美元。中国购买的这3000亿美元里有2000亿美元跟美国的7家芯片厂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脱钩”对中国会形成重大冲击。但对于美国芯片企业来说,一方面,丢失的50%-60%的中国市场,要不了三年就可能被欧洲、亚洲和中国自身的芯片企业所覆盖;另一方面,芯片是一个高资本投资、高成本折旧的系统,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市场把折旧消化对冲,一旦丢了中国市场,每年高额的折旧就变成亏损,再投资的状况就会被打断,进入螺旋式的萎缩。
中国具有应对美国金融“脱钩”的坚固的盾牌
金融方面的脱钩包括资本市场脱钩、保险银行金融的脱钩,还有SWIFT网络的脱钩、外汇脱钩、长臂管辖的脱钩。这些脱钩都是金融手段,1990年美国利用这些手段颠覆了前苏联,使得前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用美元计价萎缩了4/5,现在俄罗斯的GDP比我国广东省的GDP还要小,原因就是1990年那时候种下的祸根。1998年同样也是这些金融打击冲击了韩国、泰国甚至整个东南亚,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运用上述手段打击日本,美国的金融手段打击对手招招见效。
如果运用上述金融手段来打击中国,中国会不会出现不可承受的状况?我认为在金融领域如果发生“脱钩”行为,美国的损失会更大,因为不管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始终没有看到美国的金融手段冲击过中国的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是中国有三个“盾牌”保护:第一,中国资本项下没有自由兑换。1996年中国开始实施贸易项下自由兑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但资本项下我国始终谨慎,到今天为止资本项下没有完全自由兑换,没有自由兑换,“脱钩”就无法随意冲击中国。第二,到目前为止,尽管说金融对外开放,但是实际上截至2019年底,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金融资产只占1.8%,中国300万亿元左右的金融资产,外资只占1.8%,还不到1/50,因此外资金融机构的变化不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第三,在中国,金融的运行必须受中国法律、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的监管,否则就会遭受处罚,因此中国的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也是金融发展的保护伞。
反观当年俄罗斯经济受到冲击,首先是俄罗斯金融改革时将货币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下不设防;其次,俄罗斯将其金融法规全部按照美国金融法规的意见进行修改;再次,美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渗透率较高,控制了俄罗斯30%以上的金融资产。韩国、东南亚和日本均是如此。而中国在这三个方面开放有限,在制度管辖下有限的开放,这就是中国金融不受国际冲击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制定金融制度的意义所在。
中国的金融开放仍然具有吸引力。2020年6月,中国开放了外资金融的准入环节、股权比例的环节以及竞争中性的环节。这一开放后,截至2020年8月份,外资进入中国“三个100亿美元”:一个增加的100多亿美元是通过资本市场北上资金进入中国股市的;第二个100多亿美元是追加投入到中国的各种实体经济,因为只有中国的企业在正常生产,因此资金都来到中国;第三个是中国的金融开放新政策实施以后,外资的金融机构增加了中国的独资股权,注册资本的来源新增了很多外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加起来的注册资本增加了上百亿美元。
内循环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会有更好发展
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内循环、双循环的战略方针,这是中国今后10年、20年甚至到2050年都要长期奉行的一个新战略。并且,现在到2050年这30年中国将是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战略。关于内循环的路径,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计划正在展开。我认为,内循环下以下几个方面有望加强。首先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预期和发展。关于小微企业方面,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10年来各级政府都在制定,较为混乱。事实上,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应该法制化,一旦全国人大立法通过,就不再变化。我认为,2018年财政部的小微企业税收法制是最好的。按照财政部规定,从2018年到2020年底,对小微企业的营业额按半数征税,同时征税的税率从25%的企业所得税变为20%。这从全世界来看都是非常优惠的征税方式了。如果把最优惠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在中国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的文件中,将其变成法律,全中国任何地方政府都不要再制定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都以此为依据就可以大大提升税收优惠的效率。其次,还包括创新,要解决好0到1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要解决好中央提出的“新基建”的问题。“新基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引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战略措施,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口,小微企业也可以参与其中。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包括要素市场改革和其他方方面面的改革。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增加到了21个。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8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该方案,新一轮试点从原有的17个试点地区扩围至28个试点地区,试点区拥有122条优惠政策。因此,未来还要进一步在内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放。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11月刊,2020年11月5日出刊,本文编辑: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