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基因是助推民营银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民营银行五年发展成绩单面面观 | 银行与信贷


技术基因是助推民营银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民营银行五年发展成绩单面面观 | 银行与信贷

6

自2014年微众银行开业,截至2019年末,我国民营银行走过五年发展历程。在这五年里,我国民营银行从0到1,从1到18,数量显著增加。本文全面梳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成绩单,并对各家银行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排名,如表1所示。研究发现,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总体向好,除了缺乏数据的几家银行外,深圳微众银行等16家民营银行在2019年实现了盈利,规模扩张迅速,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在这五年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基本现实了服务中小企业、“三农”和社区的初衷,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各家银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马太效应和头部现象明显;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家银行的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信贷资产不良率在逐步上升,各种问题在逐渐显现。随着外部经济周期、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科技潮流的到来,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处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坚持自身定位,与传统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和社区等民营经济,成为民营银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民营银行的技术基因是助推其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民营银行发展快,但分化明显

民营银行在低利润下快速扩张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17家民营银行总资产已达9076.75亿元(如图1所示)。以首批试点运营的5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民商银行、金城银行、华瑞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例,2015年末,5家首批试点民营银行总资产为794.8亿元,2019年末其总资产已增长至5179.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5.5%。此后成立的富民银行、三湘银行、新网银行、华通银行、亿联银行、众邦银行、客商银行、威海蓝海、中关村银行和振兴银行,在2017-2019年期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也超过50%。然而,在2016-2019年期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仅7.2%。相比之下,民营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是非常迅猛的。

 

伴随着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民营银行营业收入也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16家民营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8.0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2019年营收增长率最高的是吉林亿联银行,高达487.91%;振兴银行、富民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的营收增长率也超过了100%,分别为246.44%、166.17%、125.85%和100.79%。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营业收入占民营银行整体营收的比例高达63.6%,营收最高的微众银行是营收最低的客商银行的65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很明显,直接表现就是头部特征非常明显。

 

民营银行资产、营收增长迅速,但整体利润却偏低。2019年,除安徽新安银行未披露净利润数据之外,其余16家民营银行的净利润总额为82.44亿元,同比增长84.5%。可以看出,虽然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很高,但整体规模依然偏小。2019年我国134家城商行净利润为2509亿元,即2019年16家民营银行净利润仅相当于城商行净利润的3.3%。民营银行利润高增长率与较低基数有关,比如苏宁银行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32.6%,其净利润仅为7573万元。2019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民营银行仅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分别为39.5亿元、12.56亿元、11.33亿元,并且这3家头部民营银行的净利润占比高达76.9%,头部现象明显。

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呈“双降”趋势

 

民营银行自2015年陆续开业运行至2019年底,运行周期为2-5年不等。在运营早期,由于不良资产尚未暴露,其不良率往往非常低。但随着运营时间增长,民营银行不良贷款逐步显现,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末,民营银行不良率为0.53%,2018年末持平,而进入2019年,不良率明显逐渐上升,从一季度末0.68%逐渐上升至四季度末1%。尽管呈现上升趋势,但截至2019年末,民营银行的不良率仍低于同期的大型商业银行(1.38%)、股份行(1.64%)、城商行(2.32%)和农商行(3.9%)。总体来看,虽然民营银行不良率仍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整体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民营银行经营时间的增长与疫情影响的双重因素叠加下,民营银行的资产质量及经营风险仍值得高度关注。

 

2017-2019年,在不良率上升的同时,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且其资本充足率已整体低于国有大行,但仍高于同期的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017年末,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高达24.25%,此后开始逐年下滑,2019年末为15.15%。2018年末,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首次低于外资银行,2019年一季度末,首次低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前期规模较小,因此资本较充足。随着不断发展,贷款不断增加,资本充足率自然而言将不断降低。

2019年,17家民营银行中,有4家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超过30%,分别是新安银行(39.51%)、梅州客商银行(33.7%)、中关村银行(31.75%)和华通银行(30.69%),三湘银行、亿联银行和众邦银行排在最后三位,分别为11.28%、11.07%和10.53%。对于一家银行而言,资本充足率有一个合适的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好。资本充足率过高,表明银行没有充分地运用好资本,资产配置能力较差;资本充足率过低,表明银行吸收了过多的风险,抗风险能力较低。中国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因此,新安银行等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几家民营银行亟待提升资产配置能力,而众邦银行等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几家民营银行,亟待补充资本或者控制风险资产扩张,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虽然民营银行不良率和资本充足率整体上都好于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但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却蕴藏一个隐患;贷款规模快速扩张与资本充足率逼近红线之间的矛盾加大。民营银行筹集资本的能力仍相对较弱,业务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此次新冠疫情对民营银行的主要客户——中小微企业影响最大,因此,预期2020年民营银行的不良率大概率将出现上升。

流动性逐年降低,流动性风险显现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民营银行流动性比例为68.29%,较2018年(83.86%)和2017年(98.17%)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并且首次被外资银行超过。民营银行的流动性比例虽然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但已逐步接近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

具体来看,2019年,福建华通银行流动性比例高达730.53%,辽宁振兴银行流动性比例也较高,为388.51%,流动性比例低于60%的民营银行包括浙江网商银行(54.4%)、四川新网银行(49.63%)和温州民商银行(48.59%)。虽然距离流动性比例的最低监管标准(不低于25%)还有相当距离,但民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仍值得警惕。

 

同业依赖问题较为突出

民营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短,品牌影响力和公众信任度较弱,而且受“一行一店”政策影响,吸储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民营银行普遍缺乏低成本、稳定的负债来源。在成立初期,民营银行负债端主要来自于同业负债和股东资金。由于资金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客户存款占比普遍偏低,一些民营银行对同业拆借、同业存单、同业存放等短期融资方式依赖较大。因此,民营银行初期同业负债占全部负债比重较高,而公众存款占比非常低。

2017年4月,原银监会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检查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众多民营银行通过发行“智能存款”产品来吸收存款,高度依赖同业负债的问题出现明显改观。从2019年年报来看,各家民营银行的负债结构延续了2018年的调整步伐,同业负债继续压降,存款占负债的比重继续提升。截至2019年末,在公布同业负债数据的16家民营银行中,有15家同业负债占比较2018年出现下降。然而,在同业融资受到压降的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一个问题是,这也导致了流动性比例下降。

民营银行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政策“初衷”

2015年,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民营银行创新发展方式,提高金融市场竞争效能,增强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发展民营银行的初衷,是要坚持特色经营,与现有商业银行实现互补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的能力。

从诞生开始,民营银行就肩负着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的使命,要通过差异化发展,弥补传统商业银行未能覆盖的市场缺口。在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各家银行成立时间长短不一,但几乎每家都推出了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群体的特色贷款产品,例如创业者、农户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网商银行历史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客户2087万户,户均余额仅3.1万元;中关村银行累计为1800余家科技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6.45亿元,占累计对公贷款的49.87%;微众银行“微业贷”已触达90万家小微民营企业,其中授信企业23万家,这些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万。总体来看,民营银行基本完成了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的使命,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外部经济周期、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科技潮流的到来,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也走到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坚持自身的定位,与传统银行差异化竞争,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成为民营银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起初,民营银行发展的最好“范本”被认为是“社区银行”。社区银行这一概念源于美国,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以存贷汇兑等传统业务为主,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的中小商业银行。”其经营理念是面向区域内的中小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基于客户的信用水平和贷款额度作出相应调整,由于其经营的灵活性和价格的自主性,受到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社区银行资产仅占全美银行资产的20%,却支持了近60%的中小企业客户。而这一现状的背后,融合了普惠金融的理念。

我国民营银行的设立与社区银行具有相同的发展基础:一是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二是与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三是主要面对的客户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且民营银行由于决策链条短,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好、开发迭代快,在发展社区银行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又与社区银行拥有不同的特征和环境基础。从我国现已开业的民营银行类型来看,基本分为借助互联网基因、借力自贸区特色、聚焦地方特定区域服务以及专注于供应链金融的四类。其中,聚焦地方特定区域服务的民营银行发展模式,更加接近于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因为社区银行的最重要特征即为“熟人”银行,社区银行将辖内居民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针对不被大型银行重视的中小企业与居民用户,社区银行可以集中资源,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进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分支机构众多的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存在很多短板。首先,受到“一行一店”的政策影响,线下营业网点方面存在劣势,成立时间短、用户基础弱;其次,聚焦地方特定区域服务的民营银行与当地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业务类型及定位极为相似,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并无竞争力。以定位服务于自贸区的两家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为例,近两年这两家银行均出现了较大波动,其中,上海华瑞银行是2019年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增长为负的民营银行;天津金城银行2018年和2019年业绩表现不佳,并于近期正式更换大股东,重新调整发展战略。

金融科技助力民营银行突围

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分别依靠腾讯、阿里等股东的互联网基因和金融科技的助力,近年来发展迅猛,无论从规模增长,还是经营业绩表现,甚至是发展模式来看,它们均遥遥领先。不难发现,依靠金融科技和互联网基因,将是我国民营银行未来突围的手段和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微众银行总资产高达2912.36亿元,网商银行总资产1395.53亿元,资产规模远远超过其他民营银行。经营业绩方面,2019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为148.7亿元,占到整个17家民营银行总收入近44%,净利润为39.5亿元,占到整个17家民营银行净利润总额的48%。2019年,网商银行的净利润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净利润为12.56亿元,增速高达90.79%。2016年12月底开业的新网银行异军突起,2019年净利润为11.33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07.61%。

拥有技术基因的民营银行处于头部的原因探析

总体来说,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处于民营银行的头部,出现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金融科技助力民营银行金融服务更加智能、便捷,服务成本更低。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借助股东力量,结合“线上+线下”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可以超越地域限制。由于无需线下开户、无需纸质材料等繁琐手续,业务办理可以在线完成,可以享受到便利的流动资金服务,不仅随借随还,而且成本也较低。例如,网商银行在不设网点的情况下,借助金融科技,可以完成对2000万用户的服务。而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下,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每笔运营成本约为2000元,但借助金融科技之后,网商银行平均每笔贷款的运营成本仅为2.3元。再比如,2018年底,亿联银行与吉林金控合作的金融助农产品“亿农贷”,手续简便,额度从500元到20万元,农户可以足不出村就获得贷款,具有线上申请、实时审批、自动放款、随借随还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提升贷款效率。

第二,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风控能力,有效控制民营银行不良资产水平。2020年以来,民营银行的不良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且叠加疫情影响,不良率将上升得更快。然而,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可以借助股东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风控水平。例如,网商银行面对2000万用户,可以通过基于对10万多个风险指标的智能识别,将不良率保持在1.5%,明显低于我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网商银行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针对县域农户构建专属的授信决策模型以及县域地域风险评级,借此可以实现对农户的精确识别、精准画像、自动授信,并有效控制风险。再比如,微众银行累计建立了超过400个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以及超过10万个风险参数,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联合建模、电核录音质检、风险管理名单等风控领域,可以助力其将不良率保持在合理可控区间。

第三,民营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创建多个应用场景,赋能用户与合作伙伴。依托股东平台流量,互联网银行有利于打造全方位的流量入口和业务平台,拓宽业务增长的基础,赋能相关利益方。例如,新网银行在没有线下实体网点的基础上,通过金融开放平台,连接了电商、旅游、出行等各类生活场景平台,将金融服务无缝嫁接到了合作伙伴的应用软件中,用户也可以同时获得便捷地在线信贷服务。新网银行在2020年还借助抖音平台试水了短视频营销,流量特征明显。

拥有技术基因的民营银行将成为“领跑者”

总体来看,在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方面,民营银行远远超过传统银行。比如,头部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0%。截至2019年末,新网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最高,高达70%,第二是亿联银行,占比为65%,第三是微众银行的54%。此外,网商银行在2017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其科技人员占比为53.05%。可见,头部民营银行的科技类员工占比均超过50%。实际上,有观点认为,“未来的银行将是拥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相应的,拥有技术基因的民营银行将成为“领跑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技术投入和研发方面,民营银行的发展已经出现明显趋势。

第一,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逐渐通过引入股东、寻求平台合作等方式为自身注入互联网基因。比如,成立之初聚焦于天津自贸区发展的天津金城银行,在2020年迎来了新股东,发展战略也随之迎来变革。360集团入股天津金城银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举无疑将为天津金城银行带来科技助力,双方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科技赋能、联合开放产品和用户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江苏苏宁银行则通过发展主要股东的数万家供应商,发挥股东生态圈的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核心企业、仓储监管机构、垂直互联网平台等机构,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上线了国内信用证、动产质押融资等系统,为民营经济中的中小微供应商、经销商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网商银行借助阿里生态拓展小微贷款,亿联银行基于美团的业务网络迅速切入其用户生态圈等。

第二,头部民营银行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根据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于2020年4月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微众银行、新网银行、众邦银行、富民银行、亿联银行、苏宁银行均榜上有名,其中微众银行以632件的发明专利数量,超越四大行,其专利申请量在全球银行业排名第一。

第三,民营银行的发展将出现分化,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将成为“领跑者”。科技实力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必然趋势,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方面应用能力将成为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部分银行将会继续沿着其比较优势,依靠股东资源和区域优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继续探索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先者。

本文编辑:《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