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全球共破局,要破解三个难局 | 宏观经济


楼继伟:全球共破局,要破解三个难局 | 宏观经济

3

在逆全球化潮流肆虐的当今,没有全球共破局的基础,可能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笔者认为,全球共破局,一是破解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的难局,二是破解逆全球化僵局,三是破解全球与共难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回到合作共赢。

 

破解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的难局

经过科学家的初步研判,新冠病毒来自动物,由动物传到人,再人传人,病毒的传播不分阶层、种族、国家,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并造成全球经济大衰退。既然这样,本来应当全球与共,共破难局。但现在只好各国根据国情特点,科学施策,控制疫情,复苏经济。中国的做法大家有目共睹,其中就包括是全面引入信息数字技术,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效果非常好。这得益于人民的配合,为了公共卫生安全,让渡了个人信息隐私,个人和政府都可以精准防控疫情,推动复工复产。能够这样做,来自儒家文化“舍小我,为大家”的精神和相信政府的传统,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座右铭就是“天下为公”,东亚做的比较好的国家也有类似的文化传统。西方各国怎么做,当然需要根据国情,采取科学化的手段。但民粹化的炒作,转移视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既然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任何国家控制不住疫情,全球人员交流、货物流动都会受阻,经济都难全面复苏,因此帮助最薄弱国家也是帮助自己。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因此有能力的国家要负担起责任,“天下为公”。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当作为纽带和桥梁。

中国是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最好的国家之一,经济处于V型复苏之中,同时由于全面的融入全球经济,恢复程度还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不过,大的概率是全年经济有2%左右的增长。细分到不同的国家和行业,可能是W型复苏,也可能是K型复苏。数字经济行业处于K的上划,制成品出口和人际服务的行业处于K的下划。由于各国竞相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虽然处于低谷,但是资产价格上涨,金融中心国家可能处于K的上划,旅游占比大的国家处于K的下划。这些表述虽然是形象的,也能说明我们都处于命运共同体之中。

破解逆全球化僵局

本轮逆球化的思潮是逐步兴起的,已经有大约10年的过程,开始于欧美,比较典型的是占领华尔街行动和南欧国家结构性改革的艰难处境。在现任美国总统的推动下,美国优先,四处退群,走向极端,陷入僵局。全球化是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以及跨境投资,是基于规则的各国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按照比较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分布到全球,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

全球化在给所有国家带来红利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比如传统就业机会的转移和收入分配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大型跨国公司和资本,不利于发达国家中低收入者的就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伴随着全球化的是新技术快速演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需要有广阔市场的支撑,例如智能化的手机不过10多年的历史,今天手机性能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范围,是10年前难以想象的。技术进步为所有人都带来的好处,副作用是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不少实体店倒闭,甚至大型购物中心也在倒闭或者转型,不少传统就业岗位流失。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更多的来自全球化还是来自技术进步,经济学家并没有定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一个结果就是民粹主义的兴起,反对全球化。

如何应对?一方面是共同合作改进全球化的规则,使得全球化红利更为均衡、公正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是眼睛向内,推进结构性改革,减少副作用。2008年G20提升为元首机制,在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的主题之一,就是维护全球化和推进结构性改革,但是结构性改革面对既得利益,推进缓慢。2016年财长央行行长会议,笔者主持的议题之一就是机制性的推动结构性改革,各国财长明确了9个重点领域由各国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选择,并形成48条指导原则,建立每年自评估和分组互评估的机制。这个共识成果交由G20杭州峰会由各国元首签字通过。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现在已经没有共识了。

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僵局,对于强权霸凌行为要针锋相对,同时大多数国家是愿意维持全球化的,不过是诉求不同,与我国总会有交集,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重点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9月1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在9月15日举行的经济50人论坛上,笔者谈了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解,通过国际比较分析,特别是中日比较,认为这一战略决策,基于历史、现实和内外环境,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在全球采购大宗商品,大力引进技术,并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本国高水平制造业,产业链高度的分布于国内,制成品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销向全世界,形成巨额贸易顺差,在政府层面,对制成品贸易保护,汇率低估,保护知识产权不够,外资进入很难。这是一种内循环为主,外循环是进口大宗商品,在国内“吃干榨尽”,制成品满足国内需要并销向全世界的模式,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但不可持续,最终不被国际接受,其后逐步转型。我国也有一个逐步转型的过程,已初步成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型开放经济体,就不再详述。目前由于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到位,国内的需求和供给还没有很好的动员起来,内外循环的结合还有障碍,因此结构性改革和依法治国是关键。

我们需要破解的另一个僵局是美国主导的同中国“脱钩”,这是双输、多输、少输算赢的负合博弈思维,比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思维方式还不如。美国先关闭我国驻休斯顿总领馆,中国按国际外交惯例关闭美驻成都总领馆,都输,谁输的多谁输的少,见仁见智。技术脱钩也是负合博弈,在信息化的今天,技术脱钩后,疫苗的研发,AI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最终谁输还不一定。反正是人民和企业会输,最后会给政客施加压力,回到正和博弈,就是互利共赢的思维上来。当然会有赢多赢少的差别,如果认为自己赢的少,要眼睛向内,用结构性改革解决自身问题。

破解全球与共难题

这要进行以规则为原则的竞争合作,目前的规则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各机构的规则。习近平主席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目前的多边机制确实需要改进,例如WTO的规则修改需要全部国家一致,的确低效率,而且相关规则已落后于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新时代,也需要改进。9月初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表示全球数据治理应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发展安全,坚守公平正义”三原则。对各项规则,各国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倡议,共同切磋。在习近平主席9月22日讲话中还讲到,“我们不能回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我们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的关系,使发展既平衡又充分,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 为了从经济学角度加深理解,笔者建议大家读一读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茲所著《全球化逆潮》。他从信息不充分经济学的角度谈全球化问题。传统经济学假定信息是充分的、对称的,按这样的假定形成全球化规则,按照比较优势形成资源配置的最优解,但真实的世界是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强国相对于弱国,资本相对于劳动,更有信息占有和利用的优势,以此形成的规则,对比较优势和资源配置都造成了扭曲,表现为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公平,甚至出现反全球化浪潮,相对于最优解是逆向选择。

那么如何解决呢?以WTO为例,由于规则改变的困难,“多哈回合”到现在僵局未破。其实G20是一个比较好的机制,相关国家GDP占比达到全球的90%,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和金融业强国、以及大宗商品为主国家的代表,还有G30的代表,这是一个中小发展中国家的论坛(Global GovernanceGroup),目的是加强同G20国家的沟通,还有布雷顿森林体系各主要机构的代表。在这个机制上达成共识,有助于推动各多边机制规则的改进。中国的态度十分明朗,支持全球化,改进全球化。问题在于其他主要国家的态度,愿意坐在一起磋商。

这就回到了我们的主题“全球共破局”。什么时候出现这一局面?近期不乐观,还会在多输的环境下折腾数年。目前全球杠杆率高企,相对于经济基本面,金融资产存在泡沫,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之后,极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需要退出,如果退出节奏不当,引发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强烈的危机,不是没有可能。危机有可能触发共识,合作共破局,但不会是2020。

本文编辑: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