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东:产业基金走出市场化扶贫新路 | 财富管理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20-08-28 15:47:29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2014年,由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共同出资28亿元成立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2016年由国资委牵头、财政部参与,各中央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并于2018年、2019年完成二期、三期募资,目前规模达314.05亿元。上述两只基金均由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创益)受托管理。
2019年,国投创益首次实现模式输出,与山西省大同市合作成立了大同贫困地区产业能源发展基金,首期规模3.2亿元,目前正在与陕西省安康市合作筹备成立安康市贫困地区产业(科技)发展基金。
截至2020年8月,三只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达到345.25亿元,累计投决项目143个,金额超274亿元,覆盖了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涉及全国27个省(区、市)、148个市(地、州、盟)、320个县(市、区、旗)。其中,在“三区三州”地区投资决策项目35个,金额44.39亿元,已投项目完全建成达产后,将带动50万人就业,每年为就业人口提供收入40亿元,为地方政府提供税收28亿元,探索了一条以产业基金带动本质脱贫的全新路径。
产业基金的特点与优势
产业基金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根据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需要而发起设立的,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具有兼顾政策目标和市场原则、注重“造血”式扶贫、拥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等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兼顾政策目标和市场原则。基金的设立方案里面,明确要求“统筹兼顾政策目标和市场原则”。一方面坚持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投资资金必须用于贫困地区,并吸引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在确保基金整体保本微利前提下,体现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探索中央企业以工补农的新路和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专业化优势,维护出资人权益,确保基金良性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由“输血”转向注重“造血”。产业基金集中了中央企业扶贫资源,实现了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与定点扶贫常见的捐款、捐物不同,产业基金在贫困地区充分发挥产业投资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由“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树立中央企业以工补农、产业扶贫的统一品牌。
第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其他市场化基金不同,产业基金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扶持产业发展壮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扶真贫、真扶贫”。针对资源禀赋、产业规划、贫困人口结构等不同情况,国投创益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做产业扶贫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产业基金+企业+贫困地区资源+贫困人口”的产业基金扶贫模式,企业通过直接生产带动、提供就业和间接拉动产业链条的作用,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订单收购、信用扶贫贷款入股等多种间接带动方式,帮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与传统市场化基金相比,产业基金在政治、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传统财政扶贫资金相比,又具有手段优势。
第一,政治优势。产业基金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由国资委牵头、财政部参与,引导中央企业出资设立的,直接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产业基金所拥有的政治优势,使其了解和掌握了全国的脱贫攻坚形势、进展、实践,深层次学习领会到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站位更高、眼界更宽、格局更大、思路更清,在进行产业扶贫时能“全国一盘棋”通盘考虑、对产业基金扶贫模式进行顶层设计,作为基金扶贫的国家队引领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
第二,资源优势。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通过结对帮扶和对口援助的方式,成为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在定点扶贫工作中立足主业、各显神通,但受制于自身行业限制,有些中央企业的产业、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并不能与自身定点县的需求精准对接,以致出现了一方“使不上劲”、一方“吃不饱”的情况。产业基金结合中央企业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定点扶贫等工作,一定程度上能够汇聚央企资源,统筹协调对接,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央企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让投资企业具备内生发展的能力。在与贫困地区对接时,产业基金针对当地贫困现状、资源禀赋、产业规划等,与掌握的资源相比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引导相应央企和民营龙头企业到当地进行投资布局,既盘活了央企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又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多方共赢。
第三,手段优势。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较差、回报率低,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长期投资比较缺乏。在贫困地区投资,需要资本有耐心,资金量比较大,投资期限足够长,满足企业技术转化和成长周期要求,要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而这与私募股权投资的特性不谋而合。私募股权投资的核心要义就是从企业成长中获利,通过投资企业的高速增长获得中长期的复利回报。产业基金是由国有资本出资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贫困地区发掘优秀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获取财务回报的同时,引导带动发达地区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进入贫困地区,推动产业壮大和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基金由中央企业出资,一次性实缴到位,存续期15年,项目投资期5—7年,在投资区域、投资行业上受到严格限制,对在贫困地区投资的现状有着深入的认识,对培育投资企业发展壮大有足够的耐心,在贫困地区选择相对优质的企业进行投资,积极支持投资企业遵循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方向,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退出时分享投资收益,将本金和收益再投入到其他项目,资金循环往复,预期将有大量地区和企业受益。
产业基金扶贫管理模式
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为主要形式,优先支持能够吸纳更多就业人口、产业带动能力强、脱贫效果较好的项目,重点投资贫困人口比较多、贫困发生率比较高的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
产业基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产业基金扶贫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产业基金扶贫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市场化产业化脱贫新路:一个目标是要探索市场化的产业基金扶贫方式,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两个原则是一方面坚持产业基金的扶贫效果,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产业基金能够保值增值、有效退出;三个保障,是通过基金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体系、稽核监控系统确保基金投资规范安全;四个主体,是由“产业基金+企业+贫困地区资源+贫困人口”形成产业带动链条;五个标准,是指投资决策规范化、团队建设专业化、运作管理信息化、投后管理增值化、对外形象品牌化。
产业基金扶贫投资策略
产业基金不断完善投资策略,坚持“发挥优势,聚焦产业,依托龙头,组合投资,内生发展”的原则,开展精准扶贫。
一是发挥优势。用好国有资本期限长、股东产业背景雄厚以及投资方式灵活三大优势,因地制宜使用股权、债权、子基金等方式进行投资布局,如与中电建、中航工业、中石油等央企围绕主业开展了30余个总金额100亿元的投资合作,一方面利用特色优势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贫困地区企业带去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是聚焦产业。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按照贫困地区急需和重点发展、符合市场未来需求、扶贫带动效果好的原则,精心选择现代农业、高端加工制造、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支持产业进行投资。如与中国信科下属的大唐融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贫困县人力资源优势,在河南沈丘等13个贫困县建设呼叫中心基地,2019年累计解决4617人就业,其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122人,有效解决了部分残疾人口、待业妈妈的就业难题。
三是依托龙头。依托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产业龙头,在贫困地区投资了一批产业带动大、扶贫效果好的项目。如与贵州产投、四川能投、云南能投、河南农开、青海省投等省属国企通过直接投资或设立子基金方式合作项目24个,金额68亿元;与牧原集团、天士力集团、亿利集团、壹号食品等大型民营企业合作项目24个,金额51亿元;与外资合作项目4个,金额3.4亿元。其中与牧原集团合作设立贫困地区生猪养殖平台,在陕西省、河北省、内蒙古等8个省份的25个贫困县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共计带动约1万人实现就业,通过猪场建设施工、物流运输、生产饲料、屠宰生猪等产业链上下游间接带动约3万人实现就业,通过采购生猪饲料、原粮等,周边共计约60万农户实现受益。
四是组合投资。基金投资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保本微利和扶贫带动为目标,动态优化调整投资组合,努力达到基金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实现基金滚动投资、可持续发展。既投资了江西奕方、乾信牧业等一批扶贫效果显著但经济收益一般的中小项目,又与央企、省属国企、大型民营龙头企业合作投资了德天瀑布、云南铜业等一批扶贫效果好、收益有保障的项目,还投资了君乐宝、益客食品等一批收益较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证券化项目。
五是内生发展。通过基金直投、设立子基金等方式,带动约十倍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密切投资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通过信用扶贫贷款入股、土地经营权入股、订单收购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人口长效稳定脱贫。如投资企业民勤中天羊业有限公司在甘肃合水县等地发展羊产业,向贫困农户提供种羊、饲料、技术、专项贷款担保、保险、保底回收等全方位服务,贫困户可依靠固定分红、养殖收益、代工奖励、集中加工等获得稳定收入。
产业基金扶贫平台
为发挥产业基金扶贫管理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尽快实现模式复制和推广,产业基金依托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了七大扶贫平台。一是牢牢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打造现代农业平台。如依托杨氏果业在国内主要柑橘产业带布局种植加工基地,依托益客食品带动现代化肉禽养殖和食品加工。二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打造资源开发平台。在江西、广西、贵州和青海藏区等投资旅游项目,引导神农本草、中天药业等发展中药产业链,投资云南铜业、云铝股份、西部镁业等,促进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三是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打造清洁能源平台。与云南省天然气有限公司合作在昭通、曲靖、红河等州市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建设天然气管网项目,促进云南省能源结构调整,与国电投合作在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项目(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南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四省藏区),与中广核风电合作在全国6个省、8个国家级贫困县建设10个风电项目和1个光伏项目。四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造医疗健康平台。按照“一县一科”模式,与达康央扶、何氏眼科合作,在部分贫困县分别建设血透中心和眼科中心,推动肾病和白内障手术纳入医保范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开展治疗。五是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打造产销对接平台。与中国农批合作,在延安、赣南等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与贵州物流集团合作,保证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六是为产业链注入源头活水,打造产业金融平台。积极探索“基金+企业+产业链金融+农户/经销商”的股权投资与产业链金融相结合的模式,为益客食品、大伟嘉等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如与多方供应链融资机构合作,为农户做担保,金融机构把款放给大伟嘉,大伟嘉依据农户的贷款额度提供给农户饲料等生产资料。七是发挥基金纽带作用,利用资本市场的“绿色通道”,打造资本运作平台。积极引导发达地区的上市企业、外资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利用证监会“绿色通道”优惠政策,支持贫困地区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产业基金投后管理机制
为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产业基金还建立了符合贫困地区企业现状的投后管理模式,助力贫困地区企业补短板、强弱项。
产业基金成立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将投后管理划分为投后协议执行、项目动态跟踪、项目法人治理、投后增值服务四大模块,建立了资金监管机制、信息收集机制、分析报告机制、定期检查机制、年度评估机制、增值服务机制等六大机制。
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产业基金为投资企业提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再融资服务、提供外部关系网络、上市辅导及并购、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党建工作指导等八大增值服务,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顾问等方式,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架构、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运营,帮助投资企业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编辑: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