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清华金融评论 2020-06-21 12:07:48
2020年6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决定,自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这是30年来指数编制首次面临大修改,此举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与稳定性,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场结构变化,为投资者观测市场运行、进行财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标尺。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还将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作为科创板首条指数,其有助于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表现,并进一步丰富投资标的。
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于1991年,是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核心编制方法沿用至今。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多有呼声,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意见频频出现,今年两会期间,包括代表委员在内的市场专业人士再次提议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中期研究院宏观金融分析团队指出,对比美股,2009年次贷危机后,美股走出了长达10年的牛股走势,其原因不是美国经济增速维持10年增长,而是美股指数很强的反映了资本市场上筛选出的更优秀、业绩增长更稳定的公司。因此,沪指很大程度上的“失真”,和其编制方法也有很大关系。上证综指的成分股行业集中在金融(如银行等)、工业(如石油石化)和大消费(如贵州茅台等)上。对于大金融、石油石化等行业,大而稳,但却行业增速较低,上市公司数量在A股市场中占比少。因此,上证综指的走势更体现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而非经济的整体、平均发展情况。
为提升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增强指数的表征功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于2020年7月22日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
根据修订方案,将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时间延迟至上市1年后,大市值新股(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可在3个月后快速计入。
中信证券研究所研究部高级副总裁王兆宇称,由于市场结构性的原因,新股上市初期存在定价大幅波动的情况。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股上市初期大波动、高估值的现象将有所改善,新股过早计入对上证综指的影响将会有所下降。但市场结构性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过渡期内有必要延长新股计入时间。
上交所表示,国际代表性指数通常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市场特点,设定新股计入指数时间。一般而言,新股需经历充分的市场定价博弈之后才被赋予计入指数的资格,如新股上市满12个月才具备资格计入标普500指数,新股上市满3个月才具备资格计入STOXX欧洲全市场指数。同时,为保持指数的市场代表性,部分代表性指数会设定大市值新股的快速计入机制,如恒生综合指数对市值排名前10%的大盘新股设定了上市第11个交易日快速计入机制。
当前,A股市场新股上市初期存在“连续涨停”及高波动现象。2014年至2019年,沪市共上市新股563只,上市后平均连续涨停天数为9天,217只新股连续涨停天数超过10天,新股以涨停价计入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客观反映市场真实表现。2010年至2019年,沪市新股1年内平均收益波动率约为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2.9倍,计入高波动新股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的稳定。
因此,将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时间延迟至上市1年后。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为保持上证综合指数的良好代表性,对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沪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实行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
根据修订方案,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上交所表示,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较高风险,基本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投资价值受到影响,难以代表上市公司主流情况。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发挥投资功能,更好反映沪市上市公司总体表现。
诸多国际主要综合指数样本范围只包括市场绝大多数股票,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剔除纳斯达克市场作为第二上市地的股票,STOXX欧洲全市场指数、恒生综合指数只涵盖市场市值95%的股票。截至5月底,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85只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合计权重0.6%。因此,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不会影响其综合指数定位。
根据修订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
上交所表示,随着科创板市场平稳发展,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科创板上市证券按修订后规则纳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代表性。一般而言,证券市场新板块上市的证券通常需经一段时期跟踪评估后才会考虑计入市场代表性指数。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证券上市至今,上交所已持续跟踪评估近一年时间,科创板整体运行平稳。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105家,总市值1.6万亿元,已成为沪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创板证券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科创板上市公司涵盖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证券的计入不仅可提高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也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中科创型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占比,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反映沪市结构变化。考虑到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涉及新股计入时间的调整,科创板证券按照修订后的规则纳入上证综合指数,有利于保障上证综合指数规则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上交所表示,指数编制修订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与稳定性,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场结构变化,为投资者观测市场运行、进行财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标尺。
中期研究院宏观金融分析团队认为,本次上证综指的调整重点剔除了业绩不良的上市公司、同时延迟了刚上市波动率较大的品种纳入指数、加入了科创板公司,均是有利于平滑大行业权重,增加成分股的行业多样性,让指数更能体现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看来,调整后的指数较好代表了实体经济,有助于追踪指数的基金配置,为那些依据指数走势制定投资策略的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我国指数基金发展。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表示,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修订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A股市场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本次上证指数编制方案的调整,充分借鉴了国际代表性指数的做法,延长了高市值权重股和其他新股上市后计入指数的时间,有利于平滑新上市股票价格剧烈波动对指数的干扰,提高了上证综指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修订后的方案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也将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发挥投资功能,更好反映沪市上市公司总体表现。
“此外,将科创板上市股票与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纳入上证核心成分指数样本,也将进一步提高上证综指的市场代表性和成分多样性,更好地反映沪市结构变化。若考虑到部分中概股在港股二次上市利好,也将有助于海内外投资者分享我国本土及海外上市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高速成长的红利,更加贴合我国经济中高速成长的表现”,张岸元说。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20年7月22日收盘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作为科创板首条指数,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有助于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表现,并进一步丰富投资标的。
根据指数编制方案,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样本空间包含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及红筹企业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存托凭证。考虑到科创板客观发展情况及制度特点,现阶段新股上市满6个月后纳入样本空间,待科创板上市满12个月的证券达100只-150只后调整为上市满12个月后纳入,另外对大市值公司设置差异化的纳入时间安排。
一是指数代表性充分。截至5月底,50只样本的总市值覆盖率约61%,在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上的覆盖率均超过60%。
二是行业特征鲜明。50只样本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行业,凸显了科创板创新驱动的行业结构特征。
三是科创属性突出。50家样本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3%,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为业绩增长提供助推力,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3.4%,净利润同比增速28.8%,营收同比增速超过50%的有4家,增速在30%-50%的有12家,增速在20%-30%的有10家。
兴业证券分析认为,科创50指数正式发布,对A股权益市场意义重大。科创50指数选取了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反映最具市场代表性的一批科创企业的整体表现。科创50指数作为反映科创板核心上市公司价格表现的首条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衡量科创板整体表现的工具,也为以科创板为基准的主动、被动基金产品提供了参考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