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麦金农辞世与对中国“金融压抑”的反思
by 贾红宇 2014-10-03 19:38:05
文/《清华金融评论》贾红宇
接到来自美国的消息,美国时间2014年10月1日,著名的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辞世,享年79岁。
中国学者最初了解麦金农,主要来自于其1973年和爱德华·肖(Edward S.Shaw)提出的“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概念。该理论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直到今天,众多来自经济和金融乃至国家治理领域的学者,仍然对“金融压抑”表示关注。人们哀悼麦金农的同时,也反思其理论在中国的伟大实践:“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改革的顺序。
麦金农是最早提出并分析“金融压抑”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的经济学家。1973年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的奠基之作。1993年,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Financial Control in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2nd edition)》)一书中,提出了对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顺序,对包括中国在内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改革影响深远。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使得改革走向“十字路口”。东欧、苏联等国家率先接受主流思想“华盛顿共识”提出的“休克疗法”,寄希望于能够通过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合时宜”,使得东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向失败的命运。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对改革陷入质疑与渺茫之中。
麦金农则是少数几个不入“主流”,对改革颇有见地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可行的改革逻辑和政策顺序。基于对“金融压抑”理论的长期研究与探索,麦金农教授认为,“休克疗法”不适合中国等计划经济国家,他认为应该采取“渐进式”改革,而不是“推倒重来”。他认为,中国的“转轨”成功,主要来自于中国的改革者理顺了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化的顺序。
麦金农认为,经济和金融自由化市场化改革应有一定顺序,即“先财政,后货币,最后是外贸和汇率改革;先对内,后对外。”中国正是这一伟大思想的践行者。有很多人质疑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没有放开金融管制。实际上,改革要有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更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吸收。如今中国的金融管制“金融压抑”正在逐渐被打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公众与人民开始逐渐享有金融权利、金融民主与金融自由。
如今麦金农仙逝,但大师思想与学者风范依然影响着世界,尤其是影响着中国的改革。麦金农教授的许多中国同道、学生和经济学界的知音,依然战斗在经济学金融学研究的一线,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中国的学者改革者用自己的方式,来缅怀大师,及其对世界思想界经济金融领域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