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活动]改革开放要注意化解金融风险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14-09-05 14:0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金融各项功能进一步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开放的地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为金融业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资本市场功能不断健全,为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了现代化建设。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金融体制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金融体系不完善,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不协调,城乡、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垄断行业集中,“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广大农村、下岗职工等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明显不足;金融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金融风险隐患还比较多,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努力做好金融工作。
一、分析问题和不足为化解金融风险打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依法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金融系统积极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监管,改进金融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好的经济形势下,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金融领域的风险因素加大。一是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高,资本金不足,应收未收利息不断增加,经营日趋困难,抗御风险能力脆弱。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重更高,有些不能支付到期债务,少数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国家为平息事端已付出重大代价。三是有些地方和部门擅自设立大量非法金融机构,一些单位和个人非法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名目繁多的非法集资活动相当严重,潜伏着支付危机,挤兑风潮在有些地方时有发生。四是股票、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大量存在,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一些地方擅自设立股票(股权证)交易场所,隐藏着很大风险。五是不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弄虚作假,违法违规经营,账外活动、不正当竞争屡禁不止,内外勾结,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猖獗,大案要案越来越多。
目前金融领域的问题是多年积聚起来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主要原因是:(一)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金融体制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金融法制不健全,金融监管薄弱,管理混乱,纪律松弛,少数从业人员素质差。(二)经济建设中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企业高负债运营,有些信贷资金用于财政性支出,加上前些年出现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造成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呆账、坏账,无法收回。(三)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面信用观念淡薄,缺乏金融风险意识。特别是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干部金融知识不足,不懂甚至无视金融法律法规,动辄干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
二、总结回顾历史为化解金融风险提供经验教训
总结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历史,搞清楚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来龙去脉和解放思想的不平凡历程,搞清楚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的起步和艰辛历程,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进程,进一步概括其中的规律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总之,回顾总结这三十年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十七大精神。
历史能给人以智慧。以史为鉴,明兴替,知得失,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好传统。我们党一向重视研究自己的历史,强调以历史资政育人。
回顾总结历史,向历史学习,增长自己的智慧,就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唯物史观的方法。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运动的规律,也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基本的科学方法。我们要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回顾总结历史。
遵循唯物史观,使历史研究真正成为科学,首先要全面准确地回顾和记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进程。全面准确地记载史实,这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步,是基础。实事求是,首先要搞清“实事”。只有以“实事”为依据,才能正确“求是”。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就是论从史出。人们常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毕竟不是一块布料,可以随意剪裁。历史也不是一个泥团,可以任意拿捏塑造。史实不全面、不准确,甚至不真实,应该出场的历史人物硬让他缺席,等等。这样的历史研究,从起步就背离了唯物史观,从而同历史科学拉开了距离。邓小平曾说,“已经客观地存在着的历史,除了不断地加深对于它的认识、理解之外,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我们应当采取这样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
三、注意几个原则进一步规范金融业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极大,一旦爆发重大问题,就会危及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稳定,严重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当前政治、经济的好形势,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金融领域中的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全局性金融风波。
一是建立健全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监管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国有银行为主体,区域性商业银行,市、县商业银行(股份制)、城乡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在重点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要积极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其他企业。为了适应地方发展经济和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要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并加快组建步伐;适当增加现有区域性商业银行在中心城市的分支机构;进一步办好现有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进行县(市)商业银行的试点;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加快农业保险体制改革步伐,扩大农业保险业。组建市、县商业银行和改革农业保险体制,要与国有商业银行精简分支机构和人员、整顿地市级信托投资公司和城乡信用合作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金融机构的设施和人员。
二是积极稳步地发展资本市场,适当扩大直接融资。适应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以及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在坚持间接融资为主的前提下,逐步增加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重。进一步规范并扩大企业债券发行,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可转换债券试点。合理确定股票发行规模。加快规范和发展投资基金。认真组织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制定中外合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并积极稳妥地进行试点,培育和发展基金市场与机构投资者。
三是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要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利于它们实现资产优化组合,扩充资本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有优势、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有市场、有发展前景但目前还处于困境的企业,支持和帮助这些企业的股票上市,转换机制,筹集资金,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审批上市股票,要注意向农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正确引导和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规范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发挥它们在企业改制和购并中的中介作用。
四是彻底取缔一切非法金融机构,严禁任何非法金融活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地方和部门擅自批准或设立的经营金融包括证券业务的机构都是非法金融机构,必须一律取缔。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或变相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业务,都是非法金融活动,必须一律禁止。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所辖各类基金会、互助会、储金会、股金服务部、结算中心、投资公司等机构的各种非法或变相金融活动进行全面清理、限期整顿和严肃处理。进一步清理整顿财政信用。按国家规定可以有偿使用的财政资金,必须委托金融机构发放和收回。严禁财政周转金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期货、房地产等投资。各级财政部门一律要与所属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在人、财、物各方面彻底脱钩。在清理、清退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的债权债务时,严禁把债务和风险转嫁给国有银行。
四、几个小建议为化解金融风险献策
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从国际的经验教训看,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风险往往是金融危机。金融如出现系统性风险,传导速度快,波及面广,危害性大,并可能引发社会、政治危机。因此,对国家的金融安全一定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我建议:
1、制定新时期的金融发展规划。我国加入WT0以来,国际国内的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银行、证券、保险之间业务出现交叉。现阶段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需要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根据科学的发展观,从我国金融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应当制定一个金融发展规划,明确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商业金融与政策金融,国有金融与民间金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关系及市场定位;探索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相对接的制度安排、政策走向及监管方式;协调好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与对外开放进度的关系,使开放的进程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对称。
2、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现代金融制度建设。我国金融领域的风险主要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重点就在于切实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源于经营机制不完善和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两个方面。今年,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试点,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能指望一注就活,一股就灵。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需要从根本上转换银行的经营机制。根据以往经验,股份制改造并不会自然导致银行机制的相应转变,要防止把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员工的思想、作风简单“复制”到股份制银行。同时,要尽快剥离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积极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也要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3、从国情出发,把握住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顺序和方法。我国还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有效建立,诚信意识、内控机制、激励机制、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要有目标、分阶段、审慎有序地进行,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做到趋利避害。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对外开放过早过急,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尤其要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利率的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有关金融业开放的原则、内容充分考虑了我国金融服务业面临外来竞争的压力和承受力。当前履行承诺,首先是要为我们的改革赢得时间,加快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的经营机制的转变,加快竞争能力,视条件成熟情况,逐步选择适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4、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权益的证券化过程。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既有利于改变我国“大银行、小市场”的格局,也为化解银行风险增加了渠道,是用发展的思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根本之举。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一个防范金融风险,长期发展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比如,建设多层次市场,拓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彻底解决证券市场的融资机制,克服市场交易风险、结算风险;研究资本市场股权流动的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推出债券、金融期货,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与结构,等等。
5、加强货币风险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健运行。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健全监管法规和制度,改进监管手段,实现行政监管为主向依法监管为主的转变;要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建设好银行、证券清算系统,确保系统安全,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行;继续加强反洗钱工作,尽快在金融业建立打击洗钱活动的有效机制。
6、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监管,开拓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管工作必须坚持创新。创新是提升金融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搞好对客户的金融服务是维系金融业生命线的大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监管工作中积极支持金融业开拓创新,推动金融改革的进程。坚持以监管促发展。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履行好金融管理和金融监管职责。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工作。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银行监管部门主要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银行体系稳健。在当前形势下,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风险监管工作。一是要加强风险预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要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准确判断,在区分流动性和清偿性风险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处置风险。二是要加强风险提示和持续监管。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日常监管中的风险提示工作,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和处置风险,督促其加强资产准确分类、充足拨备和核销呆坏账,提高自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三是要推动尽快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高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进程,从根本上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