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落地后,纯P2P平台靠什么发展?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14-08-13 14:08:32
文/白澄宇
在上海出席亚洲微型金融论坛期间,参加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P2P行业委员会执委会例会。除了研究工作之外,大家也对行业发展情况做了交流,其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之一是监管落地后,纯粹的P2P平台发展空间在哪里。
按照已知的监管原则,P2P平台只能做信息中介,不能做信用中介,不能有资金池,不能居间交易,不能自己提供担保。如此这般,P2P平台很难独自生存,要依靠与征信、支付、担保、保险机构的合作开展业务。但是,P2P平台对此十分纠结,一方面希望合作,另一方面又担心征信、支付、担保、保险等机构通过合作获取客户数据,然后在根儿上自己发芽,开发P2P业务。甚至,如果银行进入P2P领域,将有更多的优势。在我们开会的楼中,就有一家中信投资的P2P平台刚刚开业。
吴晓灵女士认为,担保不是一个行业,只是一个业务,很难独立发展。类似的,P2P在中国是否也只是一种业务,而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生存的行业呢?是否银行、征信、支付、保险机构都可以借助自己的优势开发P2P业务呢?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首先,P2P平台的优势到底在哪里?P2P的原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平台管理和经营风险资产,这样就降低了实体银行间接融资的交易成本,为借贷双方提供了更优惠的获利空间。大数据和风险管理技术是P2P核心。P2P借贷匹配软件实在不是什么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利器,几千块钱就可以买到。因此,只要有渠道获得客户数据并积累一套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就可以从事P2P业务。银行是全牌照,不仅有支付清算系统,还有储蓄及贷款客户资源,可谓优势明显。保险有大量理财客户,有保险牌照提供风险代偿机制。支付机构和征信机构都是P2P的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商,自然具有优势。那么,不靠玉帝龙王撑腰,从石头里蹦出来的P2P平台有什么本事可以大闹天宫呢?可能只有靠大无畏的互联网精神和开放式平台的宽阔胸怀了,也就是走屌丝路线,找银行和保险看不上的那些低端客户,差异化竞争,做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同时不追求闭环盈利模式,而是让利给其他合作机构,成为各方信息流的导管,从而获得通道优势。
其次,要看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保险、支付、征信机构从事P2P业务的监管态度。类似情况在别的领域也曾发生过,比如票据,比如信托,银行被禁止开展某些业务。如果监管当局限制银行、保险等机构直接从事P2P业务,那将是另一番场面。虽然这些机构可以另外投资开设P2P平台,但效率已经大打折扣。经验证明,由大机构投资开设的工具性事业部或独立机构,因隶属于大机构,受婆婆管制,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都存在缺陷,且因其排外的封闭运行机制,必定难以获得广泛的合作渠道,从而降低平台的特性和竞争优势。因此,纯P2P平台如果能发现银行等机构开办P2P业务的缺陷和漏洞,将在博弈中获得机会。
第三,从长远看,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推动金融脱媒的趋势。未来必然会形成一些专注做开放式平台的大型机构,这些机构会成为新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互联网金融提供运营环境。P2P机构可以发展成为这样的平台。而且,我始终希望并认为必定会出现由个人和企业众筹、众有、众托的公共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真正的金融脱媒。那时,任何其他机构都无法与这样的百姓的非营利平台进行竞争,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开展业务,获得共赢的帕累托最优化收益。
我相信互联网金融和P2P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 白澄宇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