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盛:Ripple币挑战全球汇款系统:大巢将覆?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14-07-04 10:11:02
文/刘中盛
随着比特币在中国逐渐家喻户晓,另外一种数字货币Ripple(瑞波币)及其支付协议开始来到中国,寻找机会。
6月30日,Ripple Labs首席风险官克瑞格•基德(Greg Kidd)这样描述Ripple支付协议可以给中国消费者带去的“福利”:当中国家长要给在美国上学的孩子汇去1万美元时,除了银行按0.1%的比例收取的手续费(约60元人民币),他还需要向银行支付150元人民币的所谓“电讯费”,但如果这个银行采用了Ripple支付协议的话,这150元就不用付了。
与比特币试图挑战国家的铸币权不同,Ripple挑战的对象让它看起来更可能成功:Ripple系统中最重要的不是瑞波币,而是Ripple支付协议,这一去中心化的支付清算协议致力于挑战目前全球银行已经通用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协议。SWIFT是上述跨国转账的150元“电讯费”的真正收费者。
挑战SWIFT
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通过 SWIFT 网络,一个位于中国的银行可以使用电子化手段和一个位于纽约的机构之间进行客户信息交换、银行间资金清算,支票清算,共享余额或证券交易等信息。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银行已使用SWIFT系统。SWIFT的使用,使银行的结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结算速度。
克瑞格•基德(Greg Kidd)所在的Ripple Labs,在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思想基础上,创造了去中心化的支付和清算系统——Ripple协议系统,试图挑战SWIFT的地位。他们认为,在电子时代,金钱只是一种存储在总账上的借贷信息。如今,当大部分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都已经免费的时候,金钱的转账仍有不少阻碍,原因是现有金融体系的独立网络和独立支付系统过多,集中化的网络都很昂贵——需要雇佣员工,购买服务器,还需要盈利。比如SWIFT。
记者查阅了部分银行跨币种汇款的收费项目。除了银行自身收取的手续费(例如中行按0.1%收取,最低50元最高250元)之外,由银行代收、但实际上支付给SWIFT的电讯费,农行为单笔80元,工行和中行为150元。
相比而言,基德说,Ripple协议是“一个可以让所有人看到的透明的账本”,这一开源软件可以让全世界的服务器(银行、货币兑换商等接入该协议的网关)进行点对点金融交易,是一个分布式网络,并没有中心管理,类似于一家通用货币兑换商。
他描述说,如果Ripple协议成为了金融交易的标准协议,通过这个支付网络可以转账任意一种货币,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甚至是比特币,支付就会像收发电子邮件一样快捷、便宜,最重要的是没有所谓的跨行异地以及跨国支付费用。
XRP与盈利模式
但创造这一协议的Ripple Labs并不是慈善组织,他们也有自己的盈利模式——销售和持有瑞波币(XRP)。
XRP和比特币一样都是基于数学和密码学的数字货币,但是与比特币没有真正的用途不同,XRP在Ripple系统中有主要桥梁货币和有保障安全的功能,其中保障安全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这要求参与这个协议的网关都必须持有少量XRP。
由于Ripple协议的开源性,恶意攻击者可以制造大量的“垃圾账目”,导致网络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Ripple Labs要求每个Ripple账户都至少有20个XRP,每进行一次交易,就会销毁十万分之一个XRP。这一费用对于正常交易者来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恶意攻击(制造海量的虚假账户和交易信息)者,所销毁的XRP会呈几何数级增长,成本将是巨大的,他们以此设计来遏制这种恶意攻击。
理论上而言,网关们需要购买的XRP并不多,目前的价格也非常便宜,1个XRP仅为0.4美分。与比特币一样,XRP的数量也是不能“超发”的(总量为1000亿个),但由于每次交易都将销毁少量XRP,这就意味着XRP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如果Ripple协议能够成为全球主流的支付协议,网关们对于XRP的需求就会更为广泛——需求旺盛而数量却在减少,就会导致XRP的升值。
目前,Ripple Labs 持有770亿的XRP,简单以目前的0.4美分的价格估值,价值约为3亿美元。Ripple Labs称,为了让Ripple协议有更多的参与者,他们将逐步将其中的550亿XRP捐赠给这一系统中的用户,自己留下220亿。而假如Ripple协议成为了主流支付协议,XRP数量又在减少,XRP就会升值,即使捐出了持有大部分XRP,Ripple Labs的价值仍然可以非常之高。
这仅仅是设想。毕竟,这一支付协议目前还只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截至目前,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的宣布接入Ripple协议的银行,是德国Fidor银行,这是一家在数字货币领域踊跃探索的互联网直销银行,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此前,该银行在与比特币合作也被视为开创性的举动。
虽然有了起步,但Ripple协议要“征服”银行,尤其是不像Fidor那么创新的传统银行,仍是任重道远。
探路中国寻求机会
要“征服”中国的银行,可能会更难。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相比其他国家往往更为严厉,例如,对于比特币,中国央行禁止国内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替比特币交易平台提供开户、充值、支付、提现等服务,比欧美国家更为严厉。而中国的银行大部分为国企,创新意识也不强。
但Ripple已经开始探路中国。一些和Ripple有关的创业公司已在中国出现,其中,锐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Ripple Labs的大中华区战略合作伙伴,Ripple Labs持有该公司的部分股份,这一团队目前是Ripple Labs拓展中国市场的主要力量。
Ripple Labs首席风险官克瑞格•基德在6月底来到中国,他在接受腾讯财经的专访时称,自己已经与中国的部分监管层和金融机构进行过沟通,并希望能有机会在有限范围内进行Ripple协议的试点。不过,目前仍无法预测中国何时可以有第一家接入Ripple协议的银行诞生。
此前,6月29日,基德出席了在北京的举办的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并做了主题演讲。出席该峰会的还有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等人。
一家中国国有大银行的支付部门负责人对腾讯财经说,支付系统是金融体系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出问题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和金融危机。基于此,他认为中国监管层对于Ripple协议可能会持保守态度。对于Ripple协议能否像SWIFT那样成为整个行业“约定俗成”的标准,上述人士认为是可能的,但过程会非常漫长。
基德并不认同这种对于Ripple协议安全性的担忧。他称,实际上现有的中心化的支付系统风险更高,因为中心节点更容易受到攻击,而去中心化的系统风险是分散的,安全是靠协议来保证的,所以更可靠,这是比特币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趋势,也是Ripple出现的基础。
针对中国的监管层是否表达过对于Ripple可能的监管办法的问题,基德说,Ripple支付协议是新事物,现在谈监管还为时过早,包括美联储、美国财政部、欧洲的监管机构等,目前都处于了解、学习的状态。对于Ripple来说,他们希望来自政府的监管是更严而非更松,但前提是必须是透明的监管。
谈到中国的监管机构相比欧美是否更不好打交道的问题,曾经在美联储任职的基德笑言,在中国至少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应该和哪些监管机构沟通,比如央行、银监会,而中国的监管系统往往自上而下、系统控制力很强,只要和上层的监管机构沟通好就可以了。相比而言,美国有美联储,又有各州的联储,监管机构非常多,都需要单独沟通,沟通成本更高。
有趣的是,Ripple协议也支持同种货币之间的转账,并且没有所谓的跨行异地费用,而中国的跨行转账都需要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Ripple与中国央行也是“竞争对手”。
采访中,基德也一直强调Ripple协议在跨币种转账上的免费与便捷,而未提及国内的跨行转账。不过,Ripple Labs认为,央行也可以将部分清算的功能交由Ripple协议完成。
谈到如何让中国普通消费者明白复杂的Ripple协议的问题,基德强调说,普通消费者不用明白Ripple协议如何运作,甚至都无需知道这个名词,消费者只需知道的是,有一种更快捷、成本更低的转账手段,其他的交给接入了Ripple协议的银行来帮助他解决。——而这正是Ripple Labs在中国的最重要任务:尽快找到愿意这样做的银行。
来源 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