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观点】吴晓灵: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


【院长观点】吴晓灵: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

 

6月20日-21日,“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在青岛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做了题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的演讲。她认为,财富管理要尽最大努力缩短融资链、运作链,更好地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服务于实体经济;化解市场扭曲,提高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促进财富增长;金融产品存款化是财富管理理念的障碍,也是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我就这个论坛的主题,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的演讲题目叫做《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

 

我想讲三个观点。

 

第一,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财富有了极大的积累,如何使财富保值增值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处理好资金运作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大家都看到财富管理要与促进经济增长相结合,要与经济转型相结合。我认为资金的运作固然是我们财富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所有财富的基础来源于物质生产,我们的资金运作一定要通过我们的金融活动来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发展,而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当中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是金融热产业冷,这种状况对于中国未来财富的增长积累和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资金运作的财富管理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缩短融资链、运作链,让我们更好地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来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化解市场扭曲,提高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促进财富增长。我个人认为,在我们的财富管理市场当中,在我们金融市场的运行当中,有两个极大的扭曲。

 

1.刚性兑付抬高了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减少了实业发展的资金可获得性。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货币多、资金多,但是我们的资金又是很贵的,很多的投资者找不着合适的投资对象,但是我们很多的企业又感到融资难。这样的一种矛盾、悖论在中国的表现,我认为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资金价格扭曲,而资金价格的扭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一种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使得一些领域能够高价吸收资金。

 

既然这些领域能够无风险吸收高价资金,为什么这些资金不流向这些流域呢?就使得其他不能够承受高利率的行业难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像我们现在政府的融资平台,还有很多的金融理财计划,都把资金导向了房地产。再有还有很多的各类的保本的,就是名义上不保本,但实际上保本的一些理财产品,这些都使得他们都能够给予投资者比较高的回报。在无风险的高回报之下,就使得那些有风险的但是盈利能力不高的产业难以获得资金。我们从国资委的网上看到2013年各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大家可以看到,工业整个的净资产利润率只有6%,而只有少数行业能够达到6%的水平。而我们很多的理财计划,很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达到了10%以上。在这样的无风险、高收益率产品的比较之下,很难有资金愿意投向实业。因而,我认为只有让风险暴露,才能降低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才能够让资金流向我们希望流向的地方。由于社会上的这种无风险收益率的提高,甚至逼迫我们政府债券的利率,也不得不提高成本,这实际对于我们实体经济和对于政府的运作来说都不是有利的。

 

2.过度依赖担保使资金配置效率低下。

 

金融机构在资金投向的时候,对政府隐含担保的期待,使得资金配置倾向于有政府背景的融资主体。大家都知道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都有或明或暗的政府背书,金融业都愿意把资金流向这些领域。另外,对担保的依赖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的分析,促进了信贷的盲目扩张,经济下行期会对企业形成加倍的打击。现在经济下行,我们看到个别地区的企业连环担保,最后造成资金链断裂和资金危机。只有我们的银行家、我们的金融机构的分析人员能够踏踏实实来分析一个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产品市场前景、未来的现金流,才能够给那些合法守规经营的企业以融资的便利,帮助他们成长。

 

第三、金融产品存款化是财富管理理念的障碍,也是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

 

我想讲一下金融产品存款化这样一个表现:1.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区别,就在于间接金融基本是一个存款的产品,存款的本质是接受资金的人以自身信誉和自身资产对资金的本金安全负责,并自主运用这部分资金创造收益,因而是间接金融。这些话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都可以看到,但在实际运用中,没有看到这个基本理念,而成为扭曲的行为。

 

承诺保本与极可能保本是性质不同两种融资方式,对承诺保本的金融产品应有对承诺者的资本要求,其本质是存款。存款不在于是银行来吸收还是其他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机构来吸收,只要它具备着以自身信誉和资产承诺保本,就是存款,就是这样一种金融工具。因而,它必须有自身的资本要求和一定资产的积累。

 

而极可能保本的产品,本身来说不管保本的可能性有99.9%,也有黑天鹅事件,它的风险承担者也应该是投资者。而我们金融机构在推销产品的时候,往往就把那些极有可能保本的产品和存款产品混淆在一起,我们的货币基金,以债券为主的一些基金,确实它的保本率是非常之高的,如果说不是所有的投资产品主体发生了破产的现象,应该说你的货币市场的基金是能够保本的,但并不意味着在极端情况下能够不保本。比如说这次金融危机,美国对冲基金就出现了不保本的可能,但是这种危机之下,为了重振市场的信心,美联储不得不出手购买它的产品,因而基金产品不管保本可能性多大,与存款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而金融机构在产品销售时并没有严格把这个东西告诉投资人,更愿意模糊这样的概念,来吸引投资人投资这样的产品。

 

2.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的资金管理最大缺陷是没有让投资人接受风险自担的理念。

 

到现在为止,你问一问每一个买理财产品的人,买信托计划的人,买资管计划的人,有多少人自己准备承担风险?没有。中国只有股票市场上买股票的人、买公募基金的人,认可了蚀本的理念,买其他的人都没有这样一个理念。为什么?法律关系不清,销售中的误导,维护信誉的需要,使得许多财富资金管理呈现着刚性兑付转化为一种类存款的产品。所有的理财产品只要是资金理财,其本质就是信托资金,但是没有一个机构愿意在投资人来购买产品的时候说“这个产品是一个信托产品,你是要承担风险的”,不会当面跟客户这样说。大家都会说“我在合同中写了,投资风险你要承担”,但是我们的投资人因为很多年以来都是政府兜底,所以他们根本不好好去看那些风险提示,甚至监管当局让他抄一遍风险提示,他也没有认认真真去看过。而我们的销售人员当面口头对投资者说出这句话来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的销售人员不愿意这样去说,因而当产品出现风险的时候,由于我们风险提示没有真正到位,由于我们在销售中的一些误导,我们的销售机构不敢理直气壮去打官司,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只能或明或暗把产品兑付掉,使得我们资产管理中的一个基石,投资者自担责任,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这样的理念并没有树立起来。我们资产资金管理的很多产品,基本上是一种类存款产品,而银行发行的这些理财产品,客户把它视同高息存款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结构性资产管理产品风险提示不够,当出现黑天鹅事件时会转化为管理人的直接风险;对结构性产品中的后偿资金也应有风险资本的要求。我们现在为了把自己的理财产品很好地推销出去,会对产品进行分层,把一些有优先偿付的,略后偿付的,对略后的这一部分的资金,我们监管当局应该要求一定资本来支撑,只有有了资本的支撑,才能减少这种产品的泡沫化,就是你扩张的倍数,杠杆率过高。这种略后的产品看起来没有多大的风险,但是到了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时候,这次金融危机就表现了,所有的略后产品不能承担所有风险的能力,因而也是有很大风险的。我们对这种略后产品购买的资本要求是限制这种产品无序扩张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3.资金管理是直接融资,是金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但存款化的倾向只会积累金融的风险,抬高市场的利率水平。

 

理财是一种行为,有多种金融产品,理财产品的称谓混淆不同法律关系,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理财产品是中国的一个比较特例的,而且是从银行的资金管理方面发展而来的。我更愿意把这些东西叫做资金信托或者是资金的管理。银行的理财产品到目前为止,应该说银监会的规范方向是正确的。它把它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保本的,就认为是一种结构性存款,因而要列入表内,要占资本金。而不保本的,要单独一个部门,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从管理理念上来说是对的。但是,同样冠以理财产品的大名称,一部分是银行承担风险的,一部分是银行不承担风险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无法理解。

 

所以我想应该把保本的和不保本的要做不同的名称,其实不保本的就是一个投资基金。我们应该承认,不保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是一个基金产品,如果你把它认为是一个公募基金,因为都超过了200份,那么老百姓接受公募基金跌破的现实,银行就不必为这些不保本的理财产品颠覆资金,刚性兑付,这样使得我们的财经纪律、市场纪律更加严肃和严明,让金融产品名副实归,才能维护市场的稳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