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MSCI将不会按原计划把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14-06-11 09:34:40
全球领先的指数和投资决策工具提供商MSCI于6月10日宣布其2014 年全球市场分类评审结果。MSCI将不会按原计划把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但仍保留A股在其审核名单上,作为2015年度评审的一部分。
MSCI在新闻稿中称,MSCI于2014年3月开始就A股可能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方案向全球投资业界广泛征求意见。以上决定基于国际机构投资者在MSCI咨询过程中所提出的反馈意见,体现了目前 QFII和RQFII配额制度的投资局限。但MSCI认为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一重大议题上有必要继续与国际投资者保持频繁沟通。原因是A股市场已形成显著规模,而且中国在金融监管改革和其它相关方面都有可能产生巨变,沪港通方案的实施将是例证之一。
同时,为了让国际投资者拥有全面的工具投资中国A股市场,MSCI将于6月二十七日前正式颁布根据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编制方法(GIMI)建立的独立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此指数若与相关的MSCI地区或全球指数结合,可以作为持有QFII和RQFII国际投资者的基准,并进一步阔充已经相当全面的MSCI中国A股指数系列。
MSCI的董事总经理和全球指数研究部主管Remy Briand指出:“其实很多国际投资者已经投资中国A股市场,QFII和RQFII批准的额度在过去两年也有显著增长。A股市场事实上已经在逐步开放中。MSCI的职责是通过编制指数来及时反映投资机会群组的扩大。此次咨询显示投资者普遍支持A股的纳入,但是目前的配额制度还有太多限制,难以将A股立即纳入主流的指数系统。所以我们将把中国A股继续保留在可能被升级为新兴市场的名单上,随着如沪港通方案的实施,我们将密切观察有关方面的发展。”
MSCI指出,当下制度下最大问题之一是,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按自身情况,平等地进入A股市场。这些细节问题包括投资者的资产规模、所在地、投资背景、投资类别和所采用的A股投资渠道。比如说,目前QFII制度规定单一额度的上限为10 亿美元,这对全球大规模的被动型资产管理 公司的影响要比其他投资机构大得多。因为被动型基金必须完全复制所跟踪的指数(如MSCI新兴市场指数),它们对某一市场的投资需求是按比例由基金规模所决定的,可能会超过10 亿美元。同时,有些小型投资者也在申请QFII时遇到挑战,因为它们还达不到QFII资格,或是根据它们的基准配置算出的额度需求太小而很难提出申请。 此外,目前RQFII计划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实行,不能被香港、新加坡、伦敦和巴黎以外的投资者所广泛利用。
MSCI表示,在咨询过程中被经常提及的A股市场准入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a)额度分配(b)资本流动限制(c)资本利得税的不确定性。
有关额度的分配,除了以上提及的额度颁发和投资者规模的失调,现有的审批流程,和及时获取额度的不确定性使市场参与者难以维持其投资流程的正常运行。此外,由于没有足够的弹性让外资机构在内部不同投资账户和投资种类上自由运用QFII配额(比如开放式基金和独立专户之间的QFII配额共享),QFII额度很难得到投资者高效率的利用。
关于资本流动的限制,资本汇入的要求和锁定期仍是诸多投资者的顾虑之一。这些规定限制了它们依据特有的投资观点来择时进入市场的能力。资本赎回也被视为问题,因为可赎回的频率在RQFII制度下是每天,而在QFII下只有开放式基金才能每周,其他只能每个月一次,这会与基金或投资组合的运作产生冲突。有些市场参与者甚至怀疑能不能在紧急情况下从A股市场迅速收回资金。
资本利得税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个问题。其通常顾虑在于,因为税务问题得不到解决,投资者需要预先拨备税款,这会影响到基金的跟踪误差和投资利润的赎回。虽然可以选择不拨备,有些投资者仍将税率的不确定性视为公司合规和营运上的风险。
除此之外,其他市场准入上的问题包括:
- ●难以同时使用多个券商交易
●交割周期过短,需在买卖前预先准备现金或资产
●不能在当日买卖同一股票
●不能在上交所进行收市价交易(对被动型投资者尤其重要)
●某些情况下由QFII 为客户代持证券,使实际拥有人在境内的法律地位和相关的股东权益不确定
MSCI表示,当前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变化就是最近公布的沪港通。尽管还未实施,这可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潜在市场发展。初步咨询显示,沪港通方案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肯定。有些人认为这个全新的投资渠道可以部分弥补现有QFII/RQFII 的不足。但是,在这个计划顺利实施之前还有一段时间,而且投资者也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来评估这个途径。MSCI将会继续监测A股市场整体的准入条件,并向投资业界积极征求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