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开编 详情解码


“十三五”规划开编 详情解码

文/《清华金融评论》 邢缤心

 

时值两会之际,“十三五”规划将渐入人眼。

鉴于“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十三五”规划的历史作用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官员此前公开表示,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是2016年到2020年。

作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自2014年4月启动备受关注。

去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往年五年规划的出炉流程,今年是规划编制承上启下的定调年。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就“十三五”规划编制开展积极工作。

 

彻底克服“GDP崇拜” 减少行政干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专家学者普遍建议,“十三五”规划应从编制阶段就彻底克服“GDP崇拜”,政府要回归到提供制度保障以及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安全等公共产品的主业上来,尽量对能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领域减少干预。

不过,也有部分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当前马上取消经济增长指标并不现实,重要的是建立起与转型升级相配套的指标体系。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新常态下经济仍然需要保持一定增速,特别是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同时,必须把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硬约束做实,形成能够体现“五位一体”布局的规划体系。

在展望“十三五”中国经济时,大多数机构和学者给出的潜在增长率区间在6%到8%之间。按发改委的测算,如果今年增长实现7%,到2020年要实现翻番目标每年增长必须达到6.56%,6.5%左右是底线。

根据不少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国经济过去一直存在着实际增速大大快于规划目标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潜在增长率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存在着为增长而增长、不惜代价、不顾真实回报水平的情况。中央之所以在“十二五”规划时比“十一五”调低0.5个百分点的增速,就是希望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同时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间这几年经济增速下了一个台阶,完成7%已经并不容易。这说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想高也很难。这就是新常态的特征之一。

“十三五”期间,除了要继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还要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集约均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等,这对于中长期发展很有好处,但对于短期增长速度,没有投资拉动与信贷放水容易见效。

在制定规划时,减少行政对市场的干预已成为多方共识。经济学家樊纲表示,“十三五”规划应将产业政策最小化,甚至不写产业政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再一次证明产业政策的负效应很大。政府一规划,银行贷款、基金、政府投资都跟着上去,产能就出现严重过剩。政府应该做普惠性、功能性、提升竞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在那些竞争性领域就要少编规划甚至不编规划,因为那些领域主要是市场主体通过市场竞争在发挥作用。

 

官方说法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日前表示,“十三五”发展要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引领新常态的发展导向,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作为核心。同时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一条主线。在这个基础上,要以深化改革来不断释放发展的活力,要以创新驱动来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要以全面的开放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包容的发展来增进社会的凝聚力,以绿色低碳来提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徐林强调,促进“十三五”发展,重点要在几个方面强化政策和措施:

一是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里包括科技、人才、教育,包括创新人力资本培育和使用的环境建设等等。

二是要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构建“十三五”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四化”同步和转型升级是密切相关的,“四化”同步实现不了,转型升级很难实现。

三是要深入的融入全球经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必须要从全球的视野来配置资源和资产,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走出去”不仅仅是为了转移过剩产能,更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来优化我国的产能配置,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也包括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治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

四是要促进集约均衡的发展,塑造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要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弘扬民族精神的新风尚。同时要进一步建设和强化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六是要全面保障,改善民生,形成包容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关键是要进一步扩大就业,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强化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同时要积极地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包括人口战略和政策的改变等等。通过包容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中国的发展过程,更多的人能够公平的分享发展的成果。

七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家园。在这一部分里面,除了传统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之外,也包括能源结构的改善等等,最终还取决于生态文明进度的建设。

徐林还表示,今后要在现在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体系、财税制度、金融体系、投融资体制、价格、社会治理、法治等方面进一步加快进度。

 

学者观点

鉴于“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部分专家学者建议,中央宜在此方面加强对地方的指导,避免各地为完成指标而产生新的“政绩工程”。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专家学者普遍建议,规划要多一些公共服务,少一些市场干预;多一些结果指标,少一些过程指标;多一些衔接协调,少一些交叉扯皮;多一些远景战略,少一些急功近利。“十三五”规划应从编制阶段就彻底克服“GDP崇拜”,政府要回归到提供制度保障以及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安全等公共产品的主业上来,尽量对能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领域减少干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范必向表示,“十三五”规划要统筹考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特别是各地要把开发区、各类园区纳入城乡规划。探索建立“三规衔接和协调”信息化联动平台,在一个平台的基础上,使“三规”涉及的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增长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等方面实现统一,落到“一张图”上。同时研究建立“三规”管理信息互通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十三五”不是以往的周期性规划,而是围绕迈向强国的阶段性安排。“原计划我国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现在看来这一目标有望在2030年实现。从大国到强国,强国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十三五’必须破题。”

多位专家建议,此次可以做一个“‘十三五’规划及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三五”规划以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为主,2030年远景目标则以预测性指标为主。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表示,“十三五”时期,决策层需有大历史观、大战略观,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方面早谋划、早行动,“搞一些上天入地、真正能引领世界潮流的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