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离我们越来越近?
by 王茅 2014-12-10 14:35:33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2014年12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持续下滑,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跌幅加深,不由得令人担忧中国可能会陷入通货紧缩的境地。
数据显示,11月份 CPI增幅持续走低,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4%,低于10月份1.6%的增幅,且低于市场预期。9月份增幅亦为1.6%,至此CPI已连续三个月处在“1时代”。
具体来看,CPI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1.8%。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0%。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0.7%。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
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7.7%,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5.2%,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2.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2.3%。
申银万国研究所宏观研究员郭磊认为,近期包括油价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仍处在下行趋势当中,输入性通缩正在持续。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一种货币现象。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为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一定时限。不过,关于通货紧缩的确切定义,目前各界还没有达成共识。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希望消费能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物价增幅持续下滑无疑会推迟人们的消费时间,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014年年初,中国政府制定的今年CPI增长目标为3.5%左右。事实上,今年1-11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仅上涨了2.0%,与目标水平相距甚远。
谨慎的一个说法是,通货紧缩并没有到来,但它离我们似乎也并不遥远,我们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它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