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表态,涉及金融开放、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 | 政策与监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表态,涉及金融开放、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 | 政策与监管

2

文/《清华金融评论》周茗一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密集表态,涉及到金融开放、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并介绍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就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作出点评。

下一步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工作要求

在科技金融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聚焦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和保险保障需求,提高适配性。同时,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5%。

科技企业很多时候缺少质押物,所以我们在科技金融方面鼓励银行机构开展信用贷款,同时科技从概念到产业化,到产生效益,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我们也是鼓励银行机构对科技企业和科技行业更多发放中长期贷款,这样贷款资金能够与科技行业和企业的投入周期更加匹配。

另外,在绿色金融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金融评价工作。截至6月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9%。2024年上半年,绿色保险赔款支出达到850亿元。在普惠金融方面,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在养老金融方面,目前已经开立超过6000万个账户,各类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超过500个。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在数字金融方面,加快发展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数据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下一步政策思路,在科技金融方面,主要是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绿色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统计制度,同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特别是要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普惠金融方面,主要是相关政策文件落实落地落细,取得效果。在养老金融方面,要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同时要求保险机构在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方面,更加简单、更加便捷、更加稳健,以适应养老保险的特点和需求。在数字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增加数字赋能,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水平。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和监管不搞“一刀切”

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共有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3830家,资产总额11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28%。贷款余额62万亿元,有将近80%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中小保险公司163家,总资产9.7万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30%。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金融机构总体经营稳健,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也都处于健康合理区间。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拨备覆盖率达155%。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核心偿付能力,都在监管比例之上。

关于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和监管思路,要采取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要坚持“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的原则。在监管方面,首先要狠抓公司治理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加强信息披露,发挥市场约束和外部监督的作用。二是要特别加强行为监管。重点对主要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严防大股东操纵、凌驾于中小金融机构之上。同时,要加强对董事、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监管。三是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总的原则是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差异化是要避免完全同质共振,特色化就是要扬长避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四是要聚焦主责主业,不盲目求大求全。中小金融机构要脚踏实地,稳中求进,不要超出自身能力和资源禀赋,盲目追求过快的速度、过大的规模、过于复杂的业务。要重点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社区,服务本地。

《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9月刊中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安思危,中小金融机构要在当前不确定增加的环境中走出稳健的确定性步伐,必须坚守风险底线,坚定转型步伐,牢牢把握发展主线,深耕区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构筑起有生命力的发展路径,更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与加强实体经济服务的有机统一。同时,通过建设相应的市场风险出清机制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优化业务布局。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盈利能力。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四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

在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全面改革方面,重点是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更好地防控风险,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当然,也要优化区域金融布局。主要是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模、金融总量和发展趋势以及金融需求变化等因素,优化区域金融布局。优化区域金融布局不存在快和慢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当地经济金融总量、变化趋势、金融需求的情况来优化布局,根本目标就是金融供给、金融服务要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稳步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稳步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肖远企表示,要坚定不移建立和健全一个主体多元、开放合作的金融体系。在这样一个金融体系里,既有不同规模、不同业务类型的机构主体,也有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主体。他们之间既充分竞争,又有序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高效有韧性的金融体系。欢迎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中国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坚决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中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将能发挥更大、更独特的作用。肖远企还表示,鼓励外资金融企业与中资同行开展和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中外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风险模型、专业管理以及股权投资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广泛有深度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有些还成为中外合作的典型成功案例。

当前,在资产管理、普惠金融、保险保障、绿色投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信息、技术交流和良好做法经验分享,尤其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

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也在提升,稳居全球主要货币前列。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主要工作是:一是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资环境。三是支持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体系,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循环。四是提升在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世界经济金融仍在深度调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速转向的影响仍在持续,未来走势对全球资产配置、资金流向、经济增长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对潜在增长与通胀趋势如何判断和把握。

编辑丨周茗一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