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产业处于扩张期,中长期不存在“产能过剩”|宏观经济
by 清华金融评论 2024-08-13 08:41:44
近期美国炒作中国绿色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判断一个产业产能是否“过剩”,不仅要看当下的供需关系,还应考虑这一产业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中国绿色产业当前仍处于上升区间,未来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目前供给能力超过需求只是短期现象,中长期来看产能不仅不“过剩”,反而严重不足。
笔者团队近期采用类似思路,分析了2002-2021年间,中国单位出口产值带来的碳排放量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产品层面碳强度与出口结构的关系。我们发现:第一,中国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和目的国市场的份额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第二,碳强度越高的产品越早达到出口峰值;第三,这种非线性关系的主要成因是,中国国内碳排放成本提高等因素导致产业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按照碳密度划分的行业结构变化,也符合一般产业变迁的规律。不同碳密度水平的产业有自己的生产周期,高碳密度的产品会逐渐被淘汰,而低碳绿色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整体碳密度和碳排放下降。
上述发现对我们理解产能过剩提供了新思路:判断一个产业是否产能过剩,不应该仅仅看当前供需是否平衡,而应该考虑这一产业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如果已经进入下行区间,则这一行业不仅在当前供过于求,在未来面临的市场需求也会萎缩下降,这时候如果由于市场扭曲和政府不当干预,落后企业无法被淘汰,导致产能退出和市场出清受阻,那么就会形成过剩产能;如果还处于上行区间,未来的需求还会不断扩大,潜在的市场空间能够吸纳更多的产能,那么即便在短期内供大于求,只要能够保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从行业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看,也不应视其为“过剩产能”。
具体到绿色产业,由于其低碳属性,大部分尚未达到峰值,处于上升区间,因此判断是否产能过剩应考虑未来需求。
国内需求方面,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求未来以更大力度推广新能源,这将为国内绿色能源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全球视野来看,绿色产业的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特征。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全球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65万辆,较2014年增长约42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有余;同时,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均远超目前的全球供给能力。
最后,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光伏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翻四倍,达到650GW。因此,在全球“双碳”目标转型和巨大的需求面前,“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发电)的产能不仅不过剩,反而存在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应该以动态的、全球的视角看待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绿色产业还处于上升区间,未来市场前景还很广阔,当前供给能力超过需求只是短期现象。政策治理应关注提升效率而非机械地限制产能。
文章来源丨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编辑丨吴琼
责编丨丁开艳、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